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圈》

搜索文档
汉学家见证中国“文学村庄”之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30 22:09
活动概况 - 中国作协主办"在世界文学地图上发现清溪——汉学家、文学翻译家走进清溪村"活动 于7月24日至25日举行 来自11个国家的12位汉学家和9位湖南作家参与 [6] - 活动包含参观周立波故居 作家书屋群及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 并举行"在地性与世界性"主题座谈会 [6][9][10][13] 文学资源与文旅融合 - 清溪村依托文学资源建成全国最大作家书屋群落(22家)和全国首家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藏书7.9万册) [9][10] - 2024年接待游客135.36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1700.1万元 [9] - 作家书屋由民居改造 村民参与管理助增收 书屋设计融合作家地域特色(如迟子建书屋还原北极村风光) [10] 文化传播与翻译成果 - 汉学家捐赠60余册翻译作品 包括阿拉伯语版《鲁迅小说选》《一日三秋》 芬兰语版《暗算》《隐身衣》等 设立"全球汉学家文学译作清溪书架"永久珍藏 [11] - 匈牙利汉学家捐赠1953年匈牙利语版《暴风骤雨》 体现作品跨国传播历程 [11] - 湖南作家盛可以作品被译为20种语言 郑小驴作品译介至西班牙语 日语等语种 [14] 文学价值与国际影响 - 周立波《山乡巨变》被译介至保加利亚等多国 其创作观"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被国际汉学界认可 [7][9] - 汉学家认为文学翻译需精准传递文化背景与情感经验 如塞尔维亚汉学家强调翻译需克服地理历史差异 [13] - 伊朗汉学家通过翻译莫言 路内等当代文学作品促进伊朗读者了解中国 [13]
世界汉学家看中国·四川行系列活动 在行走中领略“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魅力
四川日报· 2025-06-29 01:23
文化传播与翻译 - 埃及汉学家叶海亚·穆赫塔尔计划将《尘埃落定》翻译成阿拉伯文,促进阿拉伯读者了解四川文化 [1] - 西班牙汉学家夏海明多次到访四川,对马尔康的文化景观和阿来作品陈列表示高度认可 [2] - 突尼斯汉学家芙蓉计划将四川作家作品译成阿拉伯文,推动阿拉伯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2] 文学与地域特色 - 阿来作品如《蘑菇圈》因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汉学家了解四川历史与风土的重要窗口 [2] - 四川作家作品在蜀地文学精品展上受到汉学家关注,被视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2] 非遗与民族文化体验 - 美国作家聂子瑞深度体验四川非遗技艺,称赞其复杂性与趣味性,呼吁更多游客参与 [2] - 四川浓郁的民族文化通过歌舞、非遗技艺展示吸引汉学家,成为文化传播的亮点 [2] 自然景观与人文融合 - 四姑娘山景区以其冰川地貌、地质遗迹和生物多样性吸引波兰汉学家傿静安,被誉为学习与欣赏的绝佳地点 [4] - 法国汉学家贝文江在四姑娘山即兴演奏钢琴,称赞其自然美景超越阿尔卑斯山 [4] - 四姑娘山的阿来书屋成为汉学家与四川作家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4] 大熊猫保护与国际合作 - 南非汉学家谭哲理赞赏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国际合作模式,认为其可推广至其他珍稀动物保护 [5] - 法国汉学家贝文江肯定四川在大熊猫保护上的智慧与担当,称其为自然保护的典范 [5] - 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努力受到汉学家高度评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