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显示面板
icon
搜索文档
手机厂商与面板巨头加深捆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04:41
手机厂商与面板厂商合作模式转变 - 手机厂商从被动采购转向深度介入屏幕技术定义、研发和生产环节 与面板厂商形成"联合研发、深度定制、独家供应"的战略共创关系[1][2] - OPPO与天马定制"全场景真1nit明眸护眼屏" 采用双产线模式投入超10亿资金建立显示科学产线 掌控从设计到调试全流程[1][5] - 小米与TCL华星建立"创新显示联合实验室" 形成从技术预研到规模量产的完整闭环合作近十年[1][5] 新型合作模式的具体案例 - OPPO首创屏幕双产线模式 定制发光材料、驱动芯片及校准算法 实现从"买好屏"到"定义好屏"的转变[1][5] - 小米与TCL华星实验室于2021年成立一期 2025年7月揭幕二期 构建"联合定义、联合开发、联合验证"机制缩短技术落地周期[6] - 苹果通过严苛标准和巨额订单驱动三星技术创新 例如推动LTPO技术成为行业标准 同时引入LG Display和京东方实施供应商多元化策略[6][7] 行业格局与价值链重塑 - 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市场份额预计2025年突破70% 打破此前三星主导局面[10] - 合作模式从传统ODM标准化生产转变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联盟 供应链关系从线性采购重构为网状生态[9][10] - 竞争焦点从分辨率、刷新率等宏观参数下沉至底层技术 如天马与OPPO实现1nit超低亮度精准控光等微观技术创新[11] 技术迭代与产业影响 - 联合研发模式将手机厂商需求与技术路径对齐 大幅缩短技术从实验室到量产周期[6][11] - 深度定制需要巨大前期投入 可能推高旗舰手机售价 且独家定制屏幕会降低通用性导致维修成本上升[12] - 供应链区域化趋势加速 国产手机品牌与面板厂商深度捆绑成为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战略举措[11]
国产柔性OLED手机屏占比已超六成 下一步向高端要盈利
第一财经· 2025-09-20 06:30
行业技术趋势 - 护眼 高刷成为OLED手机屏技术趋势 天马通过无频闪 低蓝光 暗场亮度降低技术实现护眼效果 屏幕刷新率可达240Hz [2] - 折叠成为OLED屏重要发展形态之一 折叠手机市场每年稳定增长 天马已量产左右折 上下折柔性OLED屏并持续迭代 [2]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国产OLED屏竞争力提升依赖产业链协同 OPPO与天马联合研发护眼OLED手机屏并设立定制产线 结合终端算法与面板材料开发技术 [3] - 国产OLED屏推进发光材料国产化 以提升屏幕和终端产品竞争力 [3] 市场格局与出货量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柔性OLED手机屏出货量近3亿片 同比增长5.2% 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出货量约1.9亿片 同比增长7.7% 全球市场份额达62.3% [4] - 京东方柔性OLED手机屏出货量约7100万片 同比增长10.3% 天马出货量约4320万片 同比增长15.6% 两者全球市场份额分列第二 第三位 与首位三星差距缩小 [4] 应用领域拓展 - 柔性OLED屏目前九成用于智能手机 天马计划将柔性OLED屏应用于车载 IT领域 预计明年推出柔性OLED车载显示产品 [4] - 京东方 维信诺 TCL华星布局8.6代柔性OLED或印刷OLED生产线 以把握IT 车载等中尺寸显示领域机会 天马也在考虑8.6代线布局 [4] 盈利前景 - 通过技术创新 材料国产化 设计优化和工厂效率提升 国产OLED屏盈利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4]
国产柔性OLED手机屏占比已超六成,下一步向高端要盈利
第一财经· 2025-09-20 06:17
行业技术趋势 - 护眼 高刷 折叠成为OLED手机屏技术发展方向 护眼方面通过无频闪 低蓝光 暗场亮度降低至1尼特实现[2] - 高刷新率可达240Hz使画面更流畅[2] - 折叠屏成为重要发展形态 折叠手机市场每年稳定增长 已量产左右折 上下折柔性OLED屏[2] 产业链协同创新 - 终端厂商与面板企业联合研发 结合终端算法技术与面板材料开发能力[3] - 推进OLED发光材料国产化以提升屏幕和终端产品竞争力[3] - 定制产线模式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3] 市场格局与出货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柔性OLED手机屏出货量近3亿片 同比增长5.2%[4] - 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出货量约1.9亿片 同比增长7.7% 全球市场份额达62.3%[4] - 京东方出货7100万片(增10.3%) 天马出货4320万片(增15.6%) 分列全球第二 第三位 与首位三星差距缩小[4] 应用领域拓展 - 目前柔性OLED屏九成用于智能手机[4] - 未来将向车载 IT领域拓展 天马预计明年推出柔性OLED车载显示产品[4] - 主要面板厂商布局8.6代柔性OLED或印刷OLED生产线以把握中尺寸显示机会[4] 盈利提升路径 - 通过技术创新 材料国产化 设计优化和工厂效率提升改善盈利水平[4] - 柔性OLED屏持续迭代并做大销量以拓展更多下游客户[2][4]
