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狼牙山五壮士》
icon
搜索文档
凝铸赤诚与坚韧
人民日报· 2025-09-27 21:54
八十载光阴流转,历史长河沉淀下的血与火的记忆令人不敢忘也不能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安徽省美术馆推出了"历史的塑痕:雕塑里的峥嵘岁月"特展,20余件抗战 主题雕塑佳作以无声的语言,为我们打开一扇回望峥嵘岁月的窗。 "塑"是艺术的创造,"痕"是历史的印记。当我们驻足于这些作品前,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力量,更能聆 听到历史回响,从而精神振奋。 雕塑是凝固的诗篇,艺术家们以石料、青铜、树脂为媒,将八九十年前的烽火岁月重塑成立体的史诗。 盛杨的《无名英雄》,那位眼神坚毅的战士是千千万万为国捐躯的无名英雄的写照;吴为山的《铁军忠 魂》,7名新四军指战员浴血奋战、勇猛向前的形象,生动再现了新四军当年在盐城重建军部后,坚持 敌后抗战的艰苦历程。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真切感受英雄精神。 (作者为安徽省美术馆馆长) 山的意象在展览中反复呈现,体现着创作者对雕塑语言的思考,成为民族精神的生动隐喻。霍波洋《狼 牙山五壮士》将5位英雄与山岩熔铸一体,喻示英烈精神永存;郭继锋《峥嵘岁月》以山峦般的构图塑 造革命先辈,衣纹如山脉起伏,肌理似风蚀黄土,讴歌革命者的坚贞不屈;王立伟《山魂》 ...
大地铭记·燃烧的影像
人民日报· 2025-08-30 23:20
抗战电影历史发展 - 中国电影在九一八事变后迅速响应抗日号召 600多封读者来信要求影片公司摄制抗日影片[6] - 抗战时期创作《共赴国难》《大路》《风云儿女》《八百壮士》等多元民族抗争史诗 涵盖大后方、根据地、沦陷区与"孤岛"影像[6] - 延安电影团1938年成立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专业电影组织 开启人民电影事业新篇[12] 电影制作与创作特点 - 延安电影团克服胶片过期困难 用延河水冲洗完成《南泥湾》拍摄 创造"有声电影"放映方式[7] - 电影创作源于真实抗战实践 如《小兵张嘎》取材白洋淀真实故事 主创人员具有八路军作战经历[8] - 东北抗联题材电影《生还》在黑吉辽全域取景 零下30摄氏度环境中还原历史真实场景[20] 重要作品与历史意义 - 《风云儿女》中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极大激发全国军民抗战斗志[14] - 《血战台儿庄》在台湾地区公映后引起轰动 促进两岸民间交流与民族认同感[15] - 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作战1400多次 歼敌9000余人 成功营救89名盟军和国际友人[17] 文化价值与时代影响 - 抗战电影构筑中国人精神家园 体现"群众是历史的主角"的创作理念[13] - 电影《营救飞虎》再现香港抗战历史 展现合作与和平的深远价值[18] - 抗战电影汇入全民族抗战洪流 形成恒久传颂的银幕奇观[16] 史料保存与研究成果 - 《延安电影团影集》收录1938-1939年404张照片 包含30多个篇章 为国家一级文物[10] - 影集记载4万多热血青年奔赴延安的历史 包含抗日军政大学真实场景记录[10][11] - 黄帝陵开机拍摄的《延安与八路军》具有宣誓抗战的特殊历史意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