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

搜索文档
建筑行业2025年中报综述:规模下降业绩承压,经营现金流有改善
长江证券· 2025-09-07 11:43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 维持[10] 核心观点 - 建筑行业2025年上半年收入业绩承压 但盈利能力相对稳定 经营现金流有所改善[2][6][19] - 全行业收入下滑5.57%至39639.92亿元 业绩下滑5.18%至938.27亿元 但业绩降幅较2024H1收窄5.6个百分点[21] - 行业毛利率下降0.12个百分点至10.09% 但归属净利率微增0.01个百分点至2.37%[27] - 经营现金净流出减少144.56亿元至4872.31亿元 收现比提升6.3个百分点至95.29%[37] - 子行业表现分化 石油工程和化学工程实现正增长 国际工程和基建下滑明显[7][2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H1全行业营业收入39639.92亿元 同比下降5.57% 降幅较2024H1扩大2.01个百分点[21] - 归属净利润938.27亿元 同比下降5.18% 降幅较2024H1收窄5.6个百分点[21] - 单季度看 2025Q2收入20275.91亿元 同比下降5.12% 净利润463.59亿元 同比下降2.87% 降幅均有所收窄[22] - 毛利率10.09% 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 期间费用率5.69% 同比上升0.02个百分点[27] - 资产+信用减值损失率0.65% 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 支撑净利率微升[27] - 垫资规模继续增加 (应收账款及票据+存货及合同资产+长期应收款+其他非流动资产)/总资产比例达58.61% 较年初上升1.93个百分点[31] - 资产负债率77.37% 较年初上升0.58个百分点 有息负债率30.61% 较年初上升2.07个百分点[42] 子行业表现分析 - 收入表现:2个子行业收入上升 8个下滑 其中国际工程(-26.77%)、装饰(-22.92%)、专业工程(-17.26%)、园林(-13.65%)降幅超10%[48] - 业绩表现:6个子行业净利润上升 4个下滑 石油工程增长13.38% 国际工程(-24.15%)和基建(-13.17%)降幅较大[52] - 盈利能力:7个子行业毛利率上升 国际工程(15.14% +3.26pct)、园林(10.17% +3.23pct)、石油工程(17.13% +2.66pct)改善明显[55] - 现金流:半数子行业经营净现金流改善 国际工程(-20.85亿元 +32.25%)、房建(-1098亿元 +24.74%)、专业工程(-226.76亿元 +21.64%)改善幅度超20%[8] - 具体子行业表现: - 房建:收入下滑但业绩稳定 受益需求结构多元和化债带来的减值冲回[7][20] - 基建:收入业绩双降 业绩降幅快于收入 行业竞争加剧[7][20] - 钢结构:收入业绩小幅增长 主要依靠资源业务放量 主业受下游投资偏弱影响[7][20] - 国际工程:收入业绩明显下滑 受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投资类业务承压[7][20] - 石油工程:收入稳定 业绩双位数增长13.38% 因工作量饱满和服务价格上升[7][20][52] - 化学工程:收入业绩个位数增长 受益煤化工业务增量[7][20] - 工程咨询:收入业绩稳中略降 因下游投资需求偏弱[7][20] - 专业工程:收入业绩双降 业绩降幅更大 受房建业务拖累[7][20] - 园林:业绩亏损但已减亏 受需求疲软和融资不畅影响[7][20] - 装饰:已减亏 受房地产调控和下游客户风险影响[7][20] 投资建议 - 看好稳增长+新质生产力+优质成长龙头三条主线[9] - 稳增长主线推荐中国化学、四川路桥、中国交建、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央国企[9] - 建筑+科技主线推荐洁净室领域的圣晖集成、亚翔集成、柏诚股份 以及涉及矿产资源的中国中冶[9] - 优质成长龙头关注鸿路钢构经营拐点和志特新材AI for Science拓展[9]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张洪山接受审查调查
新浪财经· 2025-09-01 00:42
公司人事变动 -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洪山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1] - 张洪山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石化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1]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于9月1日通报该消息 [1]
【光大研究每日速递】20250823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8-23 00:06
