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乐队机器
icon
搜索文档
世界机器人大会|破局千亿市场 北京跑出机器人“第一程”
北京商报· 2025-08-07 14:40
核心观点 - 北京亦庄通过开设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和机器人主题餐厅 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技术验证走向商业化场景落地 目标是实现全流程机器人自主服务并验证实际变现能力 [1][2][3] - 区域采用"场景验证+生态协同"模式 通过真实商业场景测试机器人性能 缩短技术转化周期 同时通过政策支持构建"研发-中试-量产-应用"全产业链生态 [2][3][5][7] - 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已形成300余家生态企业组成的超百亿规模产业链 涵盖"1+6"产业体系 并通过赛事验证技术、标准制定规则加速产业发展 [5][6][7] 商业化场景落地 - 机器人主题餐厅"机器人焰究所"实现全场景机器人服务 包括咖啡机器人毫米级精度拉花和送餐机器人自主巡航 旨在验证实际场景下的稳定性与效率 [1][3] - 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Robot Mall"构建"场景体验-即时销售-服务交付"闭环 企业客户可现场测试工业机器人流水线模拟和医疗机器人精准操作 [3] - 商业场景核心目标为验证机器人解决效率与成本问题的能力 而非单纯展示技术 餐厅日均运营数据直接反哺算法优化 [3][7] 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北京经开区集聚300余家机器人生态企业 包括星海图 北京优必选 安川首钢等 形成核心零部件+人形/工业/特种/医疗/协作/物流机器人的"1+6"产业体系 产业链规模超百亿 [5] - 政策布局25万平方米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 通过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释放需求 提供百亿产业基金攻关核心技术 并推动编制国内首个人形机器人分级评价标准 [5][6] - 2023年推出16项措施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 2025年进一步制定17项具身智能行动计划 聚焦技术突破 平台建设 场景应用和生态优化 [7][8] 市场前景与区域战略 -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达1.24万台 市场规模63.39亿元 2035年将超4000亿元 [8] - 北京通过赛事(如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极限环境验证技术短板 结合生态密度优势(传感器企业 算法公司 场景方协同)降低研发试错成本 [6][7] - "需求牵引+技术攻坚"模式形成正向循环 4S店需求反哺技术迭代 政策根据市场反馈调整 加速技术从实验室到生活场景的落地 [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