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金器

搜索文档
三星堆多学科研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新华社· 2025-09-27 21:54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冉宏林介绍,碳14测年显示,3、4、6、8号祭祀坑埋藏年代大概率处于公元前1201年至公元 前1012年,相当于商代晚期,1、2、3、4、7、8号祭祀坑埋藏年代相同。该成果为厘清祭祀坑年代和构建遗址精细年代框架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究显示,三星堆青铜铸造展现出独特的技术创新与本土化表达,形成了以分铸为核心,兼用浑铸、锻造的创新铸造技术体系;独特 的"芯骨-条形芯撑"技术,有效解决了细长、弯曲器物的成型难题。这一成果不仅深化了对中国古代青铜铸造体系的认知,也为揭示中华文明 多元一体及世界青铜器铸造技术的交流机制提供了新证据。 目前多学科团队已修复三星堆金器270余件,重逾1500克,三星堆8个祭祀坑出土的金器总重量约2000克,均为金银合金。三星堆出土玉璋 与二里头文化玉器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三星堆先民确立了稻作农业为主体的农业形态,由此支撑了高密度人口,为三星堆古国的迅速崛起提 供了充足的保障与动力。同时,通过现场保护技术、脱水加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3、4、7、8号祭祀坑出土的600余根饱水象牙能够在常规环 境下保存、展示。 9月27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川德阳召开 ...
三星堆公布重大发现!专家:种种迹象表明,三星堆可能爆发过内战,神权贵族集团受到严重打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7 14:24
今天,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了三星堆遗址多学科研究最新成果。 通过碳十四年代测定,三号、四号、六号、八号祭祀坑埋藏年代有95.4%的概率处于公元前1201年至公 元前1012年,相当于商代晚期。 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 李水城:北京大学做了一个非常精确标本精选,从坑里边儿挑拣成的木炭,专 门挑竹子的,测的年代就更加精确,为什么?因为竹子的生长年代短,从这个角度来讲,新的测年就是 把它定在了公元前的1100年,也是距今3100年,往前拉一点(距今)3200年。 三星堆祭祀坑埋藏年代是否确定?三星堆青铜器铸造有何独特的技术?三星堆出土的金器制作技术、铜 器彩绘工艺有哪些新发现? 祭祀坑年代确定为商代晚期 有何意义? 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问题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此次研究通过碳十四年代测定等技术,明 确祭祀坑埋藏年代为商代晚期,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 冉宏林:准确获取了祭祀坑的精确年代,这是一个填补 空白的重要发现。祭祀坑年代的确定,对我们去进一步认识古蜀文明它的一个演进和华夏化的进程也是 非常关键的。 一、二、三、四、七、八号坑中发现的跨坑拼对器物,对确定祭祀坑的年 ...
