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榆林】科技赋能助力城市精细化治理
陕西日报· 2025-06-04 22:38
空地一体化智能巡检系统 - 榆林市引入全国领先的无人机项目,配备2台固定机库与1套移动机库,每架无人机每日可执行10个架次巡检任务,覆盖半径达5公里 [2] - 无人机搭载双光摄像头,具备全景拍摄与红外热成像技术,可识别违章搭建、车辆违停、占道经营等问题 [2] - 今年以来累计开展739架次飞行,总巡航时长615小时,巡查里程达4434公里,相当于环绕榆林市榆阳区边界飞行10圈 [3] - 相比传统人工巡查,问题发现效率提升5倍,人力成本降低超90%,共发现1525起城市管理问题 [3] 地面智能巡查网络 - 智能巡查车配备多光谱摄像头,以每小时40公里速度行驶,AI算法5秒完成问题识别分类并通过5G网络推送工单 [4] - 配备20余台智能两轮巡查电动车,搭载180度全景摄像头与边缘计算设备,可识别垃圾堆积、墙面小广告等问题 [5] - 智能巡查车日覆盖50公里,是人工巡查(5公里/日)的10倍效率 [5] - 构建起全域地面巡查网络,实现从"人海战术"向"精准智治"转变 [5] 全民参与治理体系 - 市民可通过"榆林城管"小程序拍照上传或拨打热线3700789反馈问题,成功立案可获得积分奖励 [6] - 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已打通9大信息采集渠道,联动58个成员单位 [6] - 累计接收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近20.5万件,受理超13.9万件,已处置超10.4万件 [7] - 构建"空中巡航+地面扫描+全民参与"的立体治理体系,形成全链条闭环流程 [6][7]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加快推进数字化平台迭代升级,延伸精细化管理触角,确保城市管理无死角无盲区 [7][8] - 将持续优化市民参与机制,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8]
城管系统开展防汛防台应急演练
杭州日报· 2025-05-27 02:20
防汛防台应急演练 - 杭州市举行2025年防汛防台应急演练,模拟台风登陆持续暴雨场景,包括供水管破裂、隧道积水、路灯故障等,共8支队伍120余人参与 [2] - 演练采用人工+机器"组合拳"模式,排涝机器人进入不适宜人员作业的积水深处,配合应急班组成功排除下穿隧道积水险情 [2] - 针对高杆灯脱开垂挂情况,抢险电工班使用登高车进行高空抢修作业,快速恢复路灯照明 [2] - 演练旨在筑牢汛前、汛中、汛后三道防线,最大限度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防汛工作体系 - 各城区将完善防汛工作体系,动态更新城市内涝风险清单,梳理历年易积水点并分析成因特点,制定精准防控措施 [2] - 杭州市6月15日进入主汛期,演练后各部门将全面总结分析不足,提炼经验作为未来防汛防台行动的"指南针" [2] - 全市城管系统储备大功率水泵车45台、排水泵390台、发电机234台、沙袋2万只、挡水板1400块等防汛物资 [3] 城市排水系统维护 - 市级层面组建排水、市政、环卫等6支专业抢险队伍,实现问题发现-处置-复盘闭环管理 [3] - 今年以来已完成雨水管网清疏7642公里、污水管网结构性检测232公里 [3] - 完工内涝治理项目24个,提升城市排水能力 [3]
“城市管家”张花萍:十载守桥传递“最后一米”杭州温度
杭州日报· 2025-05-12 03:05
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践 - 人行天桥作为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不仅承担交通功能,更是城市管理的重要节点 [1] - 中控管理员需监控设备运行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实现"最后一米"的贴心服务 [1][2] - 杭州通过"绣花功夫"式的精细化管理,将天桥值守与民生服务深度结合 [1][5] 城市服务岗位的工作内容 - 中控管理员需全天候关注电梯安全、防滑措施、特殊人群需求等细节问题 [2] - 工作内容包括主动介入突发事件,如疏导情绪失控者、救助流浪人员等 [3][5] - 服务范围从设备维护扩展到心理疏导、就业帮扶等综合性民生服务 [3][5] 城市志愿服务的扩展 - 以个人命名的"张大姐志愿服务队"3年内发展至100余人,覆盖天桥、河道等多类市政设施 [6] - 队伍成为杭州城管"天地行"志愿服务主力,开展秩序引导、文明劝导等服务 [6] - 服务内容升级包括无障碍设施操作指导、多语言翻译等国际化城市服务需求 [7] 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 - 通过柔性执法和主动服务改变传统城管形象,建立"城市大管家"新定位 [5] - 采用"隐于幕后+全年响应"与"主动作为+靠前一步"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1][5] - 典型案例包括G20峰会至亚运会期间形成的志愿服务规模化运作机制 [6]
智慧监管 绿色前行,济南“城管开放日”聚焦渣土全链条管理
齐鲁晚报网· 2025-04-29 10:26
新能源渣土车技术应用 - 常青树新能源科技实现100%新能源车辆覆盖 采用快速换电技术 单次换电仅需1.5分钟 [4] - 纯电动渣土车实现零排放和低噪音 每台车年减排36吨二氧化碳 相当于2亩阔叶林固碳量 [4] - 智能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超载、篷布覆盖等问题 有效减少扬尘污染和道路遗撒 [4] 智慧监管平台建设 - 济南建筑垃圾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四大场景应用:源头监控、途中抓拍、末端数据锁定、事件闭环处置 [5] - AI算法可识别14种违规行为 平台上线后渣土违规运输比例显著下降 [5] - 无人机巡查与地面检查协同 破解"覆盖难、取证难"问题 推动管理进入科技智能化阶段 [5] 全链条监管体系 - 源头实施三级治理体系 工地开工前需接受"渣土处置第一课"宣讲 [6] - 运输环节实行电子联单管理 通过GPS定位确保运输轨迹可追溯 [6] - 末端建立消纳场和装修垃圾处理厂 实现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利用 [7] 政企协同创新实践 - 轨道交通千佛山站TOD项目严格执行湿法作业、车辆密闭等措施 确保渣土运输全流程合规 [8] - 马头山生态修复工程采用"生态修复+资源处置+渣土消纳"模式 每日报送消纳台账实现全链条追溯 [8] - 交警部门实施运输路线审批制度 驾驶员违法超3次将取消运输资格 [7] 社会共治机制 - 市民巡访团认可智慧绿色治理模式 对城市环境改善信心提升 [10] - 城管部门通过开放日活动推动工作透明化 促进"无废城市"建设 [10] - 建立多方意见反馈机制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渣土管理优化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