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海大吉巷项目
icon
搜索文档
清华同衡彭剑波:城市更新需政府与市场协作跳好“双人舞”
中国经营报· 2025-06-20 17:32
城市更新政策与趋势 - 2024年5月《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落地,标志城市更新进入全域推进新阶段 [1] - 北京探索"文保优先、民生为本、科技赋能、共生更新"路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提供参考 [1] - 全国城市更新年投资项目稳定在6万个左右,年投资额超2.5万亿元 [8] - 中国城镇住房存量从1978年不足14亿平方米增至2024年近350亿平方米 [7] 高质量城市更新方法论 - 高质量项目需实现"五新融合":文化复兴、空间更新、产业焕新、运营创新、治理革新 [3] - 文化复兴强调文物保护和文脉传承,塑造文化新地标 [3] - 空间更新需立体利用,地上守形制、地下挖价值,提升利用效率 [2][3] - 产业焕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集聚 [3] - 运营创新需前置招商,以平米论英雄,精细化运营 [3] - 治理革新需多方共治,实现共商共治共赢 [3] 典型案例分析 - 中海大吉巷项目开业首日客流量约20万人次,商业招租率超96% [2] - 项目四大创新点:文保与商业平衡、立体空间利用、业态焕新、运营前置 [2] - 采用"主客共享"模式,提升城南生活配套质量 [2] - 为文物集中区域更新提供样板,证明保护与开发可协同成功 [4] 片区更新模式 - 片区更新需达到街区尺度,解决系统性功能提升问题 [10] - 打包邻近地块可优化财务平衡,吸引社会资本 [10] - "六位一体"思维包括区域统筹、市场主导、策划先行等六大要素 [10][11] - 共生型更新模式解决商居矛盾,典型案例包括北京大栅栏、成都宽窄巷子等 [11][12] 政策建议与实施路径 - 建议政府给予业态准入灵活性,支持创新地下空间利用 [5][6] - 鼓励文物院落与周边片区统筹运营,增强市民参与性 [6] - 政府与市场需形成合力,探索"肥瘦搭配出让"等模式 [7][8] - 实施四项基本原则:城市站位、市场力量、更新行动、新获得感 [9]
当城市更新“牵手”文物保护 跨界融合打造消费“新磁场”
央视网· 2025-06-03 06:30
城市更新政策与方向 - 国家政策将"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列为城市更新重点任务 [1] - 《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支持地下空间开发 [9] 中海大吉巷项目概况 - 项目定位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的标志性城市更新工程 [1] - 项目包含3000平方米文物保护区、7栋写字楼及绿地 [9] - 总商业面积达8万平方米,涵盖购物、餐饮等多元业态 [15] 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 - 采用"一屋一策"方案修复康有为故居等文保建筑 [3] - 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建筑构件编码分类并还原 [3] - 全部采用传统工艺施工,遵循"原样原建"原则 [3] 空间利用创新 - 通过下沉式街区设计新增1.2万平方米绿地空间 [9][11] - 地下空间开发与地面风貌保持统一 [9] - 设置弹性剧场、森林露台及篮球场等公共设施 [11] 商业运营成果 - 商业招租率96%,开业率91% [15] - 首批入驻150多家品牌,首店及定制店占比超50% [15] - 开业首日吸引20万客流,餐馆上座率超预期 [1][15] 文化活化策略 - 打造6个免费文保院落博物馆展示丝路文明等主题 [5] - 通过四合院与现代商业结合实现历史可触摸化 [1][5] - 业态规划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