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托育

搜索文档
创新单元规划、突出“一老一小”、丰富新型业态——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扩围升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7 06:01
优化设施布局。加强整体规划设计,一圈一策分类建设,科学布局商业设施,发展街巷经济、社区 经济,支持社区商业与公共服务、物业服务、绿地公园、体育场所等设施联动发展。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以 下简称《通知》),对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作出再部署。 在商务部近日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李佳路说,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 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 费等为目标,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截至今年7月底,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个, 涉及养老、家政、餐饮、零售等商业网点150.3万个,服务居民1.29亿人。试点地区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均 衡,设施业态更加丰富,经营主体更加壮大,服务供给更加优化,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显著提 升。 《通知》明确了五个方面任务: 扩大覆盖范围。利用3年时间持续开展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对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和有条件的县 城社区全覆盖。推动便民生活圈与养老托育圈、购物服务圈、体育健身圈、社区文化圈、健康医疗圈等 圈圈相融,增加服务覆盖的密度、 ...
2025-2026年中国婴幼儿托育市场运行数据及趋势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18 01:56
市场规模与发展驱动力 - 2024年中国婴幼儿托育市场规模达1518.1亿元,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2323.1亿元 [1][10] - 国家政策是核心驱动力,2025年《全国托育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目标新增66万个普惠性托位 [1][10][34] - 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万元,同比增长5.3%,推动高品质托育需求 [1][35][36] - 2024年城镇化率达67.0%,双职工家庭对规模化托育需求显著 [1][41][42] - 科技发展为智慧托育提供支持,如5G技术、智能化育儿设备等 [1] 用户需求与行为特征 - 近半数育儿者对托育服务有需求,偏好接送耗时短、费用适中的社区托育机构 [2][11][18] - 2025年育儿者中女性占比69.87%,26-40岁人群占比超87%,高等教育知识分子占比95.09% [2] - 华东和西南地区、新一线及二线城市是主要分布区域 [2] - 优贝乐、恩吉拉、抱抱熊等品牌认知度位居前列 [2][18] 行业发展趋势 - 个性化服务创新将成主流,提供灵活计费方式和多元化课程 [3][12] - 数字化与智能化是必然趋势,智慧管理平台将提升效率 [3][12] - 专业化人才培养需求增加,以满足服务品质要求 [3] -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普惠性托育服务网络将进一步完善 [3][34] 行业挑战 - 服务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 [4] - 专业人才缺口大,复合型人才匮乏 [4] - 部分机构存在费用高、师资不足、安全隐患等问题 [4][20] 行业发展历程 - 经历萌芽期、调整期、规范探索期,2020年后进入普惠高质量发展期 [31] - 2021年"十四五"规划提出每千人口托位数增至4.5个 [31] - 2025年政策强调医育结合、标准化建设和人才培养 [31][34] 市场驱动力 - 国家政策通过多维度体系推动行业规范化、普惠化与专业化发展 [32] - 出生人口波动影响市场,2023年降至902万,2024年回升至954万 [38][39] - 城镇人口集中化与双职工家庭比例攀升推动专业化托育需求 [41]
破解“带娃难” 如何让婴幼儿家庭“放心托”?
央视网· 2025-06-03 23:03
政策与行业现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6月1日起施行 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提供托育服务 [1] -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 超三成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有入托需求 但全国实际入托率仅为7.86% [1] - 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目标为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5个 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 [19] 地方实践与模式创新 - 上海静安区推出"萌芽工程" 依托幼儿园开设6个月至36个月全年龄段托班 提供半日制/全日制弹性选择 [2][3][4] - 北京昌平区开设12个月以下"乳儿班" 师生比达1:1.5至1:2 朝阳区推出计时托服务 单日最高接待50组家庭 [7][10][13] - 浙江杭州推行"医育结合"模式 安排保育老师跟诊学习 妇幼医生定期指导 政府通过公建民营降低托育机构成本 [14] 市场需求与人才缺口 - 全国持证保育人员约50万人 人才缺口近100万人 复合型照护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15] -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新增婴幼儿托育服务专业 课程涵盖心理发展/急救等 第四学期安排6周实习 [17] - 多地将托育人才培养纳入学前教育师资规划 加强急救技能等实操培训 [16][18] 供需矛盾与改进方向 - 专家指出托育服务存在结构性矛盾 家庭需求与机构供给能力不匹配 需加强网点布局与信息透明度 [20] - 跨部门协同监管是关键 需整合卫生/教育/市场监管等多方资源建立全流程监管体系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