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珠玉》
icon
搜索文档
原创潮音告白家乡,汕头乡村歌后诞生!丨2025广东乡村歌手大赛
南方农村报· 2025-09-15 02:34
原创潮音告白家 乡,汕头乡村歌 后诞生!丨2025 广东乡村歌手大 赛_南方+_南方 plus 金九传情,乡音 绕梁!9月13日 晚,2025广东乡 村歌手大赛汕头 赛区决赛开麦! 23位来自汕头、 潮州市的歌者齐 聚汕头市潮阳区 金灶镇文化公 园,奋力争夺省 半决赛的三个晋 级名额。 经过激烈角逐, 李雯、钟淇、陈 柯颖3名选手冲 出重围,分别夺 得本届广东乡村 歌手大赛汕头赛 区的冠、亚、季 军。他们将与来 自其余9个赛区 的27名乡村歌手 在省半决赛一决 高下,共同为家 乡汕头出战。 汕头赛区十佳选手与颁奖嘉宾合影。 赛事主办方现场 还颁发了汕头赛 区十佳歌手奖 项,获奖歌手分 别是:李雯、钟 淇、陈柯颖、黄 海云、王常亮、 陈焕亮、叶恒 希、洪冰玲、杜 沛林、浩子(排 名不分先后)。 "大池公园的欢 乐,美好的故事 说不完一回又一 回,我的故乡在 南徽……"来自 澄海区南徽村的 17号选手李雯, 通过一首描述她 故乡的原创歌曲 《故乡在南徽》 夺得赛事桂冠。 李雯演唱原创歌曲《故乡在南徽》。 歌曲前半部分歌 词回顾南徽光辉 的历史和道德传 统,而从"大池 公园的欢乐"这 句开始笔锋一 转,指向了现在 ...
这届《歌手》,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虎嗅· 2025-05-27 12:57
节目争议与代际差异 - 节目《歌手2025》反映出明显的代际审美撕裂,2013年观众与2025年观众群体已完全不同,年轻观众对偶像歌手(如马嘉祺)的宽容度显著提高,仅以"唱完就好"为标准 [1][12] - 粉丝与路人、专家与大众的审美冲突激化,形成"超声波论"(粉丝用科学术语解释听不见的歌声)和"设备论"(指责路人音响差)等极端辩护话术 [7][10] - 节目争议话题高度娱乐化,如"单依纯碰瓷王菲"、"林志炫唱法过时"等,已从音乐竞技转向价值观辩论,衍生内容更接近《奇葩说》模式 [3][24] 粉丝文化与行业现象 - 粉丝经济影响评判体系:马嘉祺因偶像身份被降低期待,而阿云嘎因专业背景的高期待导致零瑕疵表演仍遭淘汰,反映观众评价的双重标准 [11][13] - 粉丝行为极端化,包括用"资本做局"解释失利(如林志炫粉丝)或攻击路人听力,甚至出现"贵耳机"等消费主义话术 [9][7][10] - 偶像歌手面临代表作缺失困境,马嘉祺等新生代缺乏原创作品,依赖翻唱(如《Lemon》)却因歌词质量遭嘲,行业创造力整体下滑 [22][23] 音乐评价体系变迁 - 技术流博主崛起,以专业术语(如"多利亚调式"、"喉头松通道")重构评价标准,单依纯因技术完美被推崇,但过度技术化可能造成对普通听众的"专业霸凌" [14][15][16] - 听众审美从"大歌"转向"小歌",偏好细腻婉转风格(如单依纯《跳楼机》),倒逼歌手创作小众化、碎片化,但加剧音综破圈难度 [18][19][20] - 历史对比显示技术原教旨主义并非新现象,早期周杰伦等也曾被批"咬字含混",但当下技术流话语权更强,与大众听感矛盾更尖锐 [17] 行业生态与艺人发展 - 资深歌手(如林志炫)面临市场淘汰压力,年轻观众对其唱法评价两极,反映主流听众迭代带来的行业断层 [18][9] - 新生代歌手(如单依纯)陷入技术崇拜与代表作缺失的矛盾,虽被赞"技术超王菲",但缺乏审美贡献和边界探索,难以成为真正领军者 [21] - 综艺节目(如《歌手》《天赐的声音》)逐渐偏离音乐本质,转向话题炒作和抖音神曲翻唱,行业整体创造力衰退 [23][24]
《歌手2025》能否「爆」下去?
