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前小分子口服疗法

搜索文档
巨头入局、资本加持,AI制药商业化路径能否打通?丨AI医疗浪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05:43
行业动态 - AI制药领域进入商业化落地关键转折期 英矽智能完成1 23亿美元E轮融资 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1] - 2023年跨国药企在AI+药物研发领域达成超30项合作 总价值约100亿美元 2024年至少23起大型合作或收购交易 2025年Q1至少14家AI公司获得MNC融资或合作 [3] - 传统药企积极拥抱AI技术 国内企业对AI需求迫切 英矽智能已与和铂医药 迈威生物 海正药业等达成战略合作 [6] 技术应用 - AI技术可缩短药物早期发现时间 降低试错成本 提高成功率 在靶点发现 分子生成 虚拟筛选 性质预测等方面展现潜力 [4] - AI算法与药企合作是商业化主流路径 但面临数据不足 技术局限等壁垒 需线上线下结合及政策支持 [7] - 高质量结构化生物医药数据是AI发展关键 资本市场特别关注该领域 推动竞争加速 [9] 公司动向 - 英矽智能E轮融资资金将用于AI平台升级 智能实验室扩展 以及推进自研和合作药物管线临床探索 [1] - 英矽智能核心商业模式为推进自研项目至关键阶段后对外授权 目前重点转向药物管线布局与落地成果 [5] - 阿斯利康与石药合作开发多个靶点临床前候选药物 包括免疫疾病小分子口服疗法 [1] 市场趋势 - 资本关注点从技术概念转向管线推进效率 临床数据产出及平台实际赋能成效 [6] - 跨国药企在合作格局中占主导地位 AI公司需明确定位为颠覆者或赋能者 [8] - 中国生物医药项目质量提升吸引跨国企业投资 形成良性循环 [9]
突发利好!380亿大消息
天天基金网· 2025-06-16 11:06
创新药板块市场表现 - 截至6月13日收盘,A股创新药指数年内大涨29.07%,港股创新药指数大涨87.99% [2] - A股和港股共有16只创新药概念股股价翻倍,其中舒泰神以398.38%涨幅居首,加科思上涨307.09%,三生制药、荣昌生物涨幅均超270% [2][3] - 荣昌生物A/H股表现分别为271.88%和115.48%,诺诚健华A/H股表现分别为134.64%和127.20% [3] 创新药BD交易情况 -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达成战略研发合作协议,项目总金额最高达53.3亿美元(约383亿元),包括1.1亿美元预付款、16.2亿美元研发里程碑付款和36亿美元销售里程碑付款 [5] - 2025年初至今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金额达455亿美元,首付款22亿美元;2020-2024年BD交易总金额从92亿美元提升至523亿美元,首付款从6亿美元增至41亿美元 [7] - 启德医药与Biohaven的BD交易总金额达130亿美元,三生制药与辉瑞的交易超60亿美元 [7] 行业政策与研发进展 -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上,中国药企贡献73项口头报告(历史新高),ADC管线研究中中国占比48.4%,双抗研究占比49% [9] - 中办、国办提出完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推动创新药需求提升 [9] - 昂利康创新药ALK-N001获临床试验批准,常山药业艾本那肽上市审评正常开展 [9] 机构观点与估值水平 - 医药生物板块当前市盈率TTM为27.1倍(2021年以来16.1%分位数),市净率2.0倍(2021年以来27.6%分位数) [10] - 中泰证券认为国产创新药从跟跑到领跑,创新药大时代到来;东吴证券指出国产创新药全球竞争力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 [10] - 市场出现创新药过热现象,部分基金跨界押注该板块 [11]
医药生物行业快评报告: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在AI制药方面达成合作,关注AI制药、创新药
万联证券· 2025-06-16 07: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药企支付高额预付款表明AI生成分子可信度提升,企业合作共担风险推动AI制药从“概念”走向“现金流” [4] - “技术升级+成本优势+资本压力”使国产新药成跨国药企研发“加速器”,海外授权缩短生物技术公司资金回笼周期,推动管线进度,也是跨国企业对国产创新药技术的背书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总结 - 6月13日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达成战略研究合作,共同针对高优先级靶点推进新型口服候选药物发现与开发,交易结构为“预付款+里程碑付款+销售分成” [1] 投资要点 - 双方基于AI制药合作,石药集团在石家庄利用人工智能驱动平台开展研究,针对多个靶点开发临床前候选药物,有望治疗慢性疾病,包括一款免疫疾病小分子口服疗法 [2] - 石药集团获1.1亿美元预付款,最高16.2亿美元潜在开发里程碑付款、最高36亿美元销售里程碑付款及潜在个位数特许权使用费,阿斯利康有权独家许可开发和商业化候选药物 [2] 行业趋势 - 人工智能改变药物研发模式,缩短时间、降低成本,但机器未取代实验室测试,近几年跨国药企通过多种模式加速与AI制药企业融合 [3] - 2023年MNC在AI+药物研发领域超30项合作,总价值约100亿美元;2024年至少23起大型药企与AI相关公司合作或收购;2025年第一季度至少14家AI公司获MNC药企融资或合作 [3] - 国产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从2020年92亿美元升至2024年523亿美元,首付款从6亿美元增至41亿美元,2025年以来出海交易总金额达455亿美元,首付款22亿美元 [3] 投资建议 - 关注AI制药、创新药中具有平台型技术壁垒的公司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