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销售

搜索文档
广州市天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销售环节抽样检验实物质量不合格产品信息(2025年第3期,总第97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11 08:34
食品抽检不合格信息 - 广州佳味餐饮服务有限公司销售的芥蓝检出虫螨腈含量0.35mg/kg,超出标准值≤0.1mg/kg [2] - 广州市高德美居置业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销售的三赢牌话梅铅含量1.34mg/kg,超出标准值≤0.8mg/kg [2] - 华南理工大学食堂销售的竹升面检出苯甲酸钠1.96g/kg,标准规定不得使用 [2] -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食得欢粮油日杂店销售的干辣椒二氧化硫残留量3.40g/kg,标准规定不得使用 [2] -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洪发日杂店销售的干黄花菜二氧化硫残留量2.00g/kg,超出标准值≤0.2g/kg [2] - 广州市天河区长湴经济发展公司陈凤婵销售的葱检出毒死蜱含量0.11mg/kg,超出标准值≤0.02mg/kg [2] - 广州市天河区石牌光哥蔬菜档销售的山药检出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含量1.04mg/kg,超出标准值≤0.3mg/kg [2]
筑牢食品安全“云端防线”
经济日报· 2025-06-06 21:45
行业趋势 - 2023年我国网购食品交易规模已突破万亿元,成为食品消费的重要增长点 [1] - 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将食品采购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消费习惯发生变化 [1] 行业问题 - 网购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损害消费者权益并阻碍行业健康发展 [1] - 某品牌咖啡造假案中,标价69元的冒牌咖啡粉实际成本仅五六元,暴利驱使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1] - 网络交易虚拟化、跨地域的特性使违法经营主体更易隐藏,交易链条涉及多环节导致监管盲区 [2] - 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兴业态快速迭代,传统监管技术相对滞后 [2] - 现行法律法规对食品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不足,难以形成足够威慑 [2] 解决方案 - 需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协同治理新格局,加快智慧监管体系和跨部门监管协调机制 [3] - 网络空间应作为重点监管领域,平台需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3] - 加强跨区域执法协作与信用监管,倒逼经营者规范行为 [3] - 网络食品销售平台需严格审核商家资质,加强商品信息管理 [3] - 企业应诚信经营守住食品安全底线,消费者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行业展望 - 数字经济时代需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消费者买得方便且放心 [3] - 食品安全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 [3]
上海市青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第8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6 08:45
