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研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陶哲轩都拿不到暑期工资,被迫给自己和学生筹钱
量子位· 2025-09-12 03:24
金磊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顶级如 陶哲轩 这般的数学家,也已经拿不到暑期工资了。 这事还是陶哲轩本轩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亲口说的: 研究所的经费仍然无法发放,连暑期工资都拿不到了。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美国在今年的7月25日,突然暂停了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机构对 UCLA 的资助, 金额高达 5亿美元 之多。 即便后来事态有所好转,联邦法院在8月12日决定恢复部分拨款,但直到9月初,资金仍旧没有到位。 现如今,就连陶哲轩也不得不将精力从科研转向 筹款活动 。 陶哲轩撰文痛诉 陶哲轩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对中断科研资助的事情发声。 早在上个月,他就亲笔撰写了一篇长文痛诉这一现状: 而比起陶哲轩自己的工资,他本人表示 更加担心自己的学生 : 我没关系,我能承受。但这些资助主要目的是支持我的研究生。 这份经费能支持这些年轻人参加学术会议,这对他们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为完整表达内容,下文将以陶哲轩第一人称来展开。) 在短短六个月内,美国科学基础设施遭受了全面冲击,科研项目进行到一半就被取消了资助,培养下一代研究人员的奖学金被大幅削减。这 些决定已经侵蚀了 ...
海南要做好“两个连接” 打造外资投资宝地
海南日报· 2025-08-30 16:35
海南要做好"两个连接" 打造外资投资宝地 ——专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 全岛封关后,海南自贸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如何联动发展,海南如何更好地吸引利用外资……近日,《自 贸港"大家"谈》节目组专访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在 他看来,海南自贸港一定要利用一揽子的比较优势,跟中国内地大市场连接起来,跟东盟十国连接起来,通 过"两个连接",让投资者有利可图,打造外资投资的宝地。 郑永年接受《自贸港"大家"谈》节目组专访。 记者: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同为国家战略,全岛封关之后,双方如何更好实现联动发展? 郑永年:联动这个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国家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海南的发展一定要跟粤港澳 大湾区连在一起。因为大湾区在中国的经济版图里面,是比较特殊的。海南作为自由贸易港,更具特殊性。 下一步,大湾区可以借助海南自贸港政策来发展。同时,海南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跟大湾区的社会 经济活动联系起来。我们要客观地看待海南,海南不能说是一个经济大省,但是自由贸易需要流量,这个流 量怎么来呢?跟大湾区是分不开的。大湾区需要很多的出口 ...
师兄自己发了篇端到端VLA,申博去TOP2了。。。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21 11:24
文章核心观点 - 该公众号文章推广第二期VLA论文指导班 旨在通过系统化培训帮助学员在视觉-语言-行动模型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 课程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流程支持 包括论文选题 代码实现 实验设计和写作投稿 [2][4][36] - 课程针对自动驾驶感知方向的研究生和学者 特别是资源有限但希望发表顶会论文的群体 通过提供idea 数据集和baseline代码降低研究门槛 [2][4][16] - 采用"2+1"多师制教学团队 包括主导师和科研班主任 提供14周结构化课程和后续论文维护支持 确保学员产出论文初稿 [15][23][25] 课程结构与内容 - 课程为期14周 每周1-1.5小时直播课 涵盖传统端到端自动驾驶 VLA端到端自动驾驶 模块化模型 统一模型和推理增强模型等核心主题 [10][12][32] - 具体课程安排包括:先导课和课题概览(Week1-2) 选题讨论(Week3) 传统端到端自动驾驶介绍(Week4-5) VLA端到端自动驾驶介绍(Week6-7) 模块化VLA模型(Week8-9) 统一端到端模型(Week10-11) 推理增强模型(Week12) 论文写作和投稿指导(Week13-14) [10][12][32] - 提供公开数据集如nuScenes Waymo和Argoverse 