和辉光电-U9月19日大宗交易成交276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13:53
大宗交易情况 - 9月19日发生一笔大宗交易 成交量1000.00万股 成交金额2760.00万元 成交价2.76元 较当日收盘价折价0.72% [2] - 买方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部(非营业场所) 卖方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静安区北京西路证券营业部 [2] - 近3个月累计发生2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金额5560.00万元 [3] 股价及资金表现 - 9月19日收盘价2.78元 当日下跌1.42% 日换手率1.94% 成交额3.11亿元 [3]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325.60万元 近5日资金合计净流出4746.36万元 [3] - 近5日股价累计上涨2.58% [3] 融资余额变动 - 最新融资余额3.74亿元 近5日减少313.39万元 降幅0.83% [4] 公司基本信息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29日 注册资本1380943.7625万人民币 [4]
韩媒:LGD扩增OLED产能,应对iPhone 18需求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9-18 14:47
韩国媒体《金融新闻》9月15日报道,LG Display(LGD)正扩建位于京畿道坡州的AP4工厂产 线,以应对苹果iPhone OLED面板订单的增加。 报道指出,LGD上月成立了坡州AP4生产线扩建的专项小组(TF),AP4是LGD的第6代移动 OLED生产线,主要负责加工用于iPhone面板的薄膜晶体管(TFT)基板。早在2023年底,LGD 已将AP4工厂的月产能从3万片扩大至约4.5万片,如今时隔两年再次决定扩产。预计专项小组将 在本月完成设备选型,并从10月起陆续向设备合作伙伴下单。 【集邦Display显示产业交流群】 ▶ 关于集邦 扩建完成后,LGD预计将新增月产能1.5万片,使坡州AP4工厂的月产能达到6万片。今年6月, LGD董事会批准的1.26万亿韩元OLED投资计划,大部分也将投入AP4产线扩建。分析认为,该产 线最快将于明年开始量产,新增产能很可能用于明年下半年发布的下一代iPhone(iPhone 18系 列)。 图片来源:LGD 这一动作也令市场对LGD的业绩反弹寄予厚望。LGD今年第二季度录得1160亿韩元营业亏损,在 此前已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后,再次陷入亏损。不过,LGD已 ...
和辉光电-U大宗交易成交1000.00万股 成交额280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14:40
大宗交易情况 - 9月18日发生大宗交易成交量1000.00万股,成交金额2800.00万元,成交价2.80元较当日收盘价折价0.71% [2] - 买方为中信证券总部(非营业场所),卖方为国泰海通证券上海静安区北京西路营业部 [2][3] - 当日收盘价2.82元下跌0.70%,日换手率2.85%,成交额4.66亿元 [2] 资金流向表现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473.87万元,近5日资金合计净流出3401.21万元 [2] - 近5日股价累计上涨4.44% [2] - 融资余额3.87亿元,近5日增加264.47万元增幅0.69% [3] 公司基本信息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29日 [3] - 注册资本1380943.762万人民币 [3]
维信诺9月17日获融资买入4400.09万元,融资余额3.3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1:27
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17日公司股价上涨3.36% 成交额达4.39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4400.09万元 融资偿还2750.51万元 实现融资净买入1649.58万元 [1] - 融资余额3.30亿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2.41% 超过近一年60%分位水平 [1] 融资融券数据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3.30亿元 融券余量7000股 融券余额6.88万元 [1] - 融券卖出1800股 金额1.77万元 融券偿还2100股 [1] - 