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融资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第三 与前两名分差收窄
新华网· 2025-09-26 01:49
李家超表示,相关排名凸显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领先优势。香港在多项国际报告中的排名持 续攀升,印证了特区政府的施政方向正确有力。他强调,国家始终是香港最坚实的后盾,在中央的大力 支持下,香港已发展成为全球一流的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 特区政府发言人25日表示,报告充分肯定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领先地位、实力与竞争力。香港 保持"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凭借内联外通、国际化和多元包容的特质,全面发挥"超级联系 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为全球投资者提供稳定、可预测的政策和投资环境,满足他们多元化资产 配置的需要。 发言人说,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025年施政报告公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香港金融体 系,持续推动股市、固定收益市场和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并在中央部委的支持下,深化和扩 大"互联互通",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慎推进;同时加速发展新增长点,包括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和 建设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新华社香港9月25日电(奚天麒)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25日联合发布第38 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香港的整体评分上升4分至764分,继续位列全 ...
富银融资股份(08452)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亏损113.7万元 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16:49
收益表现 - 收益4661.3万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增长84.96% [1] 盈利能力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13.7万元 同比由盈转亏 [1] - 每股基本亏损0.32分 [1]
富银融资股份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亏损113.7万元 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 2025-08-29 16:40
财务表现 - 收益4661.3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4.96%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13.7万元 同比盈转亏 [1] - 每股基本亏损0.32分 [1]
提示:新型融资模式税务风险增加
搜狐财经· 2025-06-24 10:30
社会融资规模与新型融资模式 - 2024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32.3万亿元,年末存量408.3万亿元,同比增长8% [3] - 资产支持证券和附回购义务合营两种新型融资模式导致企业税务风险增加 [3][4] 资产支持证券模式税务问题 - 企业将应收账款打包为资产支持债券,期限通常3年,通过交易所固定收益平台发售,发售价款因折价率低于应收账款面值 [5] - 会计处理:收到款项时终止确认应收账款,差额计入投资收益,部分企业将本应分期摊销的利息费用一次性税前扣除 [5] - 典型案例:A公司发行18亿元债券,实际收款14.76亿元,将3.24亿元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并以应收账款转让损失名义税前列支 [8] - 风险实质:合同存在差额补足条款,表明企业保留金融资产几乎所有风险报酬,不应终止确认应收账款 [9][10] 附回购义务合营模式税务问题 - 企业以股权投资名义引入第三方,合同约定优先购买权并支付"股权维持费"等名义费用 [6] - 典型案例:B公司与C公司合资成立D公司,B公司支付股权维持费(年化8%),会计上计入财务费用或成本并税前扣除 [12] - 风险实质:合同包含保本保息条款(本金+固定收益补足),股权维持费实质为贷款利息支出 [13] - 税务影响:非金融企业间利息支出超同期贷款利率部分不得税前扣除,相关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14] 会计处理与准则冲突 - 资产支持证券模式违反《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未满足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 [9][10] - 附回购义务合营模式违反《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经济实质属于金融负债而非权益工具 [13]
诺发集团(01360) - (1) 内部监控检阅之主要发现及结果;及(2) 继续暂停买卖
2025-04-30 12:12
业绩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融资业务无收益,撇销该年度保理等应收款项[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文化及娱乐业务品牌管理及商品贸易收益不重大[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中国文化及娱乐业务品牌管理及商品贸易收益不重大[13][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文化及娱乐业务推广及咨询服务以及融资业务无收益[13] 未来展望 - 预期融资业务在2025年6月30日及2026年6月30日止年度无收益,暂无从事计划[5] - 集团预计2025年6月30日及2026年6月30日止年度,品牌管理及商品贸易业务无收益[7] - 集团预计2025年6月30日及2026年6月30日止年度,品牌管理等业务无收益[13][14] 业务策略 - 集团目前专注销售及分销中国酒类,面向香港企业客户[13][14] - 集团制定销售及分销商品业务收益及收款管理等多项政策程序[8][9][10] - 公司决定不再跟进现金及库务管理和付款批准程序,除非再从事相关业务[13][14] 内部监控 - 公司委聘哲慧企管专才有限公司进行独立内部监控检讨及跟进检讨[4] - 内控顾问认为销售及分销商品等业务相关监控措施已正式设立[8][9][10][15] - 内控顾问确认公司已实施补救措施解决内部监控缺陷[16] 上市情况 - 公司股份自2023年10月3日起在联交所暂停买卖,继续暂停直至另行通知[3][18] - 上市委员会于2025年4月24日决定取消公司上市地位,公司提出复核要求[3] - 联交所为公司制定复牌指引,多次发出额外复牌指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