中油工程 - 2025H1营业总收入363亿元 同比增长12.2% 归母净利润4.7亿元 同比下降10.9% [5] - 背靠中国石油集团资源优势 受益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石化行业对外合作深化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8亿元/8.25亿元/9.29亿元 [5] 许继电气 - 2025H1营收64.47亿元 同比下降5.68% 归母净利润6.34亿元 同比增长0.96% [5] - 直流输电系统业务显著放量 受益于特高压建设持续推进 [5] - 国际业务持续突破 海外市场拓展取得进展 [5] 同飞股份 - 数据中心液冷需求提升 液冷技术成为数据中心温控最优解决方案 [5] - AI大模型迭代推动算力需求大幅增长 算力中心向绿色低碳发展 [5] - 液冷温控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极 [5] 东华测试 - 2025H1营业收入2.83亿元 同比增长2.44% 归母净利润0.76亿元 同比增长2.80% [7] - 结构力学系统与电化学工作站业务经营稳健 [7] - 重点开拓人形机器人领域 技术积累深厚 [7] 中微公司 - 预计2025H1营业收入49.61亿元 同比增长43.88% [7] - 预计归母净利润6.8-7.3亿元 同比增长31.61%-41.28% [7] - 积极构建平台型公司 业绩保持高速增长 [7] 天融信 - 2025H1营收8.26亿元 同比下降5.38% 归母净利润-0.65亿元 同比亏损收窄(上年同期-2.06亿元) [7] - 2025Q2营收4.91亿元 同比增长8.72% 归母净利润370万元 实现单季度扭亏 [7] - 智算云业务构筑第二增长曲线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7] 泡泡玛特 - 1H25营收138.8亿元 同比增长204.4% 毛利润97.6亿元 毛利率70.3% 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 [8] - 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 同比增长362.8% 净利率33.9% [8] - 2025年收入指引不低于300亿元 预计经调整净利润率约35% [8] - IP矩阵保持健康 全球化布局加速推进 [8]
中油工程:8月21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12:33
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25年8月21日召开第九届第五次董事会会议 审议《关于修订的议案》等文件 会议采用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在公司0903会议室举行 [2] 业务结构 - 2024年营业收入构成中 油气田地面工程占比最高达36.59% 炼油与化工工程占比30.27% 管道与储运工程占比25.69% [2] - 环境工程和项目管理及其他业务占比6.52% 其他业务占比0.93% [2]
中石化经纬公司:查改并进激活发展动能
中国化工报· 2025-08-11 02:03
公司治理与作风建设 - 公司党委深化"三严查摆"机制,通过严谨细致全面查摆发现5个方面问题及8个具体问题,包括"一体两翼"产业布局推进力度不足 [1] - 严格把关上下贯通过程中,二级单位党委共找准81个问题 [1] - 实施"三强整改"行动,制定13项"当下改"措施和6项"长久治"措施,目前"当下改"措施已全部完成 [2] 运营与监督体系 - 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部署违规公费支出、财务造假专项检查,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整治行动 [2] - 建立"云端调度+现场核查+区域协同"立体督导网络,远程测控施工能力建设及科威特、沙特等项目进展顺利 [3] - 关键岗位人员签订抵制违规吃喝承诺书,营造合规经营氛围 [2] 技术创新与成果 - 175℃旋导系统等6项标志性成果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 [2] - 重点科研项目实行技术总师挂帅负责制,采用销号管理方式 [2] - 2024年1-6月公司完成超过17500井次施工,核心技术实现多点突破 [3]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7% [3] - 利润总额位居中石化石油工程板块前列 [3] - "攻坚创效行动"成效突出,"改革深化提升"计划稳妥实施 [3]
中石化首个石油工程中试平台基础设计通过审查
齐鲁晚报· 2025-08-10 21:31
项目概况 -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中试平台基础设计通过专家组审查[1] - 该项目由中国石化与山东省共同推动,定位为打造世界一流试验井群[1] - 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石化首家功能完备的石油工程中试验证平台[1] 平台功能 - 全面覆盖石油工程新技术中试需求[1] - 具备全尺寸、全工况条件下的可靠性、适应性及成熟度评价测试能力[1] 设计理念 - 设计团队以中试需求为核心,融入创新开放、智慧绿色理念[1] - 创新融合现代科技园区前沿理念与中国传统里坊制[1] - 锚定"功能完备、特色突出、开放共享、智能高端、绿色低碳的世界一流石油工程中试平台"建设目标[1] 技术特点 - 以试验工艺为导向优化空间布局与流线设计[1] - 重点强化通风、照明及温度控制体系[1] - 严格满足噪声控制标准并筑牢本质安全防线[1] - 显著提升运行效率[1]
中原石油工程:“神秘配方”让钻井液高温不“罢工”
中国化工报· 2025-08-04 06:05
技术突破 - 公司研发的多功能长效聚合物处理剂在220℃高温下仍能保持钻井液稳定流动性 [1] - 新型处理剂基于"悬挂基团"概念,解决了传统处理剂在高温高剪切条件下分子量降低和基团变异问题 [2] - 该技术通过引入"悬挂基团"替代传统结构,使分子具有动态调节能力,兼顾流动性和稳定性 [2] 性能优势 - 新型处理剂集增黏、提切、降低中压滤失量、高温高压滤失量等多项功能于一身 [3] - 处理剂在饱和盐水中浸泡后性能依然稳定,耐温达220℃ [3] - 可将原本需10余种搭配使用的钻井液处理剂缩减至2至3种,总用量减少30%以上 [3] 应用效果 - 已在实验室模拟的75个系列近300口井工况中应用,效果优于设计指标 [4] - 采用"反相微悬浮聚合"技术生产,全程无废水废气排放,成品为多孔球形颗粒溶解速度快 [4] - 处理剂成本与常见钻井液聚合物稳定剂相近,但性能更优 [3] 行业意义 - 为深井、超深井及页岩气水平井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1] - 解决了传统处理剂在低温下黏度过高、高温下黏度过低的技术难题 [2] - 该成果在第二十一届全国钻井液完井液技术交流研讨会上获一等奖 [1]
