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

搜索文档
金融“活水”润消费 引擎升级促增长
消费日报网· 2025-07-01 02:36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释放扩大内需、激发消费活力的信号 [1] - 政策包含6个方面19项重点举措,旨在构建金融支持消费的长效机制 [1] - 2025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326亿元,同比增长6.4%,显示消费市场韧性强 [1] 消费领域与金融支持方向 - 政策聚焦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新型消费三大领域,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融资工具支持 [2] - 服务消费领域(文化旅游、体育娱乐、教育培训等)获创新融资模式、延长贷款期限等支持 [2] - 耐用消费品融资、绿色家电替换消费、以旧换新信贷工具被重点提及,培育绿色消费、智能消费新增长极 [2] 金融供给侧改革与落地执行 - 需加强金融供给侧改革,提升对新兴消费产业链的金融理解力,建立专门风控机制 [3] - 推动"数据信用+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融合模式,依托金融科技实现场景化金融服务 [3] - 信用消费体系建设需普惠发展个人信用贷款、消费分期等,支撑中低收入群体消费 [3] 政策协同与保障机制 - 需健全协同推进机制,加强部门间职责划分、数据共享、资源整合 [3] - 探索分类考核机制和激励约束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差异化定位 [3] - 政策落地后消费有望从"恢复型"转向"持续性",成为稳增长支柱 [4]
让暑期生活安全又充实,陕西在行动
陕西日报· 2025-06-30 22:33
交通安全整治行动 - 省公安厅交管总队在全省组织开展暑期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时间为6月16日至8月31日 [1] - 深入排查治理公路隐患,重点排查交通标志不符合规范要求、绿植遮挡等安全隐患 [1] - 全面排查治理校园内外隐患,加强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1] - 打击酒驾醉驾,查处超速、疲劳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提升重点车辆精准查缉能力 [1] - 加密"一早一晚"及周末、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的路查路检频次 [1] - 整治农村"双违",深化飙车炸街、噪音扰民集中打击整治行动 [1] -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警示,实现快速反应、快速处置 [1] 暑期文旅活动 - 陕西策划推出暑期文旅活动1216项2792场、夏季旅游精品线路111条 [1] - 发放价值2000余万元的暑期惠民卡券 [1] - 打造创新融合多业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8个主题文旅系列活动 [2] - 策划推出夏景风光、民俗风情、乡村美景、亲子度假、红色记忆5条精品畅游线路 [2] - 联动全省各地举办特色品牌活动,如宝鸡市全国游客周游宝鸡系列推广活动、咸阳市"音乐之夏"主题演出活动等 [2] - 铜川市开展"三秦四季·清凉铜川"主题夏季活动120余项 [2] - 榆林市举办"清爽榆林"文旅消费季,通过151项特色活动促进多业态融合消费 [2] 研学旅游与惠民措施 - 暑期是研学游、毕业游、亲子游的高峰期,陕西打造优质研学产品,涵盖多个主题 [3] - 全省100余家景区实行中高考学生免门票,在校学生门票打折及多项优惠举措 [3] - 咸阳老街、安康市石泉县秦巴老街等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将举办126项特色活动 [3] - 各地还将举办75项乡村旅游体验活动和83项亲水消夏活动 [3] - 陕西文旅惠民平台发放五至八折惠民券,各市通过多种形式激活文旅消费市场 [3] 青少年体育赛事 - 7月至8月,陕西将举办151项面向各年龄段青少年的体育赛事活动 [3] - 开展陕西省青少年体育锦标赛、陕西省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陕西省青少年体育夏令营等体育活动 [4] - 陕西省青少年体育锦标赛包括26个夏季项目和4个冬季项目,参赛青少年运动员将超过1万人 [4] - 陕西省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设置田径、篮球、足球、武术等多个体育项目比赛 [4] - 陕西省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活动共设置30余个项目,预计参与青少年超过3万人 [4] - 各市(区)暑期安排了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 [5]
四川:到202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分别达到3800亿、2万亿左右