以及多个开源baseline代码库包括VAD UniAD DiffusionDrive OccNet OpenDriveVLA SimLingo和Senna [27][28][29] 招生与要求 - 每期限招6人 最多8人 目标学员包括VLA与自动驾驶方向的本硕博学生 申硕申博申请者 以及自动驾驶与AI领域从业者 [13][16] - 学员需具备深度学习基础 熟悉Python和PyTorch 最好有8张4090显卡或以上算力设备 最低要求4张4090 也可租赁云服务器 [17][19][22] - 要求每周课前阅读资料并完成作业 全勤参与讨论 晚交作业或请假需提前1日通知 并保持学术诚信 [20][24] 课程产出与价值 - 学员将获得经典和前沿论文分析方法 理解算法原理和优劣势 激发研究idea思考 即使没有自选idea 导师会为每位学员提供一个研究idea [21][36] - 提升编码能力 在提供的baseline代码和数据集上高效开展实验 掌握论文写作 自查 修改的方法论和投稿建议 [21][36] - 最终产出包括论文初稿 项目结业证书 以及根据优秀程度提供的推荐信 [25][35] 教学支持与资源 - 采用"2+1"师资团队:主导师由名校教授 研究员或行业导师担任 科研班主任全程跟踪进度 解决非学术问题 [23][25][33] - 提供全学习周期服务 包括前期基础测试和学术准备 中期个性化教学和评估跟踪 后期知识复习和报告指导 [25] - 课程有效期3.5-4个月 答疑周期6个月 通过腾讯会议直播和小鹅通回放授课 [33][35]
陶哲轩“断粮”后,25年首次绝望怒吼:美国科学命脉被砍断
36氪· 2025-08-19 11:05
美国科研体系现状 - 美国STEM领域长期占据全球霸主地位 吸引顶尖人才赴美学习工作 包括陶哲轩等杰出科学家 [3] - 美国科研体系在半年内遭遇系统性破坏 科研经费被突然切断 奖学金和研究金大幅削减 研究机构失去基本资源 [5][12] - 特朗普政府通过行政命令直接干预科研资助 数十亿美元在研项目被迫中断 且缺乏正当程序 [12][14] 陶哲轩与UCLA的困境 - 陶哲轩在UCLA的25年科研生涯首次面临经费危机 研究生津贴 暑期工资和五年期运营拨款被白宫切断 [1][8] - UCLA纯粹与应用数学研究所(IPAM)原获NSF五年经费批准 但所有资金被一夜切断 靠紧急民间捐款维持到年底 [14][16] - 陶哲轩个人已完成的研究工作未获酬劳 优先保障学生暑期资助 体现科研人员困境 [14] 科研经费与成果价值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数学与物理科学司年度预算约17亿美元 人均仅5美元 不足联邦总预算千分之一 [19][22] - 基础科学研究带来巨大社会回报 如mRNA疫苗依赖数十年基础研究积累 极端天气预测等技术均源自早期科研投入 [22][23] - 科研资助应被视为对未来投资 而非施舍 其成果通过公共共享产生远超投入的社会价值 [17][22] 政策与科学冲突 - 政府无视科学界建议 修改飓风预测图等行为损害科学公信力 在气候 传染病等危机应对中表现盲目 [23] - 传统科研生态依赖专家同行评审分配资源 新政策却由缺乏科学背景的政治任命者主导 破坏系统独立性 [10][11] - 移民政策变化使外国科学家处境艰难 续签 重新入境和工作均受限制 影响全球人才流动 [12]
生命科学开放联盟成立 由内地与港澳1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
央视新闻· 2025-08-13 05:41
联盟将凝聚各方资源,打造一系列全球生命科学界能够便捷共享的优质公共产品。以"主刊+子刊"形式 建设生命领域系列高水平期刊。主刊"Vita"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出版、西湖大学牵头,依托联盟各 单位建设。建设国际化科研数据开放生态,重点解决科研数据的合规流动与合作使用问题、不同来源数 据的易用性和开放性问题,建设高质量数据的合规开放平台。依托和发挥我国已建成的高质量生物资源 库平台和体系优势,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提供便捷的资源获取与技术支持服务。联盟还将充分发 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金融、开放叠加优势,加快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大湾区中心建设,探索内 地与港澳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制。 8月12日,由内地与港澳1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的生命科学开放联盟,在香港宣告成立。 来自北 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西湖大学、深圳医学 科学院9所内地高水平大学和新型研究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 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澳门大学6所港澳大学校长,共同启动联盟建设。 联盟旨在引领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打造全球创新网 ...