36氪· 2025-05-20 00:05
节目热度与社交媒体表现 - 《歌手2025》首播当晚屠榜微博娱乐热搜榜,抖音热榜、小红书热点榜等平台均出现节目相关话题[1] - 节目引发全网讨论,乐评人、博主与大众观点交织,形成社交媒体狂欢[1] - 首场直播后歌手排名、我被资本做局了等话题迅速登上微博前列[4] - 节目采用"8进7"淘汰赛制刻意制造争议,成为最大话题源泉[4] 选手表现与排名数据 - 首场竞演排名:单依纯22.7%、陈楚生17.34%、Mickey Guyton 12.11%、GAI周延11.98%、白举纲10.58%、Grace Kinstler 10.13%、林志炫8.01%、BENI 7.11%[5] - 单依纯凭借《珠玉》表现获得首场第一,相关话题单依纯太牛了登上热搜高位[20] - 陈楚生《将进酒》成为文旅宣传热门BGM,显示节目影响力延续[3] - 林志炫改编《悟空》引发两极评价,成为网友提及频率最高的"难听"选项[6] 节目制作策略分析 - 节目组采用透明投票机制,所有大众评委投票结果线上可查[11] - 首发阵容选择自带粉丝基础的歌手(单依纯、陈楚生、GAI等)确保话题度[12] - 第二期引入饭圈属性明显的马嘉祺作为揭榜歌手,预埋圈层battle话题[15] - 节目组重点打造单依纯"新人上位"故事线,开场即给予"大女主剧本"[20] 行业比较与创新尝试 - 与《歌手2024》直接引爆全民情绪不同,本季注重多元圈层共振[12] - 采用与《我是歌手第二季》相似的"捧新人"策略,但悬念设置不足[22] - 相比前季,本季在"钩子"设置、人选惊喜度等方面表现粗糙[25][27] - 节目尝试通过直播不确定性创造看点,但需更精细的内容把控[23] 音乐性与赛制设计 - 首期音乐性提升明显,八位歌手表现稳定性相对一致[8] - 多元音乐元素(古风、嘻哈、京剧等)融入歌曲改编引发不同评价[8] - 淘汰赛制虽制造话题但可能束缚歌手表达,需更多赛制缓冲[32] - 三位男歌手首期均选择中国风改编,被网友调侃创作趋同[32]
哪都“差一点”的《歌手2025》,还能爆吗?
36氪· 2025-05-19 10:56
节目表现 - 《歌手2025》首期表现中规中矩 直播水准、节目流程、互动保持往季水平 但整体缺乏突破性亮点 [1][3] - 节目开场文案保持"百万文案"水准 以"敬故友、敬国度、敬相会"拉开序幕 [1] - 直播准备过于充分导致流程化 降低了观众对不确定性的期待 观看欲有所下降 [20] 阵容分析 - 首发阵容缺少"性格鲜明"的歌手 真人秀综艺效果不足 缺乏类似那英的焦点人物 [5][7][11] - 国际歌手音乐表现被评价为上一季的"0.2版本" 仅承担音乐功能 无法贡献真人秀内容 [13] - 林志炫定位类似那英但风格偏"高级感" 陈楚生、白举纲话少 单依纯和GAI未展现综艺感 [9][11] 营销与市场反应 - 宣传主打"真直播无修音"概念 前期放出与Netflix合作消息吸引关注 但首期未实现 [16] - 推出全民预测、导播等互动玩法 试图复制超女模式 但首期仅引发小圈层讨论 [18] - 电视端收视率0.6%居榜首 但抖音卡段最高点赞仅16.8万 远低于竞品《天赐的声音》百万级数据 [28] 音乐内容对比 - 选歌侧重艺术性而非传唱度 《珠玉》因技巧获专业认可 但缺乏大众传播度 [21][24] - 竞品《天赐的声音》选用抖音热歌 单季播放量超16亿 收藏量破6千万 更符合市场偏好 [26] - 两档节目形成"艺术性vs传唱度"的分水岭 反映音综市场不同定位策略 [28] 行业观察 - 节目试图通过国际化阵容和直播形式突破 但观众对欧美大嗓唱法已产生审美疲劳 [20] - 音综市场面临"好听"与"情绪价值"的平衡难题 艺术性作品传播力不足成为行业痛点 [28][30]
《歌手2025》首战排名公布:单依纯第一!林志炫爆冷,网友热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15:24
歌手2025首战竞演结果 - 首战排名:第一名单依纯 第二名陈楚生 第三名Mickey Guyton 第四名GAI 第五名白举纲 第六名Grace Kinstler 第七名林志炫 第八名BENI [1] - 话题"歌手排名"和"单依纯太牛了"冲上微博热搜 [1] 歌手表演内容 - BENI演唱日剧《悠长假期》主题曲《LA·LA·LA LOVE SONG》,嗓音感染力强 [2] - 陈楚生演绎原创古风歌曲《将进酒》,改编自李白诗作 [5] - Mickey Guyton选择Beyoncé经典作品《If I Were a Boy》 [7] - 单依纯演唱新单曲《珠玉》,现场反响热烈 [7] - Grace Kinstler表演电子摇滚风格《River》,嗓音充满力量感 [9] - 林志炫选择古风歌曲《悟空》,加入京剧唱腔但被评用力过猛 [9] - GAI周延演唱方言说唱《炁》,舞台气场十足 [10] - 白举纲带来厨子和戏子乐团的《河流》 [11] 网友热议 - 网友对Grace Kinstler第六名表示不理解 [11] - 认为单依纯第一实至名归 [11] - 称赞陈楚生表现稳定 [12] - 部分网友认为日本女歌手BENI表现优于其他选手 [12] 节目背景信息 - 《歌手2025》首发阵容包括陈楚生、林志炫、白举纲等8位歌手 [12] - 林志炫第三次参加《歌手》,曾获第一季亚军 [12] - 林志炫表示参加原因是直播形式吸引他,强调"一遍过"和"不修音"的特点 [13][16] - 林志炫为参赛预留4个月档期,未接通告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