快讯· 2025-06-30 02:25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总目标 - 到2027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 [1] - 引育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文旅链主企业 [1] - 形成一批具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文旅融合业态 [1] -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3800亿元 [1] - 旅游总花费达到2万亿元左右 [1] - 文旅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1]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长期目标 - 到2030年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1] - 巴蜀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 [1] - 四川旅游吸引力显著提升 [1] - 文旅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1] - 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1]
解锁旅游广告“流量密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9 22:48
旅游业发展趋势 - 旅游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日益重要,各地对旅游业的重视与日俱增 [3] - 旅游广告形式从宣传彩页、海报迭代至短视频,内涵从山水风光扩展到在地生活 [3] - 文旅融合推进使游客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更追求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度体验 [6] 特色IP的营销价值 - "苏超"通过低价门票(部分场次5元)实现赛场内外双赢,五轮比赛观众人数持续刷新纪录 [4] - "苏超"联动文旅消费:淮安推出龙虾宴七折优惠,常州发放千万元出行补贴,扬州提供景区免费开放等福利 [4] - 贵州"村超"网络浏览量突破1000亿次,2024年榕江县旅游综合收入达10803亿元,新增文旅经营主体1850家 [5] - 预测"苏超"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个城市增收2000余万元 [5] 旅游服务与目的地形象 - 专业讲解员和导游成为旅游目的地形象代言人,如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通过创新展演吸引680余万人次受众 [6][8] - 哈尔滨导游董欣因短视频走红,带动游客"二刷""三刷",体现"旅游魅力在人"的服务价值 [8] - 红岩博物馆打造《红岩革命故事展演》项目,在全国演出超700场,采用"讲、诵、展、演"形式增强吸引力 [8] 本地生活与旅游融合 - 菜市场成为年轻人旅游打卡地,如西安建国门老菜场通过原生生活气息吸引游客体验当地文化 [9] - 中央财经大学专家指出菜市场变身文旅新地标,为城市创造新消费增长点 [9] - 中国旅游研究院强调需完善交通和公共服务,通过"主客共享"的日常生活场景(如公园、夜市)提升城市吸引力 [10]
连“苏超”,也想复制“苏超”
创业邦· 2025-06-29 10:03
文旅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中国文化旅游综合体行业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文旅市场之一 [3] - 文旅产业从老牌景区的"资源竞赛"升级为融合发展的"脑力厮杀",流量城市的逻辑正在从单一事件触发转向策划全民赛事-全域联动-文旅市场转化 [4][5] "苏超"模式的核心机制 - "苏超"通过"全民赛事+全域联动+文旅消费转化"模式,将流量导入文旅市场,例如常州赛区单场比赛预约购票人数达76万,相当于每7个常州常住人口就有1人抢票 [7][8] - 无锡、扬州等5个主场城市在赛事期间外地游客量增长48.28%,异地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5.15%,其中无锡增幅达29.58% [9] - 江苏省政府明确将"苏超"作为撬动消费增量的支点,预计整个赛季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个城市增收2000余万元 [13] 赛事经济的商业价值 - "苏超"已吸引21家赞助商,包括京东、伊利等知名品牌,单赛季官方赞助席位价格飙升至300万元 [14] - 上海178项体育赛事创造直接经济影响113.78亿元,拉动消费92.88亿元,对旅游产业六要素的拉动效应达116.45亿元 [14] - 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测"苏BA"篮球赛将延续流量效应,保持文旅市场关注度 [11] 模式复制可行性分析 - "苏超"模式需具备城市群经济实力均衡、群众基础广泛等条件,山东、四川、河南等省份较具复制潜力 [22] - 广东省计划2025年7月启动"粤超",四川省筹备新版"川超"联赛预计10月推出 [22] - 专家指出文化、体育与旅游需有机融合,生硬结合可能导致失败,地方政府决策需谨慎 [23] 江苏文旅产业转型 - 江苏曾面临文旅产品同质化("景区+小吃街"模式)、产业链过短等问题,缺乏现象级IP [19] - "苏超"通过"散装江苏"等热梗打破流量瓶颈,带动13个城市联动出圈,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7][22] - 该模式推动江苏从"流量后进生"转变为文旅体商融合升级的标杆省份 [5][11]
