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佛门CEO”释永信被查,方丈的商业版图究竟有多大?
凤凰网财经· 2025-07-27 12:59
少林寺商业化发展历程 - 1982年电影《少林寺》以1毛票价创1.6亿票房神话,首次尝到流量经济甜头 [7] - 1994年起诉"少林寺牌火腿"侵权胜诉,开启系统注册商标保护"少林"IP [7] - 1996年注册域名建立官网,公开《易筋经》等武功秘籍吸引全球关注 [7] - 1997年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系中国佛教界首家公司 [7] - 2008年成立核心平台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全资控股14家公司 [10][12] 商业版图与收入结构 - **文化旅游**:2010年旅游收入占登封财政1/3,2017年景区门票收入3.5亿元,衍生体验项目收入1.2亿元,2019年游客420万人次创12亿元总收入 [12] - **大健康产业**:少林药局开发活络膏等产品,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13] - **电商与新零售**:淘宝店"少林欢喜地"2020年销售额2300万元,抖音直播带货首秀达500万元 [14] - **海外市场**:武僧团全球巡演单场收入从10万美元升至50万美元,年演出超200场 [14] - **知识产权**:截至2022年累计申请商标706个,覆盖食品、珠宝、饮料等45类 [15] 争议事件与资本运作 - 2014年因门票分成问题与嵩山景区管委会公开冲突 [18] - 2015年被举报涉及私人关系与资产侵占,调查后部分举报被认定不实 [18] - 2022年关联公司河南铁嵩数字科技以4.52亿元竞得郑州商业用地 [18] - 海外投资包括澳洲四星酒店和高尔夫球场项目,现存续7家公司,8家注销 [19] 商业模式创新 - 首创"宗教+商业"模式,涵盖文旅、知识产权、大健康、科技四大领域 [12] - 通过授权网游、合作开发音乐、拍卖开光联通号码等前卫方式创收 [15] - 采用"非遗传承+现代工艺"包装传统秘方,打造中医药网红品牌 [13]
“封关”!机构紧急解读
中国基金报· 2025-07-27 11:46
海南自贸港封关的核心观点 - 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新阶段[1] - 封关后海南全岛将转变为"境内关外"特殊区域,采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模式[3] - 政策红利包括"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提升至74%、加工增值超30%货物免关税销往内地等[5] - 封关将显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使其成为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5] 封关对经济的影响 - 贸易便利化程度大幅改善,"零关税"可大幅优化商品流通成本,进出口和转口贸易有望大幅增长[4] - 免签政策放宽将促进境内外人员流动,离岛免税购物额度提升将有效促进当地消费[4] - 利用"零关税"和加工增值免税政策优势,可发展外向型加工制造业[4] - 要素流动自由化提升经济活力,包括资本自由划转、人才个税上限优惠、数据负面清单管理等[3] 资本市场投资机会 短期机会 - 封关前政策预期和基础设施建设将推动相关个股上涨[8] - 7月24日海南自贸区板块单日涨超9%,多只个股涨停[1][3] - 旅游零售等优质标的有投资优势[8] 中长期机会 - 免税零售行业受益于离岛免税购物额度提升[7] - 航空物流中的港口、物流企业将直接受益于"零关税"和通关便利化[8] - 金融服务受益于跨境资金流动,包括离岸人民币结算、跨境保险等[7][8] - 科技医药等新兴产业有望集聚发展[7][8] 重点关注领域 - 免税零售:离岛免税消费将提振商贸零售行业[7] - 航空物流:港口和物流企业直接受益[8] - 金融服务:跨境投融资简化,离岸人民币结算潜力巨大[3][7] - 科技医药:税收和制度优惠将长期利好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领域[7][8]
城市更新让老建筑焕发新生机 “活态博物馆” 变身文化新地标
央视网· 2025-07-26 07:51
武汉市江岸区咸安坊运营方负责人 郭洪林:我们在2016年对整个片区做了深入的文化调研,通过之前和一些老里分的居民他们 进行沟通,包括查了一些历史文献,按照国家的城市更新的大的方针,以历史传承包括保护和发展这样一个理念,进行了整体的一 个修旧如旧的规划和修缮工作。咸安坊它不光是一个建筑的样本,更多的我觉得是一种里分文化的一个传承在里面。 2024年,经过8年精心修缮的咸安坊重新开放,不仅引入了时尚餐饮、特色零售等现代业态,还通过本地相声表演、文创产品等 方式,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武汉的在地文化。 央视网消息:湖北武汉有一种独特的建筑,它融合了中西风格,充满市井烟火气。如今,这些老建筑正通过"修旧如旧"的改造 焕发新生,成为市民和游客争相打卡的新地标。 总台记者 王镜雅:我现在就在位于武汉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咸安坊,它始建于1915年,我们现在来到这个拱形建筑就是咸安 坊的入口月亮门,它是由花岗岩砌成"石库门",咸安坊也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石库门建筑群之一,它曾在民国时期是汉口最负盛名 的高端住宅区。 里分是武汉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外墙多使用红砖或青砖,屋顶覆盖红色机制瓦,整体风格融合了西方低层联排式住宅与中国 传统四 ...
