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工艺品制作
icon
搜索文档
(进博故事)跨越太平洋的“羊驼奇迹”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05:19
公司业务发展 - 羊驼玩偶年产量从最初50-100件提升至约2万件 交货频率为每两个月一次 每次2500-3000件[3] - 实体店规模扩展至上海4家及厦门1家 客户覆盖浙江 江苏 哈尔滨 三亚 乌鲁木齐等地区[3] - 进博会展位面积从9平方米扩大至54平方米 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3][7] 供应链优化 - 中国团队引入先进设备和严格品控 覆盖原材料筛选 生产流程和最终加工环节[5] - 秘鲁手工艺人从抗拒转变为主动学习质量控制技术 实现生产标准化[5] - 合作伙伴工作理念转变 强调准时交付 流程优化和零瑕疵标准[5] 市场拓展 - 通过进博会获得国际曝光 客户和订单量显著增长[3] - 2019年进博会后品质标准提升至国际水准 超越秘鲁本地标准[4][5] - 2025年6月受邀参加联合国万国宫研讨会 分享中国市场成功经验[5] 社会经济效益 - 直接助力秘鲁200多个家庭脱贫致富[1] - 手工艺人家庭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包括建造新房 添置家具和购买越野车[1] - 品牌创建促进当地就业 订单量从停滞状态转变为持续增长[2][3] 国际合作 - 中秘合作创立"温暖驼"品牌 实现设计 生产与销售一体化[3] - 秘鲁合伙人每年赴华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工作理念[5] - 案例成为国际合作典范 展示跨国合作对共同发展的促进作用[5][7]
喀什古城焕新颜:文旅融合创造幸福生活
新华社· 2025-09-12 14:08
古城改造工程 - 2010年启动投资70多亿元的老城区危旧房改造工程 涉及20多万人口和8平方公里面积 [1] - 改造遵循"修旧如旧、保留风貌、建新如故"原则 采用一户一设计方案 [1] - 建成符合抗震要求且具备现代化水电气系统的民族特色民居 [1] 旅游产业发展 - 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实现文旅融合发展 [1] - 2025年1至7月接待游客1668.6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达74.7亿元 [4] - 整合药茶巴扎 土陶巴扎等20余个特色市集 转型为购物打卡体验一体化文化节点 [4] 商户经营模式 - "古丽的家"民宿2017年改造为旅游接待小院 设民俗文化展示厅和民宿客房 [2] - 药茶馆提供传统配方与现代创新结合的特色药茶 促进文化交流 [3] - 铜器店推出定制化服务 将传统花纹融入现代样式 开发近百种铜器产品 [3] 社会经济效益 - 改造工程显著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石板路平整宽阔且房屋高大稳固 [1] - 通过文旅产业使居民在家门口获得就业机会 形成"旅游饭"经济模式 [1][3] - 非遗技艺转化为可体验购买的旅游产品 既传承文化又创造经济价值 [3]
新华全媒+丨高原产品上“云”端——西藏电商发展一线观察
新华网· 2025-08-12 05:55
西藏电商发展现状 - 2025年1至4月西藏网上零售额达108.4亿元 同比增长36.7% 其中直播零售额33.6亿元 同比增长41.8% 农产品网上零售额3.2亿元 同比增长17.5% [6] - 2024年山南市农产品通过电商实现销售额7690万元 [3] - 电商推动农户从产了再卖转为按需播种 并带动加工企业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 [3] 电商带动农牧民增收 - 藏族主播扎西拉姆通过直播销售酥油、糌粑、奶渣等产品 全网粉丝达400万 [1] - 卓番林工坊采用阿佳学堂+社区工厂+乡村工坊模式 为乡村女性提供手工艺品订单 实现家门口增收 [6] - 电商为农牧民带来灵活就业和增收机会 农副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 [1][6] 特色产业与电商融合 - 加查县形成供销社+电商+企业+农户一体化模式 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3] - 西藏圣信工贸公司通过抖音、微信小程序销售围巾、成衣、藏毯 部分半加工制品出口至尼泊尔、印度 [4] - 藏香、藏饰等文化产品通过短视频+直播方式走向全国市场 [6] 技术赋能与产业升级 - 湖北援藏工作队引入长江大学核桃科技特派团 教授种植嫁接技术 提升核桃产量与品质 [3] - 西藏圣信工贸研发牦牛绒兼容羊绒分梳生产线 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采用收购-研发-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 [4] - 电商推动按需生产模式 合作社对接收购 牧民根据市场调节养殖规模 [5]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琼结县电信网络升级项目完工 网络信号稳定性提升 [1] - 西藏将加快农牧区物流体系建设 降低物流成本 培育电商人才 壮大经营主体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