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狂飙飞车》《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

搜索文档
捕捉暑期档几束高光,解码现实娱乐的未来
36氪· 2025-09-12 00:00
行业趋势:线下文娱消费崛起 - 情绪价值、社交属性与自我表达成为文娱消费主流需求 年轻人倾向于为满足情绪价值的消费支付溢价 同时在其他领域精打细算[1] - 线下娱乐形式因时空限制形成稀缺性 成为提供情绪价值的必要条件 相比数字娱乐更符合人类对娱乐的本质需求[1][16] - 文娱消费"重返线下"成为新常态 不再是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8] 演出市场表现 - 2025年暑期档(6-8月)演出行业票房达105.56亿元 其中演唱会占比86.4% 观演人次1251.7万[6] - 演唱会市场表现强劲:五月天鸟巢连开13场 刀郎演唱会门票秒售罄 时代少年团上海5天4场吸引近20万人[6] - 剧场类演出增长显著:2025年上半年脱口秀票房同比增长135% 成为剧场类第二大品类 音乐剧观众近九成为女性 超三成为00后[11] 电影市场新趋势 - 影片需要具备沉浸感、仪式感与互动性才能吸引观众:《F1:狂飙飞车》票房从预测1亿+升至4.35亿 IMAX特效厅贡献近半票房[11] - 《捕风追影》成为暑期档黑马 最后一天票房占比达36.5% 逆袭冲进Top3 其特殊场次通过洒黄金树叶等设计满足年轻人玄学心理[11][12] - 不同类型影片满足多元需求:《南京照相馆》契合国民情绪 《浪浪山小妖怪》撬动合家欢群体[11] 公司战略转型 - 大麦娱乐(原阿里影业)完成品牌整合 推出"麦宝"吉祥物 升级"大麦VIP"会员体系 形成电影+演出联合会员[3] - 公司战略转向现实娱乐 涵盖电影、演出、IP衍生、剧集、艺人经纪等全品类 股价半年上涨140%[3][22] - 新大麦App聚合电影与演出票务 连接3亿用户 接入40+细分品类 覆盖12000+影院、20000+场馆、10万+热门景点[20][23] IP衍生与线下体验经济 - 头部影视公司积极开发IP衍生周边 响应"谷子经济"热潮[3] - 线下体验经济火热:Jellycat快闪店吸引大量消费者参与互动活动 满足怀旧需求[14] - IP潮玩线下庆典成为新形式:Bilibili World和三丽鸥嗨翻节(吸引2万+粉丝)提供沉浸感与仪式感 与粉丝建立情感链接[15] 消费行为研究 - 《2025 Z世代情绪消费报告》显示:近4成消费者为"价值共鸣"买单 超三分之一通过消费缓解焦虑 三分之一追求"仪式感"[16] - Soul App与复旦大学报告指出:参加线下活动的年轻人幸福感最高 线下场景满足天然情感链接需求[18] - 线下娱乐成为自由表达自我、链接陌生人的新场域 尤其在网络舆论极化背景下[18] 产业经济影响 - 大型演出带动城市文旅消费:泰勒新加坡演唱会外国粉丝占比40% 带来4.32亿美元旅游收入 贡献当地GDP约0.25个百分点[23] - 多地推出演出激励政策: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四川、海南、福建、河南等[23] - 大麦联合杭州文旅推出"跟着演唱会游杭州"活动 提供票务+旅游+住宿联动折扣[23] 商业模式创新 - 大麦推出官方"安心包"套餐(如阿那亚·虾米音乐节)整合交通、住宿、餐食 开拓新增长点[23] - "票根经济"成为关注焦点 线下演出带动周边消费[22] - 现实娱乐战略聚焦"现场感、互动性与沉浸感" 构建娱乐产业新范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