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

搜索文档
爱心市集 汇聚向善力量
新华网· 2025-09-15 00:54
据悉,全省2025年"慈善一日捐"活动已正式启动。该活动始于2022年,在省民政厅、省直机关工委 支持下,由安徽省慈善总会联动各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开展。在坚持自愿前提下,倡导党员干 部和广大群众人人奉献一份爱心。 当被问及为什么来参加爱心市集时,来自合肥市南门小学的一位小学生开心地说:"我是来献爱心 的。我和同学们都把珍藏的、还很新的课外书带来了,放在这里义卖。卖书得到的钱都会变成爱心善 款,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和爷爷奶奶们。我觉得能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传递美好,特别有 意义,也很开心!" 特在此倡议: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在坚持自愿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我省2025年"慈善一日捐"活动, 力所能及奉献爱心,积德行善做好事。守望相助,聚沙成塔。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踊跃投身到这场传 递爱和温暖的道德实践中,携手汇聚向善力量,共创美好生活!(记者 刘良慧) 在第十个"中华慈善日"到来之际,为推动慈善文化"五进"活动深入开展,9月6日,安徽省慈善总会 联合省内7家社会组织在合肥市万象城举办"善行安徽·久久公益节"爱心市集活动。 活动现场,各参与单位通过展板、宣传册等形式集中展示了各自重点慈善项目成果,"善行 ...
苏州市慈善总会成立三十周年会议暨“慈善一日捐”集中捐赠仪式举行
苏州日报· 2025-09-07 00:10
慈善活动与捐赠 - 苏州举行市慈善总会成立三十周年会议暨第二十四届"慈善一日捐"集中捐赠仪式 市委书记等市领导带头捐款 [1][4] - 29家爱心企业和单位共举牌捐赠款物3195万元 [4] 慈善事业发展 - 市慈善总会成立三十年来累计募集款物13.54亿元 支出款物12.42亿元 [4] - 聚焦扶贫济困 应急救助 社会公益三大领域 建立慈善需求清单 资源清单和项目清单 [4] - 开辟互联网慈善 "慈善+金融"等发展路径 实施社区养老 抗癌药品发放 AED倍增计划 心理疏导等新项目 [4] 未来发展方向 - 以市慈善总会成立30周年为新起点 聚力全民慈善 暖心慈善 惠民慈善 加强前瞻性谋划和创新性推进 [4] -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 优化慈善项目 丰富慈善内涵 确保善款使用透明化 [4]
中国美院“美美与共·国美共益平台项目”获评浙江慈善奖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09:56
项目背景与获奖情况 - "美美与共·国美共益平台"项目获第八届浙江慈善奖慈善项目与慈善信托奖 该奖项是浙江省公益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项 每三年评选一次[1] - 项目由中国美术学院教育基金会创立 采用创新"家族信托+慈善信托"双信托模式 具备可持续公益机制和长期社会效益[1] 政策支持与战略意义 -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文件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明确要求探索新型捐赠方式并鼓励设立慈善信托[1] - 项目通过双信托模式将私人财富传承与国家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相结合 支持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和两个文明建设[1][4] 项目运作机制 - 采用"家族信托+慈善信托"双轮驱动模式 家族信托实现财富保值增值与代际传承 慈善信托实现资金持续回馈社会[1][4] - 企业家通过平台成为百年艺术事业共建人 而非简单捐赠者 实现从点对点捐赠向平台化、系统化的跨越[4] - 约定家族信托资金以每年捐赠方式持续投入浙江文化战略规划、人才培养等长期性项目[4] 项目进展与规模 - 2022年由卢勇教授策源 2024年2月慈善信托正式成立[2] - 首笔引导资金达10亿元人民币 由浙商张女士支持 合同期限长达100年 为浙江省首例[2] - 首期资金用于抢救性影印出版夏承焘先生近万页未发表日记[2] 政府支持与推广计划 - 浙江省相关部门明确表示将积极研究推广该平台模式 支持其成为文化教育事业慈善支持主要创新载体之一[5] - 计划将服务平台范围从中国美术学院拓展至更广泛领域 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前瞻研究与实际攻坚[5]
广东每年超2000万人参与慈善活动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05 08:01