融券余额低于近一年30%分位水平 处于低位区间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6.17万户 较上期减少9.12% [2] - 人均流通股22608股 较上期增加10.04%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823.11万股 较上期增加17.35万股 位列第九大流通股东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1.21亿元 同比增长4.79% [2] - 归母净利润-10.62亿元 亏损同比收窄9.74%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323.84万元 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 [2]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AMOLED新型显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1] - OLED产品收入占比96.92% 其他产品或服务占比3.08% [1] - 公司成立于1998年1月7日 于2010年4月13日上市 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1]
TCL科技:2025年上半年,公司OLED业务领域持续增长
证券日报· 2025-09-17 13:36
公司业务表现 - OLED业务领域在2025年上半年持续增长 [2] - 折叠产品市场出货稳居全球前三 [2]
韩媒:京东方有望获更多苹果OLED手机订单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9-17 10:09
苹果可折叠iPhone面板供应与定价 - 三星显示将成为苹果2025年可折叠iPhone系列的柔性OLED面板独家供应商 全年预计供应1000万片[2] - 可折叠OLED面板单价较传统直屏OLED面板高出约3倍 且对苹果供货单价较向三星电子供货时高出25%[2] - 苹果将大幅减少三星显示直屏OLED面板订单量 缩减幅度达以往的一半 订单转移至LG Display与京东方[2] 苹果iPhone销售战略转变 - iPhone 17系列改变以往差异化策略 将6.3英寸基础机型性能提升至Pro级别 仅Air型号主打轻薄设计差异显著[5][6] - 公司从通过差异化卖点提价策略 转向以提升标准款机型性能为核心的销售战略[6] - 智能手机小型OLED面板盈利空间逼近极限 需同时满足客户可接受价格和厂商可承受最低利润率[6] 显示技术发展与行业挑战 - 韩国显示企业押宝CoE(封装彩色滤光片)技术 该技术无需偏光片 可制造更轻薄、能效更高的智能手机[6] - 面板价格存在心理价位上限 导致技术开发成本持续攀升而盈利水平停滞不前[7] - 三星显示亟需开拓新营收渠道或推出突破性创新技术 以说服整机厂商和消费者接受高昂价格[7] 显示行业技术论坛议程 - 论坛将于2025年10月30日在深圳JW万豪酒店举行 聚焦Micro LED等显示技术[9][10] - 议题涵盖玻璃与硅基Micro LED商用化进程、MiP与COB技术、LED显示芯片、玻璃基Micro LED创新路径等[9][10] - 参与厂商包括雷曼光电、国星光电、京东方华灿、晶芯科技、TCL华星、晶能光电、诺瓦星云、鸿石智能等[9][10][12]
BOE(京东方)上半年营收1012.78亿元 将持续优化资本结构
中国经济网· 2025-09-17 05:49
财务业绩 - 2025上半年公司营收1012.78亿元同比增长8.45% 归母净利润32.47亿元同比增长42.15% [1] - 公司每年保持约500至600亿元经营性现金流 未来将推进资本战略转型聚焦经营保障 增厚利润及投资者回报 [6] - 2025上半年完成2024年利润分配18.7亿元 截至8月底回购并注销约7亿元 另将价值约10亿元股权激励股份变更为注销注册资本 [7] 显示业务表现 - LCD五大主流应用产品出货量持续位居全球首位 其中氧化物 75英寸及以上 车载显示出货量均全球第一 [5] - OLED市场份额2025上半年出货量超7100万片同比增长7.5% 稳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 [5] - 公司突破核心客户LTPO项目并实现量产 8.6代OLED产线明年率先量产 持续保持高端OLED技术领先优势 [5] 行业趋势与战略 - LCD产业基本实现弱周期发展 未来十年仍是显示产业主流 未来三年看好稳定向上发展趋势 [3] - 公司由大规模产能建设转向高质量经营发展阶段 2025年折旧与资本开支达双高峰 聚焦技术增值与效益提升 [6] 创新业务进展 - 钙钛矿业务1.2米 2.4米中试线效率稳定性通过认证 光伏中试线产品发电效率突破18% [5] - 玻璃基封装载板试验线2025年6月设备搬入提前5个月 产出超大尺寸7-2-7玻璃载板且封装集成度提升 [6] 股东回报规划 - 未来三年每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当年归母净利润35% 每年回购注销资金不低于15亿元 有条件可中期分红 [7] - 公司已发布2025-2027年股东回报规划 持续兑现回报承诺并与投资者共赢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