山东深化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大众日报· 2025-07-25 00:59
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核心内容 - 山东作为全国6个试点省市之一启动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 在全省确定20家试点单位 突出分类导向 将科技人才分为四大类 包括承担国家和省重大攻关任务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社会公益研究 [2] - 改革核心是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制定分类评价标准 让理论研究 科技攻关 成果转化等各类人才都能发挥所长 [2] - 去年以来全省20家试点单位累计有160多人通过"一票通过"获得破格晋升 [5] 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人才改革 - 青岛科技大学作为试点单位 将人才评价自主权下放到重点科研团队 为特殊紧缺人才设置破格通道 [3] - 黄义钢教授以硕士学历破格直聘教授 学校为其"量身定制"考核指标 完成成果转化目标收益后无需再考核奖项 专利 论文 [3] - 改革强化市场导向 探索把技术合同交易额 市场估值 创办企业效益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3] - 黄义钢教授入职1年多来转化橡胶自密封等技术成果 价值近千万元 [2] 基础研究类人才改革 - 强化原创导向 不把论文数量 影响因子高低作为量化考核指标 [3] - 重点评价"从0到1"学术成果的原创性 贡献度 同行认可度和影响力 [3] 重大攻关任务类人才改革 - 单独增加承担国家和省重大攻关任务类人才 推动试点单位重点突出支撑国家安全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4] - 山东大学作为试点单位 明确把重大任务的完成进度 实现国产化替代等情况作为重要人才评价指标 [4] - 去年山东大学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数量同比增长60% [4] 社会公益研究类人才改革 - 强化需求导向 根据农业 水利 卫生 海洋等不同岗位特点建立行业用户 服务对象和社会参与的评价方式 [4]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出台"临床+技能+科研+教学"评价体系 让临床能力成为职业晋升的"金标准" [4] - 医生王富华凭借临床工作量 临床技能2项指标全满分 被破格聘任为主任医师 [4]
一场科学魔术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公众科学日侧记
中国化工报· 2025-05-21 02:15
科学公众日活动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吸引超5000名公众参与,活动包括"理化嗨剧场"和"魔术一条街"等互动体验 [1] - "理化嗨剧场"通过《哪吒来了!解锁电影里的超能力》科学实验秀,展示神话中三昧真火和冰系法术的科学原理 [1] - "魔术一条街"设置30余个互动实验,涵盖光化学、仿生材料、低温物理、晶体激光等多个学科,让科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 [2] 科技创新展示 - 展示模仿荷叶表面微纳结构研发的环保材料,使用机械化学法对纤维素改性制备疏水片状纤维素,用作纸张防水剂,具有未来应用潜力 [1] - 液态金属互动展示其在磁场中的变化,引发参与者讨论其应用前景 [3] - "低温冷疗体验舱"展示-120℃低温冷疗技术,利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确保安全性,该技术已用于运动员康复 [3] 科学互动体验 - 科研人员变身"甜品师",使用液氮制作冰激凌,吸引大量小朋友参与体验 [2] - "不怕水的纸"展台演示防水效果,小学生通过挤压弯嘴瓶喷水体验纸张防水性能 [1] - 观众在"激光影院"体验光与物质的互动,老人群体表现出浓厚兴趣 [3] 活动影响与意义 - 活动让深奥的科学原理通过互动体验变得亲切,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3] - 参与者表达对未来科技发明的憧憬,如小女孩希望发明比哪吒"混天绫"更厉害的材料 [4]
打造科普盛宴 点燃科学梦想
科技日报· 2025-05-19 01:26