慈善组织规模与基础设施 - 全省慈善组织总数达2012家 其中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机构258家 [1] - 设立社区慈善基金3445个 累计筹集善款超3.4亿元 [1] - 建成慈善超市示范点225家 服务困难人群超143万人次 [1] - 建成社会工作服务站1631个 社会工作服务点9218个 [3] 慈善活动参与情况 - 全省慈善活动年均参与人数超2000万人次 [1][2] - "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连续举办15届 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公益慈善品牌 [2] - "双百"社工约3万名 累计服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超3280万人次 [3] 慈善资金与资源规模 - 慈善信托备案178单 财产规模达17.88亿元 [2] - 链接社会慈善资源约3.8亿元 [3] - 动员超1000个慈善项目参与慈善帮扶 [2] 慈善服务模式创新 - 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慈善服务生态 打造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 [2] - 创新"慈善+社工+志愿服务""慈善+救助"等模式 [2] - 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 提升兜底民生服务水平 [3] 慈善品牌体系建设 - 打造"慈善月""慈善万人行"等一批慈善品牌 [1][2] - 运用全媒体传播渠道弘扬慈善文化 [2] - 慈善信托覆盖救助 教育 环境保护 卫生健康等方面 [2]
【省民政厅】陕西“中华慈善日”和“陕西慈善周”暨慈善文化“五进”活动启动
陕西日报· 2025-09-02 22:58
活动概况 - 陕西省于9月1日在西安市雁塔区红专南路社区启动"中华慈善日"和"陕西慈善周"暨慈善文化"五进"活动 活动以"汇聚向善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 由省民政厅指导 省慈善联合会主办[1] - 活动将持续至9月30日 旨在深入挖掘陕西慈善文化底蕴 通过多样化传播与实践活动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2] 活动内容 - 推动慈善文化"进机关 进企业 进乡村 进社区 进家庭"多场景渗透 让慈善理念深入人心[1] - 现场宣读《陕西省慈善文化"五进"活动倡议书》并向10户困难家庭分别发放2000元慰问金[1] - 陕西红专慈善家风宣传教育基地揭牌 成为慈善文化传播与家风建设融合的新平台[1] - 展示旧物改造 银龄非遗手作等特色服务项目 呈现残障群体参与慈善服务的实践路径[2] 实施成果 - 参会人员参观社区慈善惠民服务区与慈善家风馆 详细了解"慈善+政务"服务模式运行流程及企业捐赠物资管理使用实践成果[1] - 通过走进社区学校等场所为残障群体提供精准服务 实现残障群体自我价值[2]
实施公益慈善项目28个、总投入206万元 润州让困难群众感受“家”的温暖
镇江日报· 2025-08-24 23:36
项目执行成果 - 国瑞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承接润州区慈善总会精神障碍人士康复项目 累计开展健康讲座和送医送药上门等公益活动30余场[2] - 项目覆盖精障人士及其家属超400人次 通过个性化用药指导和康复支持有效控制患者病情[1][2] - 润州区2024-2025年度实施8个公益慈善项目 总投入资金56万元 开展活动120余场 受益群众超1万人次[2] 资金投入规模 - 全区累计实施28个公益慈善项目 总投入资金达206万元[3] - 项目资金用于解决适老化改造 助医助学 辅具配置等246件个性化问题[3] 项目覆盖范围 - 公益项目涵盖情暖孤寡老人 关爱失独老人 关注残疾人士 助力困境儿童等多维度社会需求[2] - 推动"家门口慈善"服务实现零距离全覆盖 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3]
我省召开动员会进一步推进依法依规发展网络慈善
新华日报· 2025-08-08 21:45
慈善网络捐赠动员会 - 会议于8月8日在南京召开 主题为2025年"慈心为民 善行江苏"网络捐赠动员会 [1] - 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江苏省慈善条例》等法规 [1] - 要求将法治要求贯穿善款募集 资金管理 项目执行及内部治理全过程 [1] 网络捐赠活动调整 - 省慈善总会将网络捐赠活动从往年集中在3天拓展至半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1] - 目标是从集中募捐向日常捐赠拓展 将慈善融于日常 [1] 互联网+慈善发展 - 构建"互联网+慈善"供需对接平台 [1] - 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 要求既懂慈善发展规律又掌握数字技术 既能策划创新又能守住合规底线 [1] - 运用大数据技术动态掌握困难群众在教育 医疗 住房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1]
