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搜索文档
海南比科大洋浦校址迎来首批新生
海南日报· 2025-08-24 01:04
学校运营进展 - 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永久校址于儋州洋浦投用后迎来首批400余名2025级新生报到 [2] - 学校过渡期办学地址位于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 2025年8月中旬完成回迁至永久校址 [2] 办学模式与定位 - 作为第一所境外高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的大学 采用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实践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2] - 人才培养方向聚焦海南自贸港建设与中德企业用人需求 目标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及复合型人才 [2]
重温抗战校史 厚植家国情怀(深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8-23 22:30
西南联大办学历史与精神传承 -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南迁合组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迁往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 部分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历时68天从长沙步行抵达昆明[12] - 西南联大办学条件艰苦 教室为土坯墙铁皮顶 地面泥土轧成 雨天叮当作响 但师生精神振奋 以严谨态度治学 诞生杨振宁 李政道等杰出物理学家成果[13] - 西南联大培养学生科技报国担当 中国科学院院士等专家开展量子计算机 光电子技术等前沿学术报告 激励学生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13][14] 西北联大迁徙办学与教育体系构建 -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 北平大学 北平师范大学 北洋工学院等院校迁至西安组建西安临时大学 1938年因战局紧张迁往汉中 师生坐火车到宝鸡后徒步500多里到达城固 南郑 勉县三县六处坚持办学 后改称西北联合大学[16] - 西北联大迁徙途中翻越秦岭峭壁陡立 师生啃锅盔嚼咸菜 白天崎岖泥泞山路行军 夜晚留宿荒郊 但一路放歌坚持办学[16] - 1939年西北联大"一分为五"发展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等 为西北地区留下文理工农医师范完整高等教育体系[16] 中国人民大学红色基因传承 -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陕北公学 校风"忠诚团结紧张活泼" 师生物质条件艰苦但朝气蓬勃斗志昂扬 开展大合唱跑旱船扭秧歌等丰富活动[18][20] - 中国人民大学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赴延安开展抗战胜利80周年社会实践 与延安中学开展青春对话 共学历史共悟精神[20] - 两校坚持联学共建 从线上联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到延中学子北京研学 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要造就一大批革命先锋队"的办学精神[20][21] 同济大学李庄支教与校地互动 - 1940年同济大学第六次迁校落脚四川宜宾李庄镇 办学6年 医学院为百姓治愈"麻脚瘟" 工学院发电机让古镇有第一盏电灯[21][22] - 2006年以来100多名同济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重返李庄中学支教 发挥专业所长开设"同李讲堂" 分享德语 土木工程 广电编导等知识[22][23] - 开展"长江信帆"活动 数百封信笺从李庄到上海再返回 点亮学生梦想 同济校史讲解员到李庄讲解历史 李庄中学生到同济参加科普活动[24] 浙江大学湄潭茶产业合作 - 1940年浙江大学西迁贵州湄潭办学7年 农学院引进优质茶种和杭州龙井茶生产技术 奠定湄潭现代茶产业基础 与当地合办职校开设茶树栽培课程[25] - 浙大茶学系副教授去年往返杭州湄潭20多次 完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物标准样工作 产品在贵州茶博会亮相[25] - 2022年成立浙江大学湄潭茶业研究院 搭建乌龙茶品种与红茶工艺结合溯源系统及茶叶风味物质数据库 实现从靠人看茶到设备看数据的产业升级[25][26] 中山大学澄江医疗合作 - 抗战期间中山大学迁往云南澄江 校内党组织成为澄江第一个中共党支部 学生社团推出《最后一滴血》等爱国剧目唤醒民众支援抗战[28] - 去年10月云南省与中山大学共建玉溪市中山医院 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 引进中山一院12名学科带头人10名银龄医师[29] - 中山一院牵头完成5台高难度腹腔镜胃肠微创手术 超4300名外科医师在线观摩 派驻专家指导当地年轻医生提升团队服务水平[29]
1.05亿元!苏州大学采购大批仪器
仪器信息网· 2025-08-23 03:58
采购计划概述 - 苏州大学发布11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预算总额达1.05亿元[2][3] - 采购计划涵盖高通量荧光成像系统、通感融合光网络传输系统、超高真空拉曼系统、600MHz固体宽腔核磁共振波谱仪等高端设备[3] - 所有设备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年8月[3][8] 重点采购设备详情 - 多功能STM-AFM显微镜:集成扫描隧道显微术与原子力显微术 用于原子级形貌成像及材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分析[4] - MALDI TOF/TOF质谱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与双飞行时间技术 适用于蛋白质组学、微生物鉴定及药物研发领域[5] - 600MHz固体宽腔核磁共振波谱仪:专用于固态样品原子级结构分析 在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具有关键作用[6] 采购清单及预算分配 - 通感融合光网络传输系统预算最高达1360万元 其次为C1350AI-2/D型柔性材料真空复合智能制备系统2340万元[8] - 600MHz固体宽腔核磁共振波谱仪预算1900万元 放化分析系统1760万元 放射成像系统660万元[8] - 附属儿童医院高通量荧光成像系统预算460万元 光网络交换系统640万元 超高真空拉曼系统120万元[8] 学校科研实力背景 - 苏州大学位列U.S. News 2024世界大学排名全球第317位 中国内地高校第38位[9] - 1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其中化学、材料科学等5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10] - 纳米科学技术学院为国家首批17所试点学院之一 培养8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0] 科研平台与产学研合作 - 拥有30个博士后流动站和3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 - 重点实验室包括省部共建纺织与服装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等[11][13][19] - 与华为、中芯国际、药明康德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 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20]