食品安全抽检结果 - 本次抽检共计153批次 其中合格142批次 不合格11批次 不合格率为7.19% [2] - 不合格产品涉及餐饮具、农产品等类别 主要问题为农药残留超标和卫生指标不达标 [2] 不合格产品详情 农产品类 - 进口甜香蕉检出噻虫嗪0.0493mg/kg 超标146.5%(标准≤0.02mg/kg) 涉及美团鲜而廉生鲜超市 [2] - 龙眼二氧化硫残留量0.320g/kg 超标540%(标准≤0.05g/kg) 涉及美团亨正果品店 [2] - 泥鳅恩诺沙星含量269μg/kg 超标169%(标准≤100μg/kg) 涉及美团胖姐水产店 [2] - 大葱噻虫嗪含量0.724mg/kg 超标141.3%(标准≤0.3mg/kg) 涉及美团新鲜到家店 [2] - 河鲈鱼检出甲硝唑3.74μg/kg(标准不得检出) 涉及饿了么菜领先门店 [3] 餐饮具类 - 5家餐饮单位餐具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包括赵屯小学食堂(0.0865mg/100cm²)等 [2][3] - 以洛饮品店餐具检出大肠菌群(标准不得检出) [2] 合格产品概况 - 142批次合格产品覆盖农产品、肉制品、调味品等 包括双汇猪肉、德佳肉类香肠等品牌产品 [4][5][6][7][8] - 农产品合格案例涉及永辉超市多宝鱼、鲲翔实业鲈鱼等 检测结果符合标准 [6][7] - 调味品合格案例包括恒泉香醋、良友海狮大豆油等 质量指标达标 [8] 涉及企业 - 美团平台涉及4起不合格案例 包括鲜而廉、亨正果品等商户 [2] - 饿了么平台涉及1起不合格案例 为菜领先门店 [3] - 双汇食品、德佳肉类等企业的相关产品经检测合格 [6][8]
广东省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监督抽检信息通告(2025年第13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19 08:09
食品抽检总体情况 - 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六大类食品共127批次,合格122批次,不合格5批次,合格率96.06% [2] - 抽检类别包括餐饮食品、调味品、糕点、食用农产品、蔬菜制品和饮料 [2] 不合格产品详情 餐饮食品 - 中山市坦洲镇锦绣春满苑2座85号B区玉螺沁食店消毒餐具检出大肠菌群50cm²(标准不得检出)[2] - 中山市横栏镇华弟包子店馒头检出甜蜜素0.982g/kg(标准不得使用)[2] - 中山市沙溪镇港园村康乐中路72号集味餐厅红辣椒粉检出二氧化硫残留量1.27g/kg(标准不得使用)[2] 糕点 - 中山市老麦先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原味吐司(160g/包)菌落总数检测值达1.9×10⁶ CFU/g(标准n=5,c=2,m=10⁴,M=10⁵ CFU/g)[2][3] 食用农产品 - 中山市沙溪镇新濠路66号金保达市场1楼A2卡水产品档泥鳅检出恩诺沙星208μg/kg(标准≤100μg/kg)[3] 合格产品供应链分析 调味品供应链 - 中盐东兴云梦制盐有限公司供应的加碘盐覆盖中山市东区、三角镇等多个区域 [6][7][8] - 广盐集团通过佛山供应链公司向中山市南头镇、小榄镇等区域分销澳洲海盐、青海湖盐等产品 [7][8] 餐饮连锁企业 - 中山市雄泰食品有限公司向黄圃镇供应黑米糕、农家小米糕等糕点产品(230g/包)[8] - 中山市明琪达食品有限公司向三角镇供应合桃酥等传统糕点 [8] 特色餐饮原料 - 广州市胜龙食品有限公司的花椒调味油(265mL/瓶)通过白云区供应链进入中山市西区餐饮店 [8] - 重庆市树上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山胡椒油(400mL/瓶)进入中山市东凤镇、西区餐饮终端 [8][9]
北京发布“五一”食品安全提示:企业应防范冷藏食品等“脱冷”
新京报· 2025-04-30 03:39
食品安全监管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向全市18.5万户食品销售经营主体发出"五一"节日期间食品安全风险提示,督促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1] - 要求食品销售经营者严格做好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工作,不得购进、销售或使用腐败变质、有毒有害、超过保质期限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食品 [1] - 所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需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每日上岗前进行健康检查 [1] 季节性风险防控 - 针对夏季气温升高,提示企业保持适宜的食品贮存条件,销售豆制品、凉菜等高危易腐食品时需采取冷藏措施 [1] - 防范有冷藏、冷冻保存要求的食品出现"脱冷"现象 [1] 旅游景区食品销售 - 针对"五一"期间游客聚集,要求旅游景区食品销售企业严格规范经营行为,不得对食品进行虚假宣传 [1] - 需保持环境整洁卫生,遇食品安全风险问题立即下架暂存问题食品并配合调查 [1] 现场制售食品风险防控 - 不同品类的食品原料应在专用清洗池中清洗,不得混用 [2] - 食品原料生、熟分开存放,无密闭容器的需加盖保鲜膜 [2] - 需缩短成品、半成品在常温环境的存放时间,未销售完的食品应及时冷藏或冷冻存放 [2] - 餐用具需严格清洗消毒,确保洗碗机、消毒柜正常工作,消毒后的餐用具存放在消毒柜或保洁柜中 [2]
