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化农业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中化发布农业种植综合大模型iMAP
新华社· 2025-07-31 12:50
公司产品发布 - 中国中化发布农业种植综合大模型iMAP 该产品被定位为数智时代的新农具 可提供从耕到收全过程的智能决策支持 [1] - iMAP依托公司农业业务经验 海量田间数据积累和全产业链场景布局构建 具备技术创新和数据优势 [1] - 产品采用线上智能决策加线下贴身服务的融合模式 通过数百座MAP技术服务中心和专业农艺师团队实现落地 [1] 技术应用成效 - 当前在内蒙古和东北粮食产区开展应用验证 试点面积累计达100万亩 主要针对玉米等主粮作物 [2] - 实践显示农户通过智能感知 分析和决策功能 在种植规划 方案生成 监测预警和产量预估环节获得量化解决方案 [2] - 农事决策时间缩短75% 显著提升农业操作效率 [2] 数据资源与系统构建 - 依托覆盖26省份的数百座MAP技术服务中心 线下服务规模超过4000万亩 [2] - 形成6大农业主题数据和10余类多模态高质量农业数据集 包括基础知识 环境资源和生产种植等维度 [2] - 构建作物机理 大模型和智能体相融合的农业AI系统 [2] 发展战略 - 公司将扩大与产学研单位合作 加大AI+农业领域投入 旨在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2] - 发展目标包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 [2]
万亩玉米“吨粮”计划,助力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
新京报· 2025-05-13 06:05
农业技术创新 - 内蒙古达拉特旗侯家营子村采用滴灌带和北斗导航智慧农机实现精准播种,农艺师通过远程系统实时监测调控数据 [1] - 中化农业MAP在示范农场实施玉米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包括土壤检测、选种播种、精准灌溉等6大环节 [2] - 农场引进国际先进滴灌系统结合玉米灌溉决策模型,在北方规模化农田中率先实现小流量精准灌溉 [2] - 玉米种植集成16项技术,7天可完成1万亩播种,2024年示范农场亩产达1016公斤,比周边农户高20% [2] - 每亩用水量从三四百立方米降至238立方米,节水约160立方米 [2] 盐碱地改良 - 单产提升方案应用于包头土默特右旗轻中度盐碱地,通过蓄水池沉淀过滤实现精准滴灌替代大水漫灌 [3] - 采用耐盐碱作物品种结合精准水盐调控等技术,2024年苗六泉农场粮食产量较改造前提高63% [3] - 该模式计划在更多具备条件区域复制推广,为内蒙古不同场景下的"吨粮田"建设提供解决方案 [3] 农业组织模式创新 - 中化农业MAP构建"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联结机制,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经营 [4] - 农户入股后每亩土地年收益约1400元,同时在农场务工月收入可达6000多元 [4] - 内蒙古推广"单产提升+社会化服务"等模式,2024年"吨粮田"面积达850万亩,单产7797斤/亩同比增242斤 [4] - 玉米全周期服务模式已从内蒙古向全国多地拓展复制 [4]
科技赋农 看中国中化打造的万亩“吨粮田”
上海证券报· 2025-05-05 18:18
农业现代化技术应用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采用北斗导航农机进行春玉米精准播种,集成滴灌带与智能灌溉系统实现水肥调控[1][2] - 中化农业MAP在玉米生长5个关键环节集成16项技术,实现"种得准、管得精"的"吨粮田"目标[4] - 智能配肥装备与智慧农业软件为每块田定制施肥方案,农户可通过手机实时监控作物状态与预警提示[5] 水资源高效利用 - 达拉特旗年均降水量不足340毫米,MAP引进国际滴灌系统结合玉米灌溉决策模型,实现小流量精准灌溉,用水量从400立方米/亩降至200多立方米/亩[4][5] - 滴灌技术被农户称为"埋在地里的毛细血管",节水同时使示范田玉米亩产达1016公斤,较传统种植增产20%[5] 盐碱地改良与增产 -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通过滴灌技术改善盐碱地,蓄水池沉淀黄河水后经过滤罐体输送至滴灌带,形成根系"湿润球"减少盐分积累[6] - MAP选择耐盐碱作物如向日葵、高粱,结合窄行距播种等技术,2024年玉米单产比普通农户高20%,向日葵增产50%[6][7] 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 - MAP构建"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机制,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种植,达拉特旗道劳哈勒正村玉米亩产从3吨增至4吨[7][8] - 内蒙古推广"统种共富"模式,2024年全区"吨粮田"达850万亩,粮食单产7797斤/亩,同比增242斤/亩[8] 全国范围技术推广 - MAP玉米全周期服务模式已拓展至全国,2024年线下服务面积3565万亩,亩均单产提升8%-15%,全年增产25亿斤[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