三星堆公布重大发现!专家:种种迹象表明,三星堆可能爆发过内战,神权贵族集团受到严重打击,城市水系也因此改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7 14:21
祭祀坑年代确认 - 通过碳十四年代测定技术 三号 四号 六号 八号祭祀坑埋藏年代有95.4%概率处于公元前1201年至公元前1012年 相当于商代晚期 [5] - 北京大学采用竹子木炭标本精确测定 将年代定位于公元前1100年(距今3100年)至3200年前 [7] - 跨坑拼对器物进一步印证一至八号祭祀坑为同时期埋藏 对确定年代关系和性质至关重要 [9] 青铜器铸造技术突破 - 首次系统性确认"芯骨-条形芯撑"技术 该技术通过内部骨架支撑复杂大型青铜器铸造 类似彩灯主心骨结构 [11] - 三星堆形成以分铸为核心 兼用浑铸 锻造的创新铸造技术体系 该技术为国内同期遗址首次系统性发现 [13] - 采用多次分体浇筑合体铸造方式 既吸收中原模范法技术 又创造本地特色青铜文化 [15] 金器与铜器工艺特征 - 彩绘青铜器确认为中国最早铜胎漆器之一 主要采用朱砂与大漆工艺 成为连接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的文化纽带 [20] - 出土黄金遗物用量预计超过2公斤 已采用先进"灰吹法"对沙金进行提纯 [20] - 商代早期已发展集约化湿地稻作农业 晚期陶器制作实现标准化 实证社会繁荣程度 [20] 文明演进与历史变迁 - 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存在密切联系 佐证其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17] - 三星堆遗址包含宝墩文化 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三期发展 存在先后继承关系与显著差异 [23] - 考古研究表明可能爆发内战 神权贵族集团受严重打击 导致都城功能下降和人口迁徙 推动十二桥文化聚落数量增多 [24] 文物保护技术进展 - 针对出土象牙保护难题 成功研发创新技术方案 实现常规环境下长久保存与展示 [22]
三星堆,科研成果“上新”
财联社· 2025-09-27 04:39
三星堆祭祀坑精确年代研究 - 祭祀坑埋藏年代有95.4%概率处于公元前1201年至公元前1012年 相当于商代晚期 [4] - 多个祭祀坑中发现可拼对同一器物残片 表明埋藏年代相同 [4] - 碳十四年代测定为构建遗址精细年代框架提供重要依据 [4] 青铜器铸造技术创新 - 形成以分铸为核心 兼用浑铸和锻造的创新铸造技术体系 [6] - 首次采用独特"芯骨—条形芯撑"技术解决细长弯曲器物成型难题 [6][7] - 技术展现本土化创新 深化对中国古代青铜铸造体系的整体认知 [7] 多学科研究重要发现 - 黄金用量估计超过2千克 为同期中国之最 使用金银合金并采用灰吹法提炼 [10] - 彩绘青铜器使用朱砂和大漆 是中国最早铜胎漆器 揭示与金沙遗址文化关联 [10] - 陶器生产标准化程度提升 羼和料数量和粒径发生显著变化 [11] 农业与社会发展支撑 - 商代早期确立集约化湿地稻作农业为主体农业形态 [11] - 高密度农业人口为三星堆遗址迅速崛起提供保障与动力 [11] 文物保护技术突破 - 研发现场保护及脱水加固技术 使出土象牙可在常规环境下保存展示 [11] - 持续推进考古发掘与多学科研究 揭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13]
年代更精确、发现铸造新技术 三星堆科研成果“上新”
央视新闻· 2025-09-27 04:29
三星堆祭祀坑年代研究 - 祭祀坑埋藏年代经碳十四测定有95.4%概率处于公元前1201年至公元前1012年 相当于商代晚期 [4][6] - 一、二、三、四、七、八号坑中发现可拼对同一器物残片 证实埋藏年代相同 [6] 青铜器铸造技术突破 - 形成以分铸为核心 兼用浑铸、锻造的创新铸造技术体系 [7] - 首次采用独特"芯骨—条形芯撑"技术 解决细长弯曲器物成型难题 [1][7] - 技术展现独特创新与本土化表达 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提供新证据 [7] 多学科研究重要发现 - 黄金用量估计超过2千克 为同期中国最高 采用金银合金且原料可能来自沙金矿 通过灰吹法提炼 [9] - 金面具不仅用于人头像 还用于面具 [9] - 彩绘青铜器使用朱砂和大漆原料 是中国最早铜胎漆器 揭示与金沙遗址紧密关联 [9] - 陶器生产标准化程度提升 商代晚期陶罐羼和料数量与粒径显著变化 器身比例与口沿形态呈现高标准化趋势 [9] - 商代早期确立集约化湿地稻作农业 支撑高密度人口与遗址崛起 [9] - 研发象牙现场保护与脱水加固技术 实现常规环境下保存展示 [9] 未来研究方向 - 持续推进遗址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多学科研究 [11] - 深化考古成果挖掘整理与阐释 展现古蜀文明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