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建筑

搜索文档
国海证券建材建筑首席分析师张艺露离任
新浪证券· 2025-07-24 06:45
职业背景 - 张艺露于2024年3月入职国海证券研究所,担任建材建筑行业首席分析师 [3] -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学士、香港科技大学化工硕士 [3] - 曾就职于华泰证券,拥有3年建材建筑、2年中小盘和钢铁煤炭行业研究经历 [3] 研究理念与方法 - 提出"六边形战士"理念,强调卖方分析师需具备全面能力,包括周期与成长研究功力 [2] - 建材建筑行业研究需结合宏观把控与高频跟踪模型,需求端主要受基建、地产和制造业驱动 [2] - 供给端覆盖几十个细分领域,包括消费建材、大宗建材、新型建材等,需拆解到极致并紧跟热点 [2] - 研究体系强调详实数据、全面论证和系统跟踪,以判断产业短中长期景气度并甄选优质公司 [2] 行业特点 - 建材建筑行业具有强周期性,需在波动中寻找机会,认为"万物皆周期" [2] - 主题性行情频现,如"中特估"、"一带一路"等,需灵活适应多变市场环境和估值体系 [2] - 新型建材和主题性建筑行情虽非传统周期研究,但仍具备可观赚钱效应 [2]
港股行业比较之业绩分析有哪些“坑”
2025-05-18 15:4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金融地产、TMT(科技、媒体和通信)、医药、消费、周期、传媒、社会服务、交通运输、有色金属、电力设备、煤炭、钢铁、地产、计算机设备、汽车机械、商贸零售、建材建筑、新能源、电子、轻工制造、公用事业、石油石化、通信交运、食品饮料 - **公司**:腾讯、万科、阿里巴巴、中芯国际、小米、紫金矿业、周大福、美团、泡泡玛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南向资金对港股关注度提升**:2025 年一季度主动权益公募基金对港股配置比例从 2024 年四季度的 14.5%提升至 19.2%,单季度增加近五个百分点,排除无法投资港股的基金后实际配置占比可能更高[1][2] - **港股财报披露差异增加业绩分析复杂性**:港股财年不统一,公司可自主选择起始日期;部分公司只披露半年报和年报,季报非强制披露,如腾讯、阿里巴巴发季报,周大福仅披露年报和半年报[1][3][4] - **解决港股财年不统一问题的方法**:将港股分为四类财报披露方式,按季度原则分类各公司业绩,将实际发生时间和财年数据还原到实际净业绩[5] - **2024 年度港股通标的业绩表现领先 A 股**:收入增速 2.4%,利润增速 7.4%,优于 A 股;毛利率 9.3%,权益乘数 12.4%,较去年上半年改善;销售净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均改善,呈量价齐升态势[1][6] - **港股与 A 股在盈利能力和资本开支方面差异**:港股公司供给数据披露频率低,2024 年资本开支同比 2023 年大幅负增长,在建工程降幅收窄但仍为负;2025 年一季度 A 股资本开支也负增长,仅六个行业正增长且仅一个行业改善,显示中国资产整体扩张意愿弱[8] - **部分板块和行业表现突出**:成长性方面金融地产、TMT、医药板块收入和利润增速改善,金融地产受保险行业影响大但 2025 年保险贡献预计下降;盈利能力上 TMT、消费、医药板块销售净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有正贡献,周期类不佳;毛利率方面传媒等行业上行,电力设备等行业恶化[9] - **港股龙头企业集中度影响业绩分析**:2024 年报中腾讯贡献近四分之一同比业绩增长,万科拖累近 20%负向业绩,分析时需考虑龙头企业对行业利润贡献度[10] - **部分一级行业量价表现不同**:计算机设备等行业量价齐升,销售净利率及资产周转率改善;地产等新能源相关领域量价齐跌;电子价格端下行但量端大幅改善[11] - **2025 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持仓变化**:加仓商贸零售、电子、传媒、医药、有色金属、轻工制造等行业;减仓社会服务、内需链条、高分红链条等行业;腾讯成主动权益公募第一大重仓股,阿里巴巴位列第四[1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港股龙头企业集中度高,个别龙头企业对港股通利润贡献差异大,如腾讯贡献大,万科产生负向影响,分析时需考虑其对行业利润的贡献度[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