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节能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东望时代: 浙江东望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为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2 16:23
担保基本情况 - 公司为控股子公司浙江正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总额7000万元人民币的担保,包括与浦发银行签署的5000万元最高额保证合同和与杭州联合银行签署的2000万元最高额保证合同[1] - 本次实际新增担保金额为3000万元,其中浦发银行合同实际新增1000万元,杭州联合银行合同新增2000万元[1][2] - 担保后实际为正蓝节能提供的担保余额达到11000万元[1] 被担保方情况 - 被担保方浙江正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公司持股比例为96.13%[1][2] - 该公司2023年资产总额39865.89万元,净资产20886.63万元,营业收入17457.03万元,净利润5036.57万元[2]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节能技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等业务[2] 担保协议主要内容 - 浦发银行合同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本金最高5000万元,以及利息、罚息、违约金、实现债权费用等全部债权[3] - 杭州联合银行合同担保融资债权本金最高2000万元,涵盖利息、复息、罚息及实现债权费用等[5] - 两项合同保证期间均为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三年[4][5] 内部决策程序 - 担保事项已经公司第十二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及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7] - 本次担保属于公司2025-2026年度对外担保计划中15000万元授权额度范围内[1] 累计担保情况 - 截至公告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5.27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0.70%[1][7] - 其中为控股子公司担保总额1.50亿元,占净资产的5.89%[7] - 公司逾期担保余额2.81亿元,前期代偿原控股股东关联方金额6.12亿元尚需追回[1][7]
泰兴农商银行:双挂钩贷款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江南时报· 2025-08-01 00:40
绿色金融创新 - 泰兴农商银行发放全市首笔500万元"碳减排量+能效提升率"双挂钩贷款,贷款利率较常规水平降低28个BP [1] - 贷款模式依据企业"碳减排量"和"能效提升率"双指标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能效越高、碳减排效果越显著的企业可获得更优贷款条件 [2] - 该模式形成"技术升级—节能降碳—融资优惠—再投入研发"的良性循环 [2] - 银行计划推动绿色金融从"单一产品供给"向"全生态赋能"升级 [2] 企业案例 - 获得贷款支持的节能科技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拥有26项专利,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超2亿元 [1] - 企业业务涵盖节能产品研发及特种设备制造,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 [1] - 企业生产流程无重污染环节,环保指标全面达标 [1] - 企业计划将节省的融资成本投入新型节能设备研发 [1] 行业趋势 - 绿色金融服务模式整合企业煤、电、水、气等核心能耗数据建立量化评价体系 [2] - 国家"双碳"战略推进背景下,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差异化绿色信贷产品 [2] - 绿色金融创新正转化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2]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 共筑大湾区发展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5:54
会议背景与参与方 - 2025年第三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由广东省贸促会等机构主办,惠州市贸促会承办,120名代表参会包括57家机制成员单位及政府机构代表[1] - 会议机制自2024年启动后已在广州南沙、香港等地召开四次,推动三地企业规则对接与产业合作[3] - 会前组织考察大亚湾区新兴产业链,参访敏华家具和洲明科技两家千亿级产业生态代表企业[3] 政府与机构战略方向 - 广东省贸促会提出未来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及未来产业布局[4] - 惠州市强调以产业平台、交通体系、科创能力等六大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6] - 中国欧盟商会指出大湾区融合可双向利用中欧资源,欧洲企业可借助中国供应链服务全球市场[9] 产业协同与科技创新路径 - 广东高智研究院倡议构建政府-企业-高校六位一体创新体系,借鉴旧金山、东京经验打造"两廊两点"科创布局[7] - 澳门纺织商会建议优化区域分工(珠三角制造/香港品牌/澳门推广),建设数字供应链并开发新材料[7] - 香港贸发局提出以AI产业链协同打造"港澳研发-广东制造-全球销售"新范式[7] - 洲明科技2023年实现LED显示屏、租赁屏及XR虚拟拍摄三项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完成向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9] 企业实践与挑战 - 敏华家具依托大亚湾基地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未来聚焦产品创新与智慧零售战略[9] - 九惠制药指出中医药国际化面临知识产权保护困境,呼吁构建专利保护网与协同机制[7] - 香港厂商联合会强调三地制度文化差异是协同难点,需创新政策解读方式[9] 后续行动计划 - 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计划于2025年9月在广州举行,由三地政府共同主办[10] - 会议机制将持续深化规则对接与产业协同,塑造开放包容的大湾区工商文化[12]
