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许倬云十日谈:当今世界的格局与人类未来》
icon
搜索文档
历史学家许倬云去世,一生的归属是历史上永远不停的中国
第一财经· 2025-08-08 02:47
许倬云学术成就与著作 - 许倬云是当代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 其著作包括《西周史》《万古江河》《中国文化的精神》等几十种 [1] - 90岁后仍出版《许倬云说美国:一个不断变化的西方文明》《许倬云十日谈:当今世界的格局与人类未来》和《经纬华夏》三部新作 [1] - 采用社会史与文化史研究视角 重点关注"一般人的生活及一般人的想法" 代表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 [10][11] 抗战经历与历史观形成 - 7岁经历抗战爆发 8年逃难中目睹战争惨状:七八百万兵员阵亡 三四千万平民被杀 [1][6] - 抗战期间近7年农村生活经历使其深入了解中国农业 为《汉代农业》研究奠定基础 [7][10] - 逃难途中亲见老年人将生存机会让给年轻人 形成"中国不会亡"的信念 [4] 学术影响与教育理念 - 1970年起任教于美国匹兹堡大学 曾指导作家王小波 并推荐其《黄金时代》获《联合报》文学奖 [12][13] - 采用英国式全科教育方法 融合战争史 地理 政治学与文辞等多学科 [8] - 提出"关注常民 为常民写作"的治学理念 认为民间传统文化精神具有宝贵价值 [11] 公众传播与思想传承 - 93岁高龄仍在B站开设《许倬云讲世界历史:五百年大变局》课程 通过新媒体与年轻观众互动 [5][15] - 2019年参与《十三邀》访谈 回忆抗战时落泪的画面成为节目经典片段 [4][5] - 2023年出版《许倬云十日谈》 针对新冠疫情 美国政治混乱和人工智能发展等全球性议题发表见解 [15] 个人背景与情感归属 - 1930年生于无锡书香大族 父亲许凤藻为辛亥革命参与者 家族成员包括歌手王力宏(大姐许留芬之孙) [5] - 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缩 8岁前无法行走 通过自学父亲藏书完成早期教育 [5][7] - 生前在无锡父母坟边购置墓地 最终归葬故土 [2]
许倬云: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
虎嗅· 2025-08-04 23:36
学术成就与著作影响 - 被视为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精通上古史、经济史、文化史、考古学、社会学 [1] - 学术代表作"古代中国三部曲"(《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成为研究古代中国的典范之作 [1] - "中国文化三部曲"(《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等大众史学著作海内外行销百万册 [1] - 著作《万古江河》《许倬云说美国》在年轻人中产生巨大影响,因其将大历史讲得清晰且具启发性 [8] - 创作被称为"大家写小书",作品兼具学术可信性与大众可读性 [15] 公共传播与教育理念 - 通过《十三邀》等媒体节目进入公共视野,其观点"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被广泛引用 [3] - 主张在无法安身立命的时代需掌握阅读能力、知识素养和思考训练以自救,认为教育启蒙是知识界的责任 [5] - 表示通过媒体传播知识时,"一万个人里有两三个人听到心里去"即满足 [5] - 在混沌大学等平台开设课程,将学院派学术转化为公共资源 [13] 历史观与现实关怀 - 强调从百姓视角写史,《万古江河》中"没有一个英雄人物",关注普通人生活与思想 [16] - 提出中国是"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其历史由多个交错线索构成而非单一叙事 [16] - 以世界眼光分析问题,将中国视为全球文明的一部分,关注人类共同命运 [10] - 认为西方现代文明因"人与人疏离、人与自然分割"陷入危机,主张用中国文化特色匡救现代文明困境 [17] - 92岁时仍通过《许倬云十日谈》观察世界格局与人类未来,结合个人经历解读当代不确定性 [17] 社会评价与荣誉 - 获首届刀锋图书奖"年度致敬",被誉"摆渡人"连通历史与现代、大众与学术 [5] - 评委会称其"老而弥坚,始终与时代同频",兼具睿智头脑与丰饶生命体验 [5] - 学者评价其声音"低沉但有力量",体现以深厚学理为基础的现实洞察 [14] - 保持九十多岁高龄仍持续创作,作品兼顾严肃学术与大众写作,为后辈树立表率 [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