依托专业资源,丰富公共文化(文化中国行·视线)
人民日报· 2025-08-22 22:14
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 - 高校博物馆是由高等学校利用收藏的文物、标本、资料设立的社会公益性组织 旨在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 近年来成为假期热门打卡地并发挥专业化公共文化服务作用 [2] - 高校博物馆依托学术资源 逐渐成为校园里的第二课堂 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2] 红色教育资源整合 -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作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校内校外和线上线下多元途径举办30余场西迁主题展览 挖掘2000余件展品与史料结合重现历史场景 [3][4] -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珍藏陈独秀等人13封信件涉及《新青年》独立办刊事件 哈尔滨华德学院分馆讲述八女投江故事 高校通过红色资源引领学生弘扬民族精神 [4] 科研与文化遗产保护 - 四川大学博物馆现有历史人文类文物8万余件 在书画陶瓷美术雕刻收藏最具特色 依托学校科研优势与考古学民族学研究同步发展 [5] - 该馆记录1934年三星堆月亮湾遗址科学发掘的发掘日记地层图器物图等资料 展厅通过动态投影复原探沟场景 让观众身临其境回到发掘现场 [5] - 高校博物馆通过学者视角和学科维度精选展品 构建可看可听可闻可触的综合性展陈体系 增强青年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6] 文化传承与展览创新 -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举办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 呈现200余件套绘画珍品图像与传世文献 系统展示元代绘画维度 [6] -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收藏丰富中华各民族文物 包括黎族几何纹服饰和赫哲族鱼皮衣 使专业学习能通过实物印证抽象文化概念 [6] - 高校博物馆能吸收科研人员最新研究成果反哺陈列展览 在藏品来源多样全面的基础上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特点 是青少年研学启发创新思考的理想课堂 [6] 专业教学与科技创新 -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8300平方米展厅通过4个主题展区呈现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历程 包括镇馆之宝北京一号轻型旅客机 [8] - 北京一号由1400余名师生在1958年奋斗100多个昼夜从设计图纸到实现翱翔 铸就空天报国不畏艰险敢为人先的精神丰碑 [8] - 电子科技博物馆系统收藏1.5万件中国电子科技发展藏品 其中梦兰12英寸笔记本电脑装配中国自主研发龙芯CPU 代表芯片技术重要突破 [9] 教育功能拓展 - 高校博物馆通过现场教学辅助专业学习 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院长在博物馆内讲授航空航天概论课 学生围绕歼10A战斗机记录技术细节 [9] - 冯如三号无人机由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大一新生设计制作 实现持续飞行100小时打破世界纪录 激发年轻人责任担当 [8][9] - 高校博物馆展览需具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 同时满足教学科研要求和社会公众好奇心 与社会博物馆相比更侧重专业学习辅助功能 [9]
南开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
中国新闻网· 2025-08-22 14:12
中新网天津8月22日电 (记者 孙玲玲)22日,南开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卓越工程人才产教 融合培养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同期举行。来自政府部门、合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一 堂,共议卓越工程人才创新培养。 22日,南开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成立,卓越工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研讨会同期举行。(南开大学 供 图) 据悉,南开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筹备成立以来,国内多家业内领军企业大力支持学院建设发展。目前, 已有12家企业加入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会,携手打造具有南开特色的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仪式上,南 开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与各理事单位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 据介绍,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促进产教与科教深度融汇,南开大学于 2024年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学院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基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构建起"一二三 四"培养新范式——以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为精神引领,通过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双轮驱动"破解工程教 育痛点,依托"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三重模式打破学科、校企、校际界限,重点聚焦新材 料、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四大领域,借助全链条机制重构与AI赋能提升 ...