2025年广东省节能宣传周启动 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突出成效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24 07:58
广东省节能宣传周启动 - 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增效,焕'新'引领",广东省启动仪式在广州市举行[1] - 2024年广东省以占全国7.2%的能源消耗支撑了10.5%的经济总量,能耗强度保持全国领先[1] - 广东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1] 节能项目合作与技术应用 - 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格力电器、美的暖通牵头8家单位联合申报用能设备更新项目,签约投资额超2亿元[1] - 广东省节能中心发布13个优秀项目的《广东省先进节能技术应用典型案例(第二批)》[2] - 华为数字能源、美的楼宇科技等企业展示最新节能技术和装备产品模型[2]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 -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指出高效低成本绿色氢电联产技术对工业领域绿色转型的重要作用[2] - 广东省积极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先进节能技术不断涌现[2] - 节能宣传活动将持续1个月,传播"粤节能 粤美好"理念,调动全民参与节能降碳[3]
投资超2亿元 广东用能设备领域联合申报储备项目签约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07:09
广东省节能宣传周活动 - 2025年广东省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广州举行 同步签约用能设备领域联合申报储备项目 投资额合计超过2亿元 [1] - 2024年广东省以占全国约7.2%的能源消耗支撑了全国约10.5%的经济总量 绿色低碳发展成效突出 [1] - 广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由南方电网综合能源 珠海格力电器 广东美的暖通牵头 联合8家单位打包用能设备更新项目 [1] 节能技术发展 -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指出新技术引领是节能降碳关键 高效低成本大规模绿色氢电联产技术等能源新技术将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发挥重要作用 [1] - 广东省节能中心发布包含13个优秀项目的《广东省先进节能技术应用典型案例(第二批)》 展示节能技术应用成效 [2] - 广东省节能中心主任许葆青表示典型案例评选旨在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 帮助技术与市场对接 [2] 节能科技展示 - 会场设置广东省节能成果成效展览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 美的楼宇科技等企业展示最新节能技术和装备产品模型 [2] - 广东省能源局表示今年节能宣传周活动将持续超过1个月 传播"粤节能粤美好"理念 [2]
“优”无止境“营”未来
辽宁日报· 2025-05-13 01:46
营商环境核心转变 - 辽宁营商环境发生重大转变 经营主体活力与招商引资引力显著提升[7] - 2024年经营主体增长3.1% 活跃度首次超过全国水平[4] - 2024年一季度全省招商引资同比增长19.8%[5] 信用体系建设 - 获国家13个部委单位评定国家级信用奖项16项 信用领域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8] - 2024年依法依规帮助6.8万家经营主体修复信用 2024年以来1.5万余户经营主体主动完成信用修复[8] - 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共享 同步修复信用数据4万余条[8] 法治环境优化 - 设立128个涉企行政复议服务点 构建快立快审快结绿色通道[10] - 2024年新收涉企复议案件1241件 依法纠正违法行政行为231件[10] - 全面清理33万余件现行有效法规政策 消除企业隐性壁垒[10] 政务服务改革 - 县级以上政务服务中心进驻窗口和工作人员平均缩减57.2%和51.2%[11] - 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率超过90% 77%政务服务中心实现无差别受理[11] - 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累计办理业务超过3.3亿件 辽事通平均每月300余万人在线办理业务[13] 招商引资与企业发展 - 2024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206家 高新技术企业1625家 雏鹰瞪羚企业940家[15] - 2024年建设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2.8% 其中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8.2%[15] - 2024年全省实际到位内资同比增长14.6%[15] 金融支持政策 - 202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2万亿元 全年实际新增贷款同比多增[17] - 2024年一季度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454亿元 创近6年同期最高 同比多增336亿元[17] - 出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2条等政策组合拳[17] 创新服务模式 - 推行免申即享政策 通过政策库企业库双向匹配机制自动兑现企业奖补[16] - 用地审批模块化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特别案例 审查环节由逐级上报变为县级直报[12] - 沈阳中欧班列运行体系创新 开行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经验获国家发改委全国推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