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服务

搜索文档
广西荔枝,如何叫好又得价
广西日报· 2025-07-15 02:40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广西荔枝成熟期与广东、海南中晚熟品种高度重叠,错峰优势不明显,屡陷低价竞争被动局面[3] - 云南和四川等地晚熟品种(如桂味、怀枝、马贵荔)集中在7月至8月中旬成熟,成功避开华南产区上市高峰[4] - 灵山县荔枝预计产量突破19万吨创历史新高,采运成本高(每斤采摘费用8毛左右),面临巨大挑战[8][9] 品种结构与技术升级 - 灵山县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分别为37%、22%、41%,每年5月至7月中旬均有荔枝上市,通过品种改良调整上市时间[5] - 采用"桂鸟飞巡"无人机系统检测病虫害,巡检效率从人工130亩/2天提升至30分钟,实时捕捉叶面病害和果茎数据[6] - 智慧果园水肥一体化设备使优果率提升25%,"光驱避"绿色防控技术实现蛀蒂虫虫果率为零,减少农药使用并提高产量[7] 采运与保鲜创新 - 探索社会化采摘服务(如聘请云南专业队伍)和山地机器人采摘,以降低采果成本并提高效率[10][11][12] - 无人机吊运效率达1分钟/100斤,单日可完成3万斤(相当于20多个工人),并通过预冷和包装缩短运输链路[14] - 应用气调冷鲜技术和曹氏荔枝气微保鲜技术,将保鲜期从3天延长至27天,结合京东物流全链路方案实现48小时跨省直达[14] 销售模式与产业链延伸 - 通过预售模式(如"桂味荔枝卡")售出超10万斤,借鉴阳澄湖大闸蟹礼品化路线锁定高端客户群体[16] - 举办荔枝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体验采摘,鲜果销售利润更高,同时延长产业链至加工产品(如荔枝酒、饮料、果脯等),年加工能力超6万吨[16] - 灵山县现有4个出口基地,获得海关出口资质,首次通过国际推介会(如法国巴黎)拓展全球市场[17]
万亩玉米“吨粮”计划,助力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
新京报· 2025-05-13 06:05
农业技术创新 - 内蒙古达拉特旗侯家营子村采用滴灌带和北斗导航智慧农机实现精准播种,农艺师通过远程系统实时监测调控数据 [1] - 中化农业MAP在示范农场实施玉米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包括土壤检测、选种播种、精准灌溉等6大环节 [2] - 农场引进国际先进滴灌系统结合玉米灌溉决策模型,在北方规模化农田中率先实现小流量精准灌溉 [2] - 玉米种植集成16项技术,7天可完成1万亩播种,2024年示范农场亩产达1016公斤,比周边农户高20% [2] - 每亩用水量从三四百立方米降至238立方米,节水约160立方米 [2] 盐碱地改良 - 单产提升方案应用于包头土默特右旗轻中度盐碱地,通过蓄水池沉淀过滤实现精准滴灌替代大水漫灌 [3] - 采用耐盐碱作物品种结合精准水盐调控等技术,2024年苗六泉农场粮食产量较改造前提高63% [3] - 该模式计划在更多具备条件区域复制推广,为内蒙古不同场景下的"吨粮田"建设提供解决方案 [3] 农业组织模式创新 - 中化农业MAP构建"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联结机制,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经营 [4] - 农户入股后每亩土地年收益约1400元,同时在农场务工月收入可达6000多元 [4] - 内蒙古推广"单产提升+社会化服务"等模式,2024年"吨粮田"面积达850万亩,单产7797斤/亩同比增242斤 [4] - 玉米全周期服务模式已从内蒙古向全国多地拓展复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