1.14亿元!中国药科大学采购大批仪器
仪器信息网· 2025-08-22 03:58
导读: 近日,中国药科大学发布多批政府采购意向,仪器信息网特对其中的仪器设备品目进行梳理,统计出26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预算总额达1.14亿元。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近日, 中国药科大学发布 2 6 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 1 . 1 4 亿 元,涉及小动物三维光学活体成像仪、小动 物活体原位细胞动态分析成像、小动物辐照仪、小动物近红外Ⅱ区成像仪、全场景显微成像分析平台、小动物核磁共振 成像系统等,预计采购时间为2 0 2 5年 6 ~ 11 月。 部分采购仪器: 小动物三维光学活体成像仪 小动物三维光学活体成像仪是一种先进的生物医学研究设备,主要用于在活体状态下对小型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 进行非侵入性、实时的光学信号三维成像。该技术结合了二维平面成像与三维断层重建算法,能够精确定位发光或荧光 信号在动物体内的空间分布,广泛应用于肿瘤学、免疫学、干细胞研究、药物开发和基因表达分析等领域。 小动物辐照仪 小动物辐照仪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对细胞、细菌、组织器官及小型实验动物(如小鼠)进行精确辐射照射的设备 ...
苏州市政协科技型企业家委员走进苏大
苏州日报· 2025-08-22 00:29
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 市政协组织科技型企业家委员调研苏州大学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以助推名城名校融合发展[1] - 苏州大学着力打造校地合作与校企融合发展共同体 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转型需求[1] - 企业家委员围绕校企合作平台搭建 产学研深度融合及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等话题交流发言[1] 高校功能定位与发展成果 - 苏州大学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取得显著成绩 其教育科技人才功能对全市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石作用[1] - 市政协肯定苏州大学发展成果 强调需更好发挥高校功能支撑本市1030产业体系建设[1] 政协调研建言方向 - 市政协将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需求对接等关键问题开展调研建言[1] - 组织政协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深入高校与企业实地调研 针对校地融合发展的困难提出可操作性建议[1]
南航“星眸载荷”一举斩获“研电之星”
南京日报· 2025-08-21 23:59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公司自主研发的"星眸载荷"是我国首个基于天基计算的北斗导航地面辐射源在轨定位装置 实现2公里射频锁定、36米遥感精标和3分钟星上解算 [1] - 创新设计"三合一神探"系统 集成射频追踪、图像匹配和天基计算三大功能 其中"微目标慧眼"运用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小目标检测与遥感图像匹配定位 [2] - 首次在载荷中部署国产龙芯处理器云系统 运算能力达每秒1千亿次 [2] 研发历程与挑战 - 项目从获批到发射仅用一年半时间 团队辗转南京、北京、海南、济宁、西安5地开展联调联试及环境试验 [2] - 首次无人机飞行定位试验因环境开放性导致测量数据异常而失败 团队通过2-3天问题排查最终通过剔除异常值实现成功定位 [3] - 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测试期间遭遇超强台风"摩羯" 团队成员在台风后次日即顶着40℃高温徒步10公里往返试验场地 持续10天在无水电条件下完成测试任务 [4] 项目成果与团队构成 - 项目从全国40余个候选方案中脱颖而出 成为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搭载的4个载荷之一 [1] - 载荷在轨运行期间传回大量宝贵数据 完全达到预期监测目标 [4] - 研发团队涵盖本硕博多学历层次 年龄跨度从60后到00后 由李广侠教授担任总指挥 程剑教授任总设计师 宋晓勤老师负责技术指导 [4]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创新
新华日报· 2025-08-21 21:33