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广东分赛江门赛站激活文旅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1:08
赛事概况 - 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广东分赛由国家数据局指导,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主办,6个地市承办,广东省数据要素产业协会执行 [1] - 广东分赛共设置14个赛道,江门市承办"数据要素×文化旅游"赛道,聚焦文旅特色设置8大赛题 [1] - 赛事强调深化文旅数据应用探索,突出侨乡文化数据资产化路径,激发文旅数据新价值 [1] 江门数据要素发展基础 - 江门位列"2025中国城市数据要素100强"第77位,是广东省内10个上榜城市之一 [2] - 已建立广州数据交易所(江门)服务基地、深圳—江门高新(江海)数据要素服务工作站等支撑体系 [2] - 建成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江门分中心、江门智算中心等数据处理基础设施 [2] - 拥有166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入池资源池,343项重点推广产品覆盖15条重点产业链 [2] 文化旅游赛道设置 - 8大赛题围绕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领域的难点痛点,推动文旅数据资源共享开发应用 [2] - 文物数字化保护赛题聚焦形成"文物画像",借助多维度数据让文物"活起来" [3] - 智慧旅游赛题聚焦创新文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 [3] - 设置人工智能大模型相关赛题,如整合文化数据资源形成专题数据库,打造文旅大模型提供智能导览等服务 [3] 江门文旅产业现状 - 2024年江门接待游客2546.45万人次,旅游收入293.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7.2% [5] - 《数字江门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提出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搭建中国侨都数字赋能文化服务平台 [5] - 计划推动碉楼、醒狮、蔡李佛拳等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鼓励景区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 [5] 赛事组织与支持 - 江门已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和企业辅导会,深入挖掘特色创新案例 [5] - 每个赛道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及特色奖项,奖励包括政策激励、产融对接等权益 [6] - 广东省数据要素产业协会提供赛事规则解读、申报指导等全方位支持 [6] - 报名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31日,可通过官方平台参与 [6]
汕头市持续发力将“人民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7-25 08:07
城市发展理念 - 汕头市将"人民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血脉,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探索具有侨乡特色的城市现代化之路 [1]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工作需实现五个"转变",包括发展理念转向以人为本、发展方式转向集约高效、发展动力转向特色发展等 [2] - 汕头市锚定内涵式发展,在存量提质增效、城市特色彰显、民生福祉提升、治理效能优化上持续发力 [1] 集约高效发展 - 汕头市中心城区供水系统提压改造工程投资7.93亿元,修复老旧管网21公里,新建社区加压泵房,解决29万户居民用水问题 [2] - 东海岸新城建成14.54公里地下综合管廊,解决"马路拉链"问题,增强城市防灾抗灾能力 [3] - 汕头市推进体育场馆建设与改造,采用"免费+低收费"模式提升场馆利用率,兼顾赛事与群众健身需求 [3] 特色发展 - 汕头市利用"侨"基因和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城市软实力,小公园等文化地标通过保育活化重焕生机 [4] - 汕头市举办"两大盛会",吸引2800名海内外乡亲参与,通过"寻根之旅"、"侨批出海"等活动增强文化认同感 [4] - 汕头市为1200多株古树建档挂牌,招募千名"古树守护卫士",并建立116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5] 民生改善 - 汕头市改造671个老旧小区、260个农贸市场,新建115个"口袋公园"、259个公园广场、170家长者食堂,整治67处积水点,新增2.1万个公共停车位 [6] - 交通网络持续优化,新建汕头站一期站房,推进漳汕铁路、广澳港疏港铁路、粤东城际铁路等项目建设 [6] - 生态环境改善,练江从"典型污染"变为"美丽河湖",南澳县青澳湾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6] 城市温度 - 街头凉茶驿站成为夏日风景线,金砂东路爱心店主每日供应10桶凉茶传递善意 [7] - 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体现在麦保尔夫妇捐赠侨批、陈振勇多年行善、"00后"女孩捐献造血干细胞等事迹中 [7] - 城市发展将落脚点放在服务老百姓所需所求上,体现"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的理念 [8]
津津长发老字号文旅产业园项目奠基
江南时报· 2025-07-24 23:29
