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外诊断
icon
搜索文档
“买买买”背后:圣湘生物能靠前阿里CEO卫哲翻身吗?
创业邦· 2025-03-14 02:59
公司战略与收购动态 - 2025年开年公司以10亿元完成三笔收购:8亿元收购生长激素企业中山济海[1]、7650万元收购红岸基元54%股权[1]、1.3亿元增持真迈生物股份至15.55%[1][10] - 2021-2025年累计完成8笔重要收购,覆盖基因测序、POCT、药敏检测、电化学发光、生长激素等领域[7][8][9][10] - 收购标的中仅中山海济明确盈利(2024年1-11月净利润1.05亿元),其余如真迈生物、红岸基元等仍处亏损状态[11] 业绩表现与转型 - 2020年新冠检测业务爆发:营收47.63亿元(+1203%)、净利润26.17亿元(+6527%),境外收入占比从4.98%跃升至53.49%[5] - 2023年业绩断崖式下滑:营收10亿元(-84%)、净利润3.6亿元(-81%),扣非净利润仅6809万元(-96%)[6] - 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营收14.97亿元(+48.6%)但营业利润2.64亿元(-38.3%),扣非净利润2.11亿元(+194%)主要依赖投资收益减少[14][15] 管理层变动与战略合作 - 引入前阿里CEO卫哲任非独立董事,强调长期战略合作而非股权投资[1][18] - 卫哲将重点赋能"严肃医疗+消费医疗"结合战略,与创始人戴立忠形成技术+商业的互补[20][21] - 公司收购逻辑侧重标的的生态构建能力与创新性,而非短期财务回报[15] 技术研发与市场定位 - 创始人戴立忠团队研发的高精度"磁珠法"乙肝检测技术灵敏度达50-60个病毒/毫升,检测效率提升120倍[25] - 提出打造"中国罗氏"目标,构建"小前台、大中台、强后台"模式[27] - 生长激素产品被视作严肃医疗消费化典型案例,兼具治疗与抗衰/增高功能[11][20] 历史危机与转型挑战 - 2011-2016年因原股东伪造文件导致承担2.44亿元债务,创始人个人承担1.76亿元[26] - 当前面临业务扩张与财务表现不匹配的"头重脚轻"问题[1][11] - 卫哲提出"来得快去得慢"的发展理念,强调严肃医疗需要长期耐心[28]
觅瑞获赴港上市备案通知书:专注疾病筛查诊断解决方案,核心产品已商业化
IPO早知道· 2025-01-24 13:20
公司概况 - 公司为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觅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起源于新加坡,中国总部位于浙江安吉,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全球疾病筛查诊断解决方案 [2] - 公司是开发及商业化基于血液的miRNA检测试剂盒的先驱者与领导者,专注于癌症及其他疾病早期检测 [3] - 公司核心产品为GASTROClear™,由12种miRNA生物标志物组成,用于胃癌筛查,已于2019年5月在新加坡获批并商业化 [2][3] 产品管线 - 公司拥有一种核心产品(GASTROClear™)、两种其他商业化产品(LungClear™及Fortitude™)以及六种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候选产品 [2] - GASTROClear™已在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获批并投入使用,2017年获欧盟CE认证,2023年获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证 [3] - 公司于2023年在中国完成近万人的注册临床试验,已向NMPA提交注册,有望在中国市场获批上市 [3] 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已获得分子癌症筛查行业IVD产品监管批准的公司之一 [3] - 公司是全球范围内首家且唯一一家获得分子胃癌筛查IVD产品监管批准的公司 [1][3] 融资与投资 - 公司于2025年1月13日宣布获得康桥资本旗下瑞桥信贷基金的4000万美元战略融资,用于加速GASTROClear™在亚太市场的落地和商业拓展 [3] - 公司此前已获得复朴投资、Rock Springs Capital、高榕创投、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建银国际等知名机构的投资 [3] 市场拓展 - 公司在新加坡、美国等发达市场保持较好发展势头,核心产品GASTROClear™已在东南亚国家获批 [3] -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注册临床试验显示良好检测效果,有望为中国市场带来强劲增长 [3]
IPO审1过1
梧桐树下V· 2024-12-27 10: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主要从事侵袭性真菌病血清学早期诊断及其他病原微生物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第一批国家支持的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津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5] - 公司前身成立于2014年3月,2020年6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前总股本为4,739万股,拥有3家控股子公司,11家分公司,无参股公司,截至2024年6月末员工总计330人 [5] - ZHOU ZEQI(周泽奇)直接持有公司34.0923%股份,并通过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控制5.3542%股份,合计控制39.4465%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6] 财务业绩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3,398.99万元、29,507.41万元、23,671.43万元、11,774.01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15.36万元、4,226.20万元、6,847.45万元、3,880.38万元 [7] - 2024年1-9月常规主营业务收入17,606.18万元(未经审计),同比增长4.57%,净利润6,052.32万元,同比增长5.21%,扣非后净利润5,772.62万元,同比增长17.40% [9] - 公司资产总额从2021年末的28,199.86万元增长至2024年6月末的46,846.97万元,资产负债率从20.30%降至11.10% [8] - 常规业务试剂类产品毛利率维持在90%以上(2024年1-6月为91.64%),显著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73.91%)[19] 核心业务特点 - 公司主要产品之一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显色法)核心原料为鲎血细胞,报告期内收入占比24.78%-38.41% [11] - 鲎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公司目前使用库存鲎血细胞,库存可满足未来5年以上生产需求,但无新增原料获取渠道 [11][13] - 公司已开发鲎试剂替代产品(化学发光法、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法),2024年1-6月销售收入分别为127.86万元、76.71万元、3.61万元 [14] - 公司常规业务经销收入占比超过95%,销售费用率从2021年的14.75%上升至2023年的21.64% [4] 市场与竞争环境 - 公司主要产品尚未纳入集采,具有临床应用快速拓展、市场竞争不充分、产品同质化水平低等特点 [18] - 在医保控费背景下,体外诊断产品医疗机构收费标准呈下降趋势,部分省份产品价格下调幅度达10%-20% [21] - 行业竞争对手包括天津一瑞生物、湛江安度斯生物、美国伯乐、美国IMMY等,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22] 应急业务情况 - 2020-2022年公司开展新冠检测相关应急业务,2022年应急业务收入达13,507.71万元,占当年营收45.78% [25] - 2023年末应急业务存货余额3,568.54万元,2024年公司对全部应急业务相关存货进行了报废处理 [28][29] - 因会计差错更正(调整原材料成本、现金流量表列示等),公司2022年、2023年1-6月净利润调整80.56万元、-80.56万元,被北交所采取口头警示 [30] 募投项目与监管问询 - 审议会议重点关注:新增产能与现有产品差异合理性、鲎血细胞替代方案可行性、免疫层析法/化学发光法产品增长空间等 [10] - 募投项目中仍包含鲎试剂相关研发,包括酶动力学系列产品优化和工业内毒素检测试剂开发(其中重组C因子法产品不以鲎血细胞为原料)[17]
这个行业,IPO又行了?
