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中的密码》

搜索文档
吉视传媒联合出品中国首部AIGC电影首映 技术赋能文化布局再添新翼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06:01
电影制作技术突破 - 中国首部AIGC电影《音符中的密码》由长影出品、吉视传媒联合出品 时长12分钟 采用4项核心AI技术实现里程碑式突破[2] - AI技术包括"AI历史场景复原系统"和"数字人微表情驱动技术" 通过AI数字人技术复原已故表演艺术家李亚林和刘世龙形象 实现两位艺术家首次银幕同框[2] - 采用"肖像权授权+微表情捕捉技术"突破"数字脸盲"AI难题 使AI角色表现更加可信可感 实现高度共情效果[2] 公司战略布局 - 此次合作是吉视传媒在AI技术与影视文化融合领域的重要实践 标志着公司业务拓展与战略转型迈出关键一步[2] - 影片将通过吉视传媒全终端传播 依托覆盖吉林省的有线电视网络、IPTV平台及广电5G终端构建多渠道内容触达体系[3] - 公司正加速向文化数字化赛道转型 完成吉林省国有文化企业首笔数据资产确权入表 训练"吉林文旅大模型" 持续积累AI和大数据技术实力[3] 商业化应用价值 - 此次AIGC电影创作是将AI技术从研发推向实际文化场景应用的关键尝试 通过技术赋能影视内容生产[3] - 技术革新为破解"演员天价片酬"行业痛点提供解决方案 催生跨终端传播新业态和新方法[4] - 影片规模化传播有望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 验证AI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商业化价值 为深化数字经济发展布局奠定基础[4]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6-25 22:21
歌曲创作背景 - 曹火星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抗战时期传唱至今,成为跨越时代的经典作品[1] - 歌曲创作灵感来源于1943年《解放日报》社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曹火星将其改编为通俗易懂的歌曲形式[4] - 歌词内容反映了共产党坚持抗战六年多、改善人民生活、建设敌后根据地、实行民主等事实[4] 创作者生平 - 曹火星13岁时为逃婚参加抗战剧社,其父曹清廉在1943年日军"百日大扫荡"中与130多名村民一同遇害[1] - 曹火星将原名曹峙改为现名,寓意歌曲能星火燎原般传播[4] - 曹火星与其兄曹岱在抗战时期分属不同阵营,直到1989年才在分别40年后重逢[5] 历史背景 - 歌曲创作时正值蒋介石出版《中国之命运》试图削弱共产党地位,中共通过社论和歌曲进行反击[3] - 晋察冀边区实行"豆选"民主选举方式,并颁布"树叶训令"体现军队不与民争利的原则[3] - 抗战剧社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创作,用葫芦制作乐器,每人仅配发一颗"光荣弹"手榴弹[3] 歌曲传播与影响 - 歌曲采用当地霸王鞭曲调和大白话歌词,迅速传遍太行山并唱响全国[4] - 在传唱过程中歌词不断丰富完善,歌名增加"新"字成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5] - 曹火星兄长曹岱从台湾回大陆探亲时,承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