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求职招聘
icon
搜索文档
5万元买不来一个大厂面试,求职中介收割应届生
36氪· 2025-06-19 12:03
求职中介行业现状 - 行业存在大量以"保Offer"为噱头的高价服务项目,价格区间在3万至5.78万元不等,包含简历精修、职业规划、内推等服务[2][3][6] - 机构采用"一对一主带老师24小时服务"、"名企远程实习"、"无限次内推"等话术吸引留学生及应届生[2][6] - 小红书等平台成为主要引流渠道,平台上相关笔记高达数万条,包含真实避雷帖与伪装成学生体验的钓鱼帖[9][14][15] 机构运营模式 - 销售团队采用高频催单策略,通过"最后内推机会"、"同龄人已获Offer"等话术施压[13] - 合同存在条款陷阱,例如未明确退款比例(某案例显示退款金额不足缴费金额50%)[7] - 部分机构规模极小,企查查数据显示某知名机构母公司员工仅11人,另一家仅6人[16] 服务内容真实性 - 所谓"内推资源"多为公开渠道可获取的岗位信息,无法验证简历是否真正递至招聘部门[7] - 辅导内容高度模板化,与网络公开资料重复度高,师资背景真实性存疑(如不露脸授课、禁止添加私人微信)[6][7] - 情绪价值服务成为标配,但后期可能转化为PUA话术(如贬低学员教育背景)[11] 行业市场规模 - 教育求职APP行业月活达4.71亿,同比增长5.1%,用户线上高消费意愿占比88.6%[17] - 2025届高校毕业生预计1187万人,同比增加29万,创历史新高,加剧就业市场竞争[16] 企业招聘端反馈 - 大厂HR指出内推无法保证Offer,招聘需经多轮考核而非个人决定[19] - 企业中层拒绝机构合作邀约,认为时薪300元远低于实际价值且存在职业风险[19]
QuestMobile 2025年教育求职行业洞察:一线城市聚集效应明显,中青年群体持续增长,AI潜能隐现……
QuestMobile· 2025-06-10 01:59
教育求职行业整体概况 - 2025年4月教育求职APP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达4.71亿,同比增长5.1%,其中教育学习APP行业规模4.13亿(+4.2%),求职招聘APP行业规模1.13亿(+5.5%)[3]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职业教育/素质教育需求上升、AI技术应用催生新岗位[3] - 25-40岁用户占比超40%(+1.5pct),一线城市用户占比提升1.2pct[4][16] - 用户消费能力突出:线上中高消费意愿占比88.6%,千元以上消费占比82.3%[4][18] 用户行为特征 - 移动购物(+2511万)、出行服务(+2326万)、智能设备(+2324万)、移动视频(+2293万)、移动社交(+2148万)等领域使用增量显著[4] - 兴趣偏好集中在运动、动漫/二次元、AIGC领域[4] - 移动社交与短视频占据主要使用时长[22] - 通过运动/养生/旅游等方式实现劳逸结合[24] 政策环境 - 2024-2025年政策密集推动"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求职领域,包括: -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建设(184个)[14] - 数字人才三年培育计划(2024-2026)[14] - 全民数字素养提升工程(6方面16项任务)[14] - 目标为构建智能化生态体系,加速数字化转型[12][14] 教育学习细分领域 - K12教育规模1.73亿,教育工具1.53亿(+17.1%),语言学习0.70亿(+11.5%)[5][41] - AI教育产品崛起:小猿AI侧重错因分析,小思AI注重情绪感知[44] - 教育大模型加速应用,多家企业接入DeepSeek模型[34] - 微信小程序覆盖班级管理/成绩查询等场景[31] 求职招聘市场 - 头部平台MAU:BOSS直聘5166万(+12%),智联招聘2658万,前程无忧1765万,猎聘1189万(+15%)[4][56] - 地域分布:广东/北京/河南等省份活跃度>5%[55] - 垂直领域: - 公考雷达新安装用户+16.8%[60] - 蓝领招聘平台鱼泡直聘与赶集直招重合用户41.6万[62] - AI应用:从"人找信息"转向"智能匹配"[57] 行业发展趋势 - 教育行业经历信息化→互联网化→智能化三阶段演进[5] - 生成式AI推动教育模式质变,实现个性化学习[27] - 招聘旺季(7-9月)呈现两位数增长[4] - "银四月"招聘季竞争白热化,平台聚焦AI体验优化[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