活动概况 - 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于5月17日至18日举办 开放百余个科研院所和三所院属高校 推出科普剧 科学公开课和科学实验等体验活动[1] - 活动主题为"以科学之问 启未来新程" 自2005年起连续举办21年 已成为全国性品牌科普活动 覆盖范围广且社会影响力大[3] 科研机构参与情况 -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推出30余个科学实验 涵盖光化学 仿生材料 低温物理和激光技术等学科 包括液态空气充电宝 不怕水的纸等演示项目[1] -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展示蛋白质结构3D可视化项目 搜索增强大模型GoMateS互动问答系统和科幻解密寻宝游戏 实现科普知识智能实时解答[2]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开展科普互动小课堂 包括小黄鸭戏球 电池组装体验 石墨烯电池制作和靶向药物模型制备等动手实践活动[2]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开放钱学森 郭永怀工作旧址及爆炸洞展厅 通过科学家事迹展示科学报国情怀[2] 院士及专家参与 - 2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围绕多学科领域开展科普讲座和在线问答 讲解最新前沿科研成果[2] - 金奎娟院士在物理所发表《探索光与人工智能的奇妙世界》演讲 介绍低维氧化物在光控材料及类脑计算中的应用[3] 技术创新与展示 - 物理所哔哩哔哩主题科普展区应用增强现实技术拆解航空发动机 重塑学习体验并强化空间想象能力[3] - 理化所推出"理化嗨剧场"科学实验秀 通过《哪吒来了》实验剧解读神话中的超能力现象[1]
中国科学院2025年公众科学日启动 增设人工智能专场科普活动
环球网资讯· 2025-05-17 07:18
公众科学日活动概况 - 活动以"以科学之问 启未来新程"为主题,庆祝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并增设人工智能专场科普活动[1] - 中国科学院所属135个单位组织近400场科普活动,开放科研场地近400处,6000余名科研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3] - 活动融合"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等品牌,开展院士专家报告和科学教育圆桌对谈[3] 院士与科研机构参与 - 祝世宁、曹晓风等20余位院士参与科普讲座和互动交流,覆盖多学科领域和热门话题[3] - 近代物理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开放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神光高功率激光物理实验装置等"大国重器"[4]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展示《三体》相关科幻技术现实化案例,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开设物理实验秀[4] 高校与区域联动 - 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动怀柔地区研究所,推出"像素风大科学装置"主题拍照和集章挑战活动[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4个校区及上海、苏州设置36个科普点,成都分院串联兴隆湖园区科研机构展示宇宙线研究中心等[5] - 活动邀请30余位北京留学生参观科技成就展和力学研究所科普展馆[5] 人工智能专场活动 - 软件研究所展示机器人"智能大脑"AGIROS和RISC-V操作系统,计算技术研究所展出ChipGPT芯片设计大模型[5] -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介绍人工智能在托卡马克装置中的应用,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试开放人工智能医疗科普馆[5]
开展近400场科普活动 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正式启动
央视新闻· 2025-05-17 03:51
活动概况 - 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于本周末(17日至18日)启动,主题为"以科学之问 启未来新程" [1] - 135个院属单位组织近400场科普活动,20余位院士参与科普讲座、在线问答和互动交流 [1] - 主场活动聚焦科学教育与人才培养,邀请北京、中国香港及西部地区校长和科学家代表进行圆桌对谈 [1] 科研开放 - 开放近400处科研场地,包括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神光高功率激光物理实验装置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4] - 百余个科研院所和三所院属高校向公众开放,展示一线科研环境 [4] 互动体验 - 通过焰色反应、伯努利原理等实验秀讲解物理原理,让观众直观感受科学魅力 [5] - 设计互动实验帮助公众直接学习科学原理及规律 [5] 人工智能专题 - 新增人工智能专场科普活动,展示医疗大数据管理、医学影像诊断、无创脑机接口等临床应用场景 [9] - 活动自2005年起连续举办21年,本次预计现场参观公众达近50万人次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