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

搜索文档
新书架丨重寻地平线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16 01:22
现代科学全球起源的重新审视 - 质疑现代科学诞生的欧洲中心论 将重大科学时刻置于全球历史范畴 涵盖非洲亚洲美洲等地区的科学理论发展 [2] - 科学革命历史包含整个世界 是融合世界各民族知识的过程 18世纪欧洲科学院组织国家赞助的探险之旅推动物理学航海学测量学发展 [2] - 欧洲探险家依赖土著居民已有知识 在秘鲁依靠印加人文传统 在太平洋依靠波利尼西亚航海技术 在北极依靠土著居民穿越冻土 [2] 东方科学著作对西方科学的影响 - 16世纪末《本草纲目》出版 涵盖1892个植物动物和矿物条目 提出自然界分类标准方法 18世纪流传到欧洲出现法文英文译本 [3] - 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约瑟夫·班克斯购买李时珍著作 用于识别英国商人送往伦敦的中国植物 [3] - 达尔文《物种起源》诞生与环球航行中搜集整理世界各地发现密不可分 引用更早的俄国与中国著作 一战前被译成至少15种语言 [3] 20世纪以来科学发展的全球化特征 - 20世纪初物理学与国际政治联系紧密 国际合作与冲突持续塑造现代科学发展 各国科学家合作为现代物理学作重要贡献 [4] - 爱因斯坦主张科学家团结 加入国际知识合作委员会促进各国科学界联系 [4] - 当前人工智能太空探索气候科学等领域呈现新趋势 中国机器学习突破 阿联酋火星航天器发射 阿根廷气候模型绘制 科技革命更需要国际合作开放共享 [4]
从生命之树到生命之珊瑚:达尔文的选择和AI时代的回响
第一财经· 2025-09-12 02:48
达尔文珊瑚隐喻的提出与演变 - 达尔文在1837-1838年私人笔记本中首次提出"生命之珊瑚"概念 绘制珊瑚草图作为进化隐喻 指出分支基部已死亡的特征[8] - 1842年出版首部科研专著《珊瑚礁的结构与分布》 提出珊瑚形成"沉降理论" 揭示生物活动与地质运动协同作用[2][4][5] - 1859年《物种起源》放弃珊瑚隐喻改用树状图 因树状图更直观且符合当时认知条件[5][9] 珊瑚隐喻的核心科学价值 - 体现群体协作进化意义:珊瑚虫通过钙化外壳构建群体 死亡个体成为新珊瑚基石 亿万个体的接力形成千里礁体 突破个体选择理论局限[10] - 展现历史连续性:珊瑚礁表层是活珊瑚虫 中层是数百年前遗骸 底层形成于数百万年前 记录不同时期生命痕迹[10] - 揭示生态共生复杂性:珊瑚与虫黄藻形成微型生态循环 珊瑚提供居所和二氧化碳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供能 支撑整个生态系统[11] 当代生物学对珊瑚隐喻的再发现 - 1993年古尔德通过二叠纪大灭绝案例指出进化非线性进步 幸存珊瑚仅因扛过灾变而非更先进[6] - 2005年布雷德坎普基于达尔文草图提出珊瑚结构才是进化论初始框架 其分支生长更贴合实际演化过程[7] - 珊瑚隐喻提供超越树状图的进化图景:生命演化是群体协作 历史沉淀与生态共生共同作用的结果[11] AI领域的珊瑚式进化应用 - 深度学习训练过程类似珊瑚礁构建:神经网络每层神经元如珊瑚虫群体 通过调整权重参数形成特征提取层 深层网络迭代训练如珊瑚层层堆积[12] - 多智能体系统展现协作智慧:如AlphaGo Zero通过自我对弈提升棋力 实现时间维度上的群体智能[13] - 模型融合技术体现共生关系:迁移学习中预训练模型提供基础参数 下游任务微调反哺基础模型 联邦学习实现多节点协同训练[13] AI与进化论的双向赋能 - AI模拟为进化假说提供实验场:通过神经细胞自动机模拟生物生存与突变 数小时完成数万年进化模拟 验证群体选择优先假说[16] - 深度学习工具分析基因复杂性:如DeepCoil识别珊瑚与藻类基因交换模式 揭示水平基因转移在共生进化中的作用[16] - 涌现智能推动进化范式转变:AI进化表明智能提升是对环境适应而非线性升级 呼应"进化无终极目标"观点[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