AI赋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观点 - 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工具与生态,通过智能筛查、信息整合、过程干预、效果评估与心理素养提升五大关键环节构建多维度系统化服务 [1][10] - 教育部于2025年3月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标志着我国教育体系迈入AI深度赋能新阶段 [1] - 当前高校普遍面临学生规模庞大、心理问题识别困难、专业师资不足等现实困境,传统心理服务模式难以应对大体量学生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1] AI赋能实践路径与创新模式 - 智能筛查与风险预警: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微表情分析等多模态技术实现无感知动态化数据采集,显著提高筛查时效性与覆盖面 [2] - 多源信息整合与个性画像:整合学习表现、出勤情况、社交活跃度、心理测评结果等数据建立动态心理画像,实现持续跟踪与精准分类 [2] - 过程干预与智能陪伴:通过在线心理辅导平台和校园智能聊天机器人提供24小时基础陪伴服务,结合VR/AR技术开展沉浸式训练课程 [3] - 动态评估与反馈评估:对干预前后学生状态进行数据追踪与指标监测,生成量化评估报告提升干预持续性与针对性 [3] - 心理素养个性化培育:借助AI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通过算法推送机制根据学生心理标签推荐个性化教育资源 [4] 面临的核心挑战 - 伦理与数据安全:需收集大量学生隐私数据包括心理测评结果和行为数据,存在泄露和滥用风险 [6] - 系统误判与技术偏差:个体情绪状态具有高度复杂性与主观性,算法可能产生误判且存在系统性误差 [6] - 技术工具泛用化倾向:过度依赖系统判断可能弱化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削弱面对面心理支持的深度与温度 [7] 发展建议与实施路径 - 完善技术数据伦理规制:制定AI心理服务制度框架,建立数据采集合规标准并实施严格伦理审查流程 [8] - 构建多维度协同响应机制:推动心理中心与信息化管理部门、保卫处、教务处等职能单位形成常态化合作 [8] - 强化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人文温度:将技术优势与人文关怀有机融合,防范技术过度依赖造成的去人性化倾向 [9] - 提升心理育人队伍数智素养:加强辅导员、专职心理教师与技术人员的协同发展培养,提升数据素养与技术敏感性 [9]
构建“三位一体”精准帮扶体系 助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新华日报· 2025-08-21 20:57
专业优化体系 - 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引擎,但高校学科设置与产业需求间存在"代际差",部分专业难以匹配市场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求 [2] - 东南大学聚焦集成电路等国家战略性领域,通过增设微电子学院、与华为共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平台,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提升至92% [2] - 比亚迪斥资30亿元设立教育慈善基金,联动35所高校定向培育新能源技术人才,通过"订单式"育人模式缩短培养周期 [2] - 中国科技大学以"科教融合"为核心理念,将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等特色班培养3113名高科技人才,96.2%进入科研院所或头部企业 [3] 社会供给体系 - 江苏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将实习表现、项目成果纳入评价,毕业生就业率同比提升11% [4] - 浙江对赴山区就业毕业生给予最高10万元安家补贴,并将基层服务年限折算为大城市落户积分 [4] - 广东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中小企业吸纳毕业生给予每人1.5万元补贴 [4] - 教育部"24365"平台提供全时化、智能化服务,累计促成超300万次有效对接,与人社部"就业在线"、国聘网等平台联动降低供需对接成本 [4] 能力帮扶体系 - 用人单位对"跨领域学习能力""数字化素养"的需求较五年前增长2倍以上 [6] - 复旦大学从大一开始开设生涯课程,接受系统指导的学生求职自信心提升37%,岗位适配度提高29% [7] - 浙江大学将通用能力嵌入专业课考核,建筑学专业以"老旧社区改造"为课题,企业评委打分占比达50% [7]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立"双创学分银行",近三年催生127家科技型企业,形成"以创带就"的良性循环 [7] 就业市场背景 - 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攀升,面临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双重考验,新兴产业"一才难求"与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遇冷"并存 [1]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推动构建高校专业、社会岗位、个人能力"三位一体"精准帮扶体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