中油工程子公司中标伊拉克海水管道项目 授标金额25.24亿美元
智通财经· 2025-08-01 09:36
项目中标 - 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获得伊拉克巴士拉石油公司海水输送管道总包项目授标函 [1] - 项目授标金额达25.24亿美元(约180.32亿元人民币) [1] - 项目合同期为54个月 包括42个月设计采购施工试运阶段和12个月运行维护培训阶段 [1] 项目范围 - 主要工作包括建设海水处理设施到各联络站的干线管道及支线管道 [1] - 涵盖管道附属地面设施等建设内容 [1] - 支线管道连接联络站至油田分输站 [1]
工程师红利,注入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04:05
工程师培养政策与需求 - 卓越工程师被列为国家4支战略人才力量之一[1] - 2022年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 首届2100多名工程硕士毕业[1][3] - 中国STEM专业毕业生每年超500万人 拥有全球最大工程师队伍[3] - 71%首届毕业生留在本领域企业就业 精准服务国家战略[2] 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 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由高校(清华/浙大等)联合企业(航天科工/宝武钢铁等)建设[3] - 学制采用硕士"1+2"、博士"2+3"模式 企业导师全程参与[9] - 67名首届硕士以实践成果替代论文申请学位[10] - 中国电科与34所高校联合培养900多名学生 提供1200余项企业课题[12] 关键技术领域突破 - 聚焦半导体/人工智能等18个关键领域 建设201门核心课程[14] - 中国石化联培生研发的环保型抗高温降滤失剂需攻克5项技术指标[10] - 北航通过跨学科技术(航空发动机设计)解决半导体企业芯片清洗难题[13] - 微纳中心提供2500平米超净实验室 支持芯片全流程研发验证[13][14] 国际标准与未来规划 - 将发布《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填补国际硕博工程教育认证空白[17] - 2030年目标推动超50%工程培养单位自建卓越工程师学院[16] - 向67个专业学位类别推广产教融合机制[17] -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3]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首批毕业生有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
中国新闻网· 2025-07-16 04:24
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进展 - 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启动三年以来取得积极进展 首批毕业2100多名专项试点硕士中有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 [1] - 工程教育领域存在师资力量不强 科研任务与工程能力培养脱节 重知识轻实践等问题 [1] - 2022年中组部 教育部等9部门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 以校企联合培养为牵引 打造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 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1] 学位评价标准改革 - 2025年1月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正式施行 将实践成果与学位论文并列作为专业学位硕博士申请学位答辩的基本内容 [1] - 发布工程硕博士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基本要求 打破唯论文评价壁垒 明确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具体形式 流程 标准 [1]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联合培养的工程硕士张百川以抗高温降滤失剂研究成果获得学位 展示四本手账记录十万余字实验过程 [1][2] 实践成果案例 - 张百川在企业专业实践中参与制定2项行业标准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 完成1件专利初稿 [2] - 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要求和难度高于学位论文 更能体现申请者的应用创新能力 更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 [2] 未来改革计划 - 教育部将在9月发布《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 试点启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认证工作 [2] - 完善工程硕博士产教融合培养机制 建立多级联动 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培养新体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