低碳建筑

搜索文档
12个!山东省绿色低碳城市(城区)试点名单出炉
齐鲁晚报· 2025-06-24 10:06
试点城市名单 - 山东省公布12个绿色低碳城市(城区)试点名单 包括烟台市 威海市 日照市 聊城市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潍坊安丘市 济宁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 泰安肥城市 临沂沂河新区 德州乐陵市 滨州沾化区 菏泽定陶区 试点期至2027年底 [1] 试点要求 - 试点城市需对照《山东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和《山东省绿色低碳城市试点建设要点》要求 完善实施方案 科学确定建设目标 指标体系 建设任务及重点项目 [4] - 试点城市应具备良好生态基底和资源禀赋 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管理机制完善 能耗和碳排放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4] - 试点城市需在高星级绿色建筑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超低能耗建筑 低碳建筑 基础设施 能源利用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有较好基础 [4] - 试点城市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和重特大环境事件 [4] 建设目标 - 试点城市要坚持先行先试 探索创新 建立健全城市建设管理绿色低碳发展指标体系 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 [5] - 试点城市需实施人居环境改善 城市功能完善 绿色建筑 绿色建造 清洁能源利用等建设项目 [5] - 到2027年 试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 建设管理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明显 人居环境质量有效改善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推广 [5] 重点任务 - 试点城市要综合运用财政补助 税费优惠 专项债券等方式 推动高星级绿色建筑 超低能耗建筑 低碳建筑 装配式建筑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等项目落地 [6] - 大型公共建筑 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的公共建筑 高品质住宅及城市新区新建民用建筑需按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 超高层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6] - 试点城市需积极发展装配化装修 推广管线分离 一体化装修技术和整体厨卫等标准化 模块化部品 [6] - 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的城镇新建建筑需率先采用绿色建材 星级绿色建筑项目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40% [6]
中国绿发开展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启动第二个生态文明行动月活动
经济观察网· 2025-04-24 10:20
公司活动与战略发布 - 公司于4月22日启动持续1个月的生态文明月行动 包括党建学习、实践体验、植树造林及生态保护等20项活动 倡导全民参与[1] - 公司连续4年在世界地球日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2024年报告从"守正创新、绿色赋能、民生温度"三个角度呈现企业管理、绿色发展和民生福祉进展[2] - 公司发布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之道丛书《中国绿发:绿色发展引领型社会责任管理》 系统介绍绿色发展引领型社会责任管理模型[2] 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 - 公司将绿色发展作为核心发展理念 坚持"低干扰、高品质 轻开发、重保护"投资理念 积极打造首家生物多样性领跑企业[3] - 在海南文昌开展宝陵河湿地公园红树林抢救性保护 累计复育形成约20万平方米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湿地生态群落[3] - 发布3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团体标准 涵盖光伏发电、居住社区、生态旅游领域 并与中国科学院联合落位全国生物多样性研学示范基地于千岛湖华美胜地[3] 科技创新与能源体系 - 公司通过自同步电压源友好并网技术打造主力电源型新能源场站 采用液态空气储能技术建设高原储能"充电宝"以提高新能源并网消纳能力[4] - 研发高温固态储能电池关键技术 生产耐高温长寿命高安全的储能电池产品 在船舶车辆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4] - 形成"海陆齐发、多能互补"能源体系 海西州多能互补示范工程总装机容量达70万千瓦(风电20万千瓦、光伏40万千瓦、光热5万千瓦及储能5万千瓦) 为世界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一体化项目[5] 低碳城市建设 - 新建项目100%实现绿色建筑认证 济南国际中心获碳中和证书 文昌淇水湾度假区成为海南首个零碳示范项目[5] - 发布《低碳建筑产业链倡议书》引领行业技术标准升级 并将生态保护专篇纳入新项目可研审核内容 实现全生命周期生态管控[5] 文旅康养与产业拓展 - 发布"新疆华美胜地路书"打造多条新疆旅游线路 并与新疆日报社、新疆广播电视台、携程等5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文旅+"发展路径[6] - 济南华美颐养中心示范区正式开放 配备200余项全域适老化设计 提供以认知症照护为特色的康养服务[6] - 厦门国际中心正式开业 集办公、商业、酒店、公寓于一体 引入国际顶级业态资源打造全维商务生态圈[6] 企业战略定位 - 公司通过战略引领、产业协同、科技赋能、生态保护和党建融合 构建"绿色发展引领型"企业范式 成为国家"双碳"战略践行者与创新者[7] - 绿色发展被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公司未来将以科技创新驱动深化绿色产业布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