提振消费进行时 | 赛事流量变消费增量
广西日报· 2025-06-29 03:02
赛事与文旅融合 - 2024—2025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女子乙组全国总决赛在梧州举行,吸引约500人参赛,赛事间隙运动员参与文旅活动[1] - 运动员在梧州骑楼城步行街体验岭南文化,包括网红拍报机、特色建筑和美食,如冰泉豆浆、牛肠酸、双钱龟苓膏等[1] - 梧州国家足球训练基地是原国家体委与地方共建的全国三大足球训练基地之一,迄今接待4000多支球队约12万名运动员[2] 体育+文旅消费场景 - 梧州策划趣味运动会、露营烧烤、围炉煮茶等活动,打造"赛足球、赏风景、学非遗、品美食"的消费新场景[2] - 梧州市通过举办迎新春足球邀请赛、潮动三月三·抖音足球嘉年华等赛事,打造"跟着赛事游梧州"文旅品牌[3] - 梧州体育训练基地1—6月累计接待游客9.1万人次,其中冬训及参赛运动员、家长达4000余人,实现营业收入388.85万元,拉动旅游消费250万元[3] 未来发展路径 - 广西梧州体育训练基地将继续探索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借助赛事扩大影响力并激发城市消费活力[3]
加快建设文旅强省 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河南日报· 2025-06-28 23:21
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意义 - 文化繁荣兴盛是大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如"多元一体""天下为公"等支撑了中国作为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3] - 文化繁荣兴盛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协同发力为民族复兴注入精神动能[4] - 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文化根基和精神支撑[5][6] 河南文化建设的实践举措 -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道德积分制、文明评选活动等方式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基层治理[8] -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持续增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先考古、后出让"制度[9] - 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公园,推动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等惠民活动[10] 文旅产业发展成果 - 2024年河南谋划147个省重点文旅项目,总投资4516亿元,1-10月完成投资1214亿元,贾湖遗址博物馆、郑州海昌海洋旅游度假区等项目投入运营[11] - 2024年全省文化和旅游经营主体数量增长23.2%,增值税开票户数增长23.1%,吸纳就业人数增长8.8%,文旅相关经营主体超47万户,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41万个[11] - 大力发展沉浸式旅游演艺、剧本娱乐等新兴业态,《穿越德化街》等4个项目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11] 文化对外传播策略 - 创新传播内容,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开发"古都生活志""豫剧元宇宙"等新兴文化IP[22] - 建强媒体矩阵,借助"中国节日"系列视频节目风靡海内外的契机,在短视频营销上持续发力[22] -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对外传播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文化传播评估机制[22] 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 推进二里头遗址和万里茶道河南段申遗工作,做好仰韶文化重要遗址、红旗渠等的申遗准备[18] - 推动数字赋能,对龙门石窟等重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建模和虚拟还原,打造"黄河文脉数据库"[18] - 拓展活化路径,探索"遗址+研学""古建+民宿"等新型业态,开发"中原文明探源"系列IP产品[18]
晶采观察|服务消费迎新利好 释放哪些重要信息?