国务院食安办:各地加强“五一”和端午期间食品安全工作
快讯· 2025-04-29 00:11
食品安全监管强化 - 国务院食安办要求加强"五一"、端午节假日期间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环节监管[1] - 重点监管对象包括米面油、肉蛋奶等大宗食品生产企业及大型食品销售连锁企业、食品批发企业、商场超市[1] - 餐饮服务环节重点监管连锁餐饮服务企业、集体用餐配送企业、中央厨房、学校食堂等[1] 重点监管领域 - 旅游景区、商业区、车站、码头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被列为重点监管场所[1] - 网络餐饮被列为重点监管业态[1] - 将组织开展粽子等节日热销食品专项抽检[1] 监管措施 - 对抽检不合格食品及时开展核查处置[1] - 依法依规从严从快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处罚到人[1] - 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 消费者权益保护 - 及时发布节日相关食品安全消费提示[1] - 做好反食品浪费宣传引导[1] - 及时受理和处置消费者投诉举报[1]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保持线上线下同标同质
新京报· 2025-04-09 10:21
食品安全监管新规 - 当前食品安全风险已从线下扩展到线上,电商平台快速发展带来外卖、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模式,同时伴随保质期"云篡改"、资质证明"PS化"、农产品"美颜直播"等新风险 [1] 网络食品销售主体责任 - 网络交易平台需设立专门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或专职人员,严格审查入网销售资质,规范信息公示及销售行为管控 [2] - 主播及服务机构需依法查验推荐食品,广告参与者需合规设计发布食品类互联网广告 [2] - 食品生产经营者需确保线上线下同标同质,明知产品违法未处置将担责 [2] 协同治理机制 - 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农业农村、工信、网信等多部门明确直播带货、私域电商等新业态治理要求,加强信息监测与协查处置 [2] - 强化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衔接,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2] 政策预期效果 - 新规将显著提升线上食品安全治理效能,遏制无证经营、篡改保质期、虚假宣传等乱象 [2]
上海消保委调查100个直播间:100件宣称功效食品中,69件涉误导
澎湃新闻· 2025-03-26 05:28
直播带货食品行业调查结果 核心发现 - 上海市消保委调查100个直播间发现69件宣称功效的食品存在消费者信息误导行为,占比69% [1] - 误导行为主要集中在降糖类、跨境功能类、跨境婴幼儿食品及含"神奇成分"的食品四大类别 [2][4][6][7][9][11][16][18][19][21][22] - 专家组判定相关产品宣称的疗效缺乏科学依据,部分成分违反国内婴幼儿食品添加剂标准 [6][18][22] 平台与产品表现 平台分布 - 问题直播间集中在抖音、快手、淘宝、小红书四大平台,抽样比例均等 [2] - 平台平均得分排名:淘宝7.56分 > 快手7.33分 > 小红书7.23分 > 抖音6.87分 [23] 产品属性差异 - 国内生产销售产品平均分7.39分,跨境销售产品平均分6.74分 [23] - 乳制品类得分最低仅3.5分,饮料类最高达8.9分 [23] 典型违规案例 降糖类食品 - 案例1:主播宣称"控瑭金方胰腺低聚肽复合片"可使高血糖患者停药,专家组认定配料成分无法替代药物治疗 [4][6] - 案例2:"多酚稳糖固本片"暗示可逐步替代二甲双胍和胰岛素,违反医学伦理 [7][6] 跨境功能食品 - 案例3:直播间贬低痛风药物非布司他,宣称"BISPIT GOUT RELIEF"产品可治本,实际产品标注"不用于治疗任何疾病" [9][7] 跨境婴幼儿食品 - 案例4:含国内禁用菌种的益生菌产品宣称适用于0岁新生儿 [11][18] - 案例6:含草莓香精的藻油DHA产品违反GB 2760标准关于婴幼儿食品添加剂的规定 [16][18] 虚假成分宣传 - 案例7:"结康素TM压片糖果"宣称含太空灵芝和槲皮素,实际未检出槲皮素且太空育种功效未经临床验证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