梧桐树下V· 2024-12-25 09:55
公司概况 - 丹娜生物申报北交所IPO于2023年12月29日获得受理,拟募资3亿元 [1] - 公司曾于2020年11月申报科创板上市但撤回申请,2023年10月16日在新三板挂牌并进入创新层 [2] - 控股股东ZHOU ZEQI(周泽奇)直接和间接控制公司39.4465%股份 [3] - 公司专注于侵袭性真菌病血清学早期诊断及其他病原微生物体外诊断产品研发 [4] 财务表现 - 2023年净利润7,759.55万元同比增长73.90%,扣非净利润6,847.45万元同比增长62.02% [5] - 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9.78%,主要因应急业务收入下降97.51% [5] - 2024年1-9月常规主营业务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4.57%,净利润6,052.32万元同比增长5.21% [7] - 公司认为常规业务业绩增长具有可持续性,但高增速不可持续 [7] 市场地位 - 2022年中国侵袭性真菌病检测试剂市场中公司占有率约30% [6] - 行业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7.9亿元增长至2030年30.3亿元 [7]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美国伯乐(13%)和美国IMMY(10%)等 [6] 核心产品与原料风险 - 主要产品G试验等使用鲎血细胞为核心原料,收入占比24.78%-38.41% [9] - 鲎2021年升级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无增量鲎血细胞获取渠道 [11] - 公司库存鲎血细胞可满足5年以上生产需求 [9] - 已开发鲎试剂替代产品但销量和收入规模较小 [12] 毛利率与价格趋势 - 常规业务试剂类产品毛利率91.77%-93.6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5] - 医保控费背景下体外诊断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 [17] - 部分产品在各省收费标准已下调10-20%不等 [17] 销售模式 - 经销收入占比95%左右,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32][34] - 终端客户中三级医院收入占比62.76%-70% [36] - 销售费用率从2021年14.75%上升至2024年21.59% [26][30] 应急业务情况 - 2020-2022年应急业务收入占比34.69%-45.78%,2023年降至1.42% [5] - 2023年末应急业务存货余额3,568.54万元 [23] - 已对全部应急业务相关存货进行报废处理 [24] 监管事项 - 因会计差错更正被北交所采取口头警示监管措施 [25] - 调整涉及2022-2023年净利润金额占比1.84%-2.18% [25]
觅瑞更新招股书:专注癌症筛查解决方案,上半年核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60%
IPO早知道· 2024-11-04 11:12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为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觅瑞),成立于2014年,起源于新加坡,专注于微小核糖核酸(miRNA)技术,致力于普及疾病筛查诊断解决方案 [3] - 公司拥有1种核心产品(GASTROClear)、2种其他商业化产品(LungClear及Fortitude)以及6种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候选产品 [3] - 公司已在东南亚、中国、日本和美国设立103名销售及营销团队,并与全球30多家顶尖研究机构及制药公司达成合作 [5][6] 核心产品GASTROClear - GASTROClear是由12种miRNA生物标志物组成的胃癌筛查血液检测组,2019年5月获新加坡卫生科学局C类体外诊断证书并成功商业化 [5] - 公司是全球首家且唯一一家获得分子胃癌筛查IVD产品监管批准的企业,也是癌症早期检测领域的先驱与领导者 [5] - 产品已在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获批使用,2017年获欧盟CE认证,2023年获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证 [5] - 2023年在中国完成近万人注册临床试验,已向NMPA提交注册,有望在中国市场带来强劲增长 [5] 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956.68万美元,核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60% [6] - 2024年上半年GASTROClear收入为268.14万美元,占总收入比例从2023年同期的16.9%增长至28% [6] - 2024年上半年GASTROClear产品销售毛利为94.53万美元,毛利率达81.6% [2][6] - 2024年上半年GASTROClear检测量是2023年同期的3倍以上,检测服务毛利率接近50% [6] 研发与商业化能力 - 公司具备"端到端"能力,覆盖研究、临床试验、生产和商业化全链条 [5] - 公司在东南亚、中国、日本和美国设有全球据点,运营3个研发实验室、1个临床诊断实验室、1个检测实验室及2个生产设施 [5]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获得复朴投资、Rock Springs Capital、高榕创投、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等知名机构投资 [6]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GASTROClear的研发、监管备案、生产和商业化,以及管线产品开发、整合"端到端"能力和营运资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