央广网· 2025-06-28 13:23
金融支持消费政策 -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推出19条重点举措,明确金融促消费的"路线图" [2] - 政策涵盖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挖掘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提升消费供给效能、优化消费环境和政策支撑保障等六个方面 [2]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 - 政策特别强调增加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领域的信贷投放,重点丰富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类金融产品 [3] - 养老领域推出"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执行至2027年末 [2] - 支持养老机构改善居住环境、引进先进医疗护理设备,带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3] 创新融资模式 - 围绕文化旅游、体育、娱乐、教育培训、居住服务等领域创新融资模式,适当延长贷款期限 [3] - 积极开展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质押融资业务,促进激发改善型服务消费活力 [3] 服务消费市场表现 - 今年前5个月,服务零售额增速领先商品零售额 [4] - 暑期文旅市场持续升温,服务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4] 支付便利化建设 - 支持金融机构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医"等重点消费场景,持续推进支付便利化建设 [4] - 提升现金、银行卡、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等各类支付方式的兼容性 [4] 服务消费发展空间 - 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仍然偏低,有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4] - 需要金融部门等多部门持续发力,夯实产业支撑,满足民生需要 [4]
3公里打卡路线玩转荔乡!第十八届潮南·雷岭荔枝文化旅游季火热开启
南方农村报· 2025-06-28 08:34
活动概况 - 第十八届潮南·雷岭荔枝文化旅游季于6月28日在汕头潮南雷岭赤坪荔枝公园开幕[3][4][5][6][7][8] - 活动以"雷'荔'风行 '枝'为你甜"为主题[14] - 活动将持续至7月份[52] 文旅打卡路线 - 精心打造3公里雷岭荔枝文旅打卡路线[11][17][18] - 路线起点为赤坪荔枝公园,终点为麻埔农业驿站[28] - 沿途串联松林文化广场、济美革命石洞、百花山风景区等特色景点[29] - 设置5个荔枝主题打卡点:"古村荔影"、"荔赞全程"、"荔润琼津"、"荔嗨游园"、"聆荔清音"[35][36][37] - 包含游戏互动、非遗体验、荔枝采摘等丰富环节[11][30] 活动亮点 - 特邀潮剧名角演绎经典选段《掷荔》《下山》[21][25][27] - 设置"聚荔云集"展销打卡点,汇集20家荔枝展销及非遗展示摊位[40][41][42] - 发布官方版荔枝旅游导图,汇集文旅、餐饮、采摘三大打卡路线[53][54] - 现场搭建精准产销对接平台,促进荔农与采购商交流[49][50][51] 荔枝产业 - 雷岭拥有4.4万亩荔林[55][72] - "雷岭荔枝"和"雷岭乌叶荔枝"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8] - 雷岭荔枝已连续22年出口北美地区[58] - 荔枝产业年产值过亿元[73] - 近两年新增家庭农场12家、自摘园20余个[77] 品牌推广 - 发起"雷岭荔枝"品牌LOGO、IP形象征集活动[81] - 打造雷岭镇荔枝出口采购及销售集市[82] - 参加"6·6给'荔'节"、"长安的荔枝"等全国性活动[84] - 远赴新疆参加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85] - 与"一杯潮茶"联名推出季节限定特饮[90] 产业融合 - 形成"种荔枝-加工荔枝-游雷岭-摘荔枝-品荔枝-吃农家菜"全产业链[74] - 开发荔枝主题文旅打卡路线、农文旅研学路线[88] - 推出新编潮剧《荔镜记》经典片段短视频[89] - 联合当地餐厅推出美味荔枝宴[89]
迈出建设文旅强省坚实步伐
河南日报· 2025-06-27 23:28
文旅产业政策支持 - 党中央将"加快建设旅游强国"列为战略目标 首次召开全国旅游发展大会[1]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 其中"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为河南文旅指明方向[2] -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文旅强省目标 将文旅产业定位为支柱产业 民生产业 幸福产业[2] 河南文旅发展现状 - 2023年接待游客量首破10亿人次 综合收入突破1万亿元[3] - 开封打造"一城宋韵·东京梦华"城市品牌 清明上河园 万岁山武侠城等景点受追捧[2] - 洛邑古城节目"天女散花"火爆全网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运用科技手段实现沉浸式体验[2] 文旅创新举措 - 采用"颠覆性创意 沉浸式体验 年轻化消费 移动端传播"的新文旅模式[2] - 串联文化资源打造多元化精品线路 拓展"入豫游"规模 提升"入境游"水平[3] - 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世界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 洲际节庆赛事活动[3] 未来发展规划 - 对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3] - 构建协同发展格局 全要素多领域发力建设文旅强省[3] - 通过高品质服务增强产业竞争力 实现从"爆红"到"长红"的转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