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仿生压电纳米纤维智能听觉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Science Advances | 伦敦大学学院宋文辉教授团队开发仿生压电纳米纤维智能听觉系统,突破耳蜗声源定位技术瓶颈
机器人圈· 2025-05-16 09:56
仿生智能听觉系统技术突破 - 开发基于压电纳米纤维与人工智能的仿生智能听觉系统 模拟人类听觉系统对声音的捕获、处理和理解方式 [1] - 采用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与钛酸钡纳米复合纤维 通过仿生制造技术实现纳米纤维取向和长度梯度螺旋排布结构 [2] - 系统通过多阶共振产生类似耳蜗听觉感知的电信号 覆盖语音宽频率范围并实现三维空间全方向声源定位 [2] 技术性能优势 - 传统人工耳蜗电极通道数不足天然耳蜗听觉神经节神经元通道的0.04% 导致频谱解析能力低下 [1] - 新系统结合深度学习算法 在水平与垂直方向都表现出较高的定位准确率 [2] - 能实现语音识别和音乐转换等复杂听觉功能 突破传统声学器件的物理局限 [2][3] 应用前景与发展规划 - 未来有望通过增加纳米纤维通道数逼近天然基底膜性能 提升语音与音乐感知质量 [3] - 团队正推进器件微型化集成和商业落地 开发新一代智能助听器 [3] - 系统能自驱动捕捉声音并以类似人类听觉方式解读声音 提供更自然的聆听体验 [3] 研究背景与团队信息 - 研究成果由伦敦大学学院宋文辉教授团队在《科学·进展》发表 [1][2] - 研究受人类耳蜗基底膜结构启发 设计非对称螺旋蹦床状压电纳米纤维阵列 [2] - 研究获得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及伦敦大学学院GRS-ORS奖学金资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