公司动态 - 津津长发集团旗下"津津"和"叶受和"两大中华老字号品牌源起清末,已有140年历史,品牌声名远播 [1] - 公司苏式卤汁豆腐干制作技艺和叶受和苏式糕点制作技艺均被列入江苏省和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 - 津津长发老字号文旅产业园奠基培土仪式在苏州相城经开区举行,项目兼具现代化食品加工基地与技艺传承平台双重功能 [1][2] - 项目建成后将全方位展示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借助声光电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 [2] - 公司举行2025年月饼季开炉仪式及长发爱心月饼捐赠活动,并发布津津长发月饼主题巴士巡游线路 [2] 行业趋势 - 相城经开区紧扣苏州"1030"产业体系与相城"3+3+X"产业定位,实施"万百千"产业强基工程 [2] - 通过"万亩空间"重构实体底盘,盘活低效用地,释放发展潜能 [2] - 以"百亿更新"重燃内生动能,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2] - 锚定"千亿目标",通过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构建优势产业新格局 [2] - 津津长发文旅产业园项目作为产业自主更新示范项目,集生产、参观、体验、休闲、购物于一体 [2]
北京延庆推进长城保护利用 打造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7-24 13:07
长城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 - 高标准推进中国长城博物馆建设,推出"外国领导人登长城"微视频、北京长城音乐会、八达岭长城文化论坛等品牌活动 [1] - 创新推出"外骨骼机器人"和全国首个中英文版AI旅行助手"明小兵"等智能旅游体验 [1] - 推动长城文化进校园,打造遗产保护利用新高地、国际交流交往"会客厅"和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 [1] 文旅体商深度融合 - 联动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成功举办21场国际国内高级别冰雪赛事 [2] - 推出延庆奥林匹克园区"海陀之夜"、世园公园草莓音乐节、八达岭"夜长城"等特色文旅活动 [2] - 2021—2024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均超20%,获评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冰雪旅游十佳城市 [2] 重点产业发展 - 着力发展无人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体育科技、园艺科技四个重点产业 [3] - 无人机产业集聚超百家行业领军企业,2024年低空技术产业营收24.4亿元,较2022年增长近四倍 [3] - 国内首个无人系统产业生态联盟、中关村低空技术产业园落户,推进低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先导区建设 [3] 生物多样性保护 - 延庆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0种(一级23种、二级77种),占全市77% [4] -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2种(一级1种、二级11种),占全市75%,成为全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之一 [4] - 加强16处自然保护地资源统筹,实施野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和野生珍稀植物资源调查保护 [4]
南京栖霞文化旅游公司登记成立 注册资本80亿
快讯· 2025-07-24 07:22
天眼查显示,近日,南京栖霞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晓芳,注册资本80亿人民币,经 营范围包括旅游开发项目策划咨询、名胜风景区管理、园区管理服务、企业管理咨询等。股东信息显 示,该公司由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国有 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全资持股。 ...
推窗即见景、出门即观演 在红砖建筑中感受千年闽南文化
央视新闻· 2025-07-24 07:01
漳州古城保护与修缮 - 漳州古城拥有千年历史 经过系统性保护工程后红砖建筑成为城市特色景观 2014年启动的保护工程至今仍在有序进行[1] - 2023年改造路段达300米 涉及电线迁改 管线规整 立面修缮等多项内容 大幅改善人居环境[1] - 拆除违章建筑恢复公共空间 根据考古成果修复文庙等文保单位 整治古河沟打造滨水景观[2] 古城文化活化利用 - 8栋历史建筑和180栋50年以上老建筑完成修缮活化 包含地标性建筑"向阳剧场"改造为复合文化空间[2] - 引入数十家非遗及老手艺特色业态 每年举办数百场常态化民俗演出 形成闽南文化展示窗口[2] - 居民可体验"推窗见景 出门观演"的生活模式 歌仔戏等文体活动在公共空间常态化开展[2] 城市更新扩展工程 - 以古城为核心延伸城市水系 开展"水美"工程改善水质 串联古建打造亲水空间[3] - 龙文区2023年启动61个无障碍设施子项目 覆盖7个社区 预计10月底完工后将惠及超3万居民[3] - 改造内容包括盲道 轮椅坡道等 提升残疾人 老年人等群体的出行便利性[3]
“飞地经济”激活产业新动能 山西长治“三产融合”促振兴
中国新闻网· 2025-07-22 16:16
飞地经济模式 - 潞城区通过"飞地经济"模式实现跨区域产业合作 东阳市东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将智慧灯具生产线落户潞城数智互联产业园 利用当地营商成本优势带动就业 [1][2] - 该模式有效整合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和独栋办公楼资源 实现企业与园区双赢 同时引入京津冀高校资源促进产业转型 [2] 特色农业升级 - 推广"小麦+谷子"轮作模式 南天贡村新增150亩实现一年两收 通过喷灌技术应对干旱保障收成 [2][3] - 采用玉米大豆套种技术 利用作物"高矮差"和养分互补特性 实现"一地两用、一季双收" [2] - 西天贡村和南舍村规模化种植700余亩优质大葱 潞吉丰农业科技发展5万棒香菇生产 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3] 文旅产业融合 - 寨上村依托国家级传统村落资源 建设3.8公里环村产业路 改造民俗广场和窑洞体验园 提升旅游基础设施 [1][4] - 引入企业合作开发农家乐、休闲农业等项目 举办汉羌文化主题活动 累计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4] - 通过"资金入股+合作经营"模式拓展旅游业态 打造亲子研学等创新项目 如"羌源汉脉·国潮风华"活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