镇江高新区打造“家门口”幸福共同体
镇江日报· 2025-07-22 23:56
慈善基金成立背景与定位 - 镇江高新区村社区慈善基金成立,旨在优化提升"家门口慈善",精准触达社区需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1] - 基金核心定位为打造需求精准对接、资源高效配置、多方协同参与的创新慈善平台,聚焦社区细微问题如老人辅具短缺、活动空间不足等[1] - 基金通过系统化、平台化整合社区内外慈善资源,实现"慈善在门口,温暖在身边"的目标[1] 基金运行模式与参与机制 - 基金构建多元参与生态,动员企业、商户、居民以资金、物资、服务或智慧等多种形式参与,厚植"邻里守望相助、社区共建共享"文化[1] - 社区作为主阵地深入摸排需求,精准策划实施民生项目,社工组织作为纽带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慈善总会作为发起管理核心优化管理流程[3] - 基金全流程接受监督、定期公示,确保公开规范运行[2] 基金成效与社会意义 - 基金成立后立即投入运行,为社区困境儿童提供生日派对等关爱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 - 基金被视为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可激活社区内生动力,促进居民互助共融,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治理新路径[3] - 慈善总会与社会事业局、街道社区及专业社会组织协作,推动基金规范化、专业化、长效化发展,打造纾解民忧的"及时雨"和社区治理"新引擎"[3]
香港慈善、家办,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6-17 11:41
香港财富传承学院推出iLink平台 - 香港财富传承学院正式推出Impact Link(iLink)线上平台,旨在连接慈善家、家族办公室与高影响力慈善项目 [1] - iLink平台于2024年第二届"裕泽香江"高峰论坛上启动,采用仅限受邀用户使用的慈善项目库模式 [3] - 平台目标是将香港发展为全球慈善中心,为家办和慈善家调配慈善资金,惠及香港、内地及全球 [3] iLink平台运作机制 - 采用同行提名机制收录慈善项目,运作模式与私人慈善基金网络相似,仅策略伙伴及家族伙伴可提名项目 [3][5] - 目前平台已收录八个提名项目,影响力覆盖中国香港、柬埔寨、菲律宾、法国、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地 [6] - 策略伙伴包括法国亚洲基金会、盖茨基金会、公益慈善研究院及一丹奖基金会等国际领先公益机构 [4] 平台参与方与功能 - 已有约50个家族伙伴加入平台,包括来自香港、中国内地、菲律宾、新加坡、瑞士、泰国及美国的慈善家 [5] - 平台提供高透明度慈善项目资料库,帮助家族代表评估项目并开展与其他慈善家合作 [6] - 平台简化了发掘慈善项目的流程,促进形成以影响力为导向的动态慈善社群 [6] 平台战略意义 - 标志着香港在巩固其作为全球战略慈善事业及家办枢纽地位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1] - 通过教育、同行协作与经验分享培育慈善生态系统,实现可衡量的社会效益 [3] - 为家族提供跨境线上连接与信息收集功能,协助作出系统化、有根据的慈善决策 [6]
科技向善 数字助力2159个孤独症者家庭获有效社区支持
中国能源网· 2025-05-20 13:12
项目启动与目标 - "社区星融合"(广东)项目正式启动,将为广州和深圳两地的孤独症人士和家庭发放总价值超百万的"爱星友好券",通过"赋能+物资爱心券+服务"的模式提供多元融合支持服务,预计2159个孤独症家庭受益 [1] - 项目通过腾讯基金会关爱平台拓展和连接多元在地资源,构建社区支持新生态 [1] - 受益家庭可领取面额为50元/张、共10张累计500元的"爱星友好券",并在指定时间内至"爱星友好商家"消费,满足孤独症人士购物、理发、看牙等基本日常需求 [2] 项目模式与进展 - "社区星融合"项目自2024年7月在河北省启动以来,已在云南、四川、广东等地开展实践探索,计划完成共计11000户家庭支持,目前已有5500户家庭受益 [3] - 项目借助微信支付促进孤独症群体的社会适应性学习,通过数字化工具打破传统服务壁垒,推动从机构干预向社区融合延伸 [3] - 深圳市欣旺达慈善基金会捐赠50万元善款支持生态共建项目 [10] 多方合作与支持 - 项目整合社会资源,体现政府及多元社会主体对孤独症者及其家庭的联合行动支持,是一种创新的模式探索 [2] - 腾讯基金会通过技术能力和资金支持发挥桥梁作用,链接激活更多社会资源 [6] - 会议现场举行生态共建单位授牌仪式,期待更多社会公益力量加入共建孤独症人士家庭社区支持新生态 [12] 社区支持体系建设 - 项目核心目标是为孤独症群体创造融入社区的机会,促进社会各界更深入了解孤独症群体,支持他们在社区内的自主生活 [5] - 围绕"数字助力多方有效协同"主题,多元主体代表开展对话,探讨科技助力孤独症人士及其家庭的长期、综合性需求 [15] - 期待借助数字关爱模式,联动本地各类主体,构建能自我循环、自我发展、自我迭代的社区生态圈,满足孤独症人士及其家庭的多元需求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