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我者与他者》
icon
搜索文档
许倬云的最后20年:我要唤醒许多的梦,唤醒许多的错
虎嗅· 2025-08-07 13:16
学术成就与著作 - 2006年出版《万古江河》 将中国历史比喻为黄河长江的演进过程 由黄河流域核心扩大到世界文化范畴 [1] - 退休后20多年间出版20多种图书 发表近200篇文章 接受20多家媒体访谈 录制十多场课程 [2] - 主要著作包括《说中国》《我者与他者》 以大历史观剖析中国五千年文化演进与"中国"概念形成 [7] - 撰写《中西文明的对照》《历史大脉络》 通过文明比较分析东西方发展图景及中国近代发展机遇 [8] - 出版《美国六十年沧桑:一个华人的见闻》 记录客居美国期间对政治制度与文化的观察 核心关注点仍为中国历史与普通民众 [9] 学术思想与影响 - 提出"从世界看中国 从中国看世界"的研究视角 融合人类学 社会学等多学科方法形成独特大历史观 [18] - 研究聚焦于社会文化史 重点关注一般民众生活起居与心灵关怀 而非英雄人物事迹 [21] - 晚年通过直播与写作告诫年轻人用大历史观看待世界 强调中国文化对安顿内心的价值 [22] - 被学术界誉为"感时忧国知识分子典范" 其思想蕴含的温情对大众产生广泛滋养 [3][11] 教育贡献与学术交流 - 在台湾大学历史系任教期间引进新观念改变学风 为研究生与博士生提供系统训练 [19] - 1972年赴匹兹堡大学任长聘教授后 持续关注两岸社会变化并促进中美学术交流 [19] - 指导王小波修改《黄金时代》并推荐发表 助其获得25万台币奖金改变命运 [20] - 1990年代末推动台湾大学设立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 兼任南京大学荣誉教授促进高校改革 [20] 个人经历与学术渊源 - 1930年生于厦门鼓浪屿 因先天肌肉萎缩症形成"旁观者"视角 奠定历史研究基础 [12] - 抗战时期随父辗转内地农村 观察基层生活与社会组织 为后来写作《汉代农业》积累素材 [13] - 1946年就读无锡辅仁中学 受东林书院"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思想影响形成民本意识 [14] - 1948年赴台后转入台大历史系 师从傅斯年 劳幹 李济等学术巨擘 接受跨学科训练 [16] - 1957年赴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 师从顾立雅 伊利亚德等学者 深入研究比较文明与宗教起源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