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文旅
icon
搜索文档
山西省发布12项数字文旅创新案例
数字文旅创新案例发布 - 山西省文旅厅发布12项数字文旅创新案例 集中展示技术赋能文化的标杆成果 [1] - 案例包括文化IP新表达 古建资源转化 沉浸式体验场景 红色文旅升级 产业融合新路径五大类型 [1] - 具体项目涵盖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 花木兰3D超写实数字人 朔州文旅云体验馆 定襄洪福寺数字活化等12个创新实践 [1] 文旅数字化建设进程 - 全省形成上下联动 全域共创的创新格局 [1] - 11市 百余家景区及科研机构协同发力 [1] - 催生覆盖数字复原 虚拟交互 智慧管理等全链条创新实践 [1]
山西“数智+文旅”发力:重塑产业生态 开启多元发展新体验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16:42
核心观点 - 山西省通过数字化技术重塑文旅产业生态 推动文化资源向现代文旅体验转型升级 激活文化基因与创新活力 [1] 数字文旅品牌建设 - 以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品牌为主线 开创数字+文旅山西模式 引领数字文旅新模式与新业态发展 [3] - 形成上下联动 全域共创创新格局 11个地市 百余家景区及科研机构协同发力 催生全链条创新实践 [3] - 深化技术融合 业态创新 品牌提升 完善旅游满意在山西服务标准体系 打造品质山西数字文旅发展招牌 [8] 数字技术应用案例 - 发布12项数字文旅创新案例 包括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 花木兰3D超写实数字人等项目打造文化IP新表达 [4] - 朔州文旅数字云体验馆 定襄洪福寺数字活化等项目推动古建资源转化 [4] - 老城记忆&孝义文脉多媒体数字化演绎空间 灵石王家庄园全感VR体验乐园等项目构建沉浸式体验场景 [4] - 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工业+科幻数字文旅创新项目 云丘山数智化管理及智慧服务 千古云长之关帝伏魔XR全感互动电影等项目探索产业融合新路径 [4] - 壁上丹青数字壁画展 AR山西古建路书大空间体验区 何以文明移动博物馆 MR铁佛寺诸天宇宙沉浸空间集中展示 涵盖人工智能 元宇宙等领域 [3] 跨界合作与推广 - 启动浪浪山小妖怪山西游记活动 精选大同善化寺等十处山西标志性取景地 设计晋北 晋南两条主题旅游线路 [7] -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以佛光寺唐代建筑 太行大峡谷壮美地貌 永安禅寺壁画艺术等山西元素为创作源泉 [7] - 启动数智赋能文旅推广共创计划 联动兄弟省市单位 新媒体等平台 促进文旅与多产业深度融合 实现流量红利转化 [7] - 深化国际传播 扩大跟着悟空游山西海外影响力 [8] 数字化成效 - 《黑神话:悟空》引发跟着悟空游山西现象级传播 [8] - 东方甄选山西行单场直播带动景区客流激增300% [8] - 山西博物院古建数字艺术展突破传统展陈边界 [8] - 元宇宙 AI 虚拟人等技术应用持续推进 [8] - 山河四省线上联合推广 秦晋之好旅游一卡通跨区域合作 [8]
踔厉奋发新征程 | 数字化点亮新生活
数字社区建设 - 社区通过"态势感知"系统整合22个小区及商业综合体的监控与物联设备 实现25类城市治理场景的AI识别与智能报警 [8] - 智能设备应用包括一键紧急呼叫装置 已为225名空巢独居老人安装 累计处置突发情况43次 [9] - 数字化平台提供智能门禁 远程医疗咨询 充电桩查询等便民服务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服务圈 [7] 智慧医疗发展 - 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 医保码用户超12亿人 [6][12] - 互联网医院提供在线复诊与药品配送服务 慢性病患者无需线下就诊 [10][11] - 5G远程会诊模式将三甲医院资源下沉至乡镇卫生院 通过6台远程查房会诊车实现多地点交互式诊疗 [12] - 数字化平台如"线上诊室"为复查患者平均节省2小时挂号等待时间 [11][12] 数字文旅创新 - 全国5A级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100% [15] - 西安市XR未来影院融合VR/AR技术 开业8个月吸引超1万名游客体验沉浸式观影 [14] -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通过200余处传感器与数据中心实现智能化运营 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14][15] - 中共一大纪念馆通过大空间VR项目还原历史场景 突破传统展览模式 [13] 数字技术普惠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数字教育资源库 [6] - 智能回收设备在社区推广 助力环保便民服务 [6] - 数字技术覆盖教育 医疗 社区治理等领域 实现"用得上 用得起 用得好"的普惠目标 [6]
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8-14 22:56
文化数字化战略 - 文化数字化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支点 需加快破壁垒、建平台、育主体、强运维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机制 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1] 文化数据要素转化 - 通过改革创新畅通"资源—资产—资本"转化路径 激活数据要素动能 强化标准引领 破除数据壁垒 制定文化数据采集、分类、分级等标准 统一字段定义与元数据标准 [2] - 设立文化数据质量认证中心 实施"清洗—脱敏—可信溯源"全流程管控 完善跨部门、跨区域数据共享机制 [2] - 创新产权机制 探索基础层、体验层、生态层三级收益规则 推广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系统 提供确权、流转全流程存证保障 [2] - 探索数据资产特许授权机制 允许数字藏品作价入股文创企业 拓展"数字版权质押贷"等融资模式 [2] - 拓展交易场景 培育专业数据经纪商 组建跨域文化数据联盟 试点云锦、昆曲等IP全球授权 探索将部分交易收益投入数据挖掘与保护 [2] 数字平台体系建设 - 推动平台共建共享 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发挥平台赋能效应 统筹分工三级平台 省级综合中枢对接国家文化专网 集成全省文化资源 部署AI训练、数字孪生等公共算力模块 [3] - 区域/地市级开发特色专业平台 避免重叠 县区级着力开发可插拔式工具库 审慎自建综合平台 [3] - 强化资源转化力、用户创造力、精准匹配力、生态协同力四力赋能 开放资源库及标准化API 提供创作素材包 开发内在激励工具 配套版权保护与流量扶持 [3] - 建立动态需求感知与智能撮合系统 设计IP授权等机制 形成"资源方—创作者—技术方"价值共创网络 [3] - 创新平台协同运营机制 推动平台开源 建立跨平台收益分成体系 将"共享率""服务中小企业数"纳入考核指标 [3] "水韵江苏"超级IP集群 - 全省共建超级IP 形成文化聚合效应 激发"水韵江苏"品牌潜能 构建共建生态 建立省级统筹机构 统一文化数据采集、数字资产确权标准 [4] - 组建沿江、沿运河、环太湖、沿海数字化联盟 构建专业化文化数据中枢 设立专项孵化基金 扶持物理与数字双融合标杆项目 [4] - 贯通主题场景 设计"江河湖海"跨域主题游线 线下景区扫码触发AR历史场景叠加 运河13城开发元宇宙实景剧本游 联合推出"数字护照" [4] - 沿太湖共建太湖数字艺术馆与元宇宙艺术创新聚落 沿海联动开发郑和航海数字藏品纹样开源库 [4] - 推动IP变现 打造IP赋能的跨域产业链 实施省级"链长制" 沿江打造科创文旅带 转化南朝石刻等资源 开发"六朝风物"游戏IP [4] - 运河打造商贸文创带 依托非遗技艺开发区块链数字藏品及"运河盲盒" 沿海打造文旅风光带 结合风电场景观 推出"数字观鲸""VR制盐"等沉浸体验 [4] - 拓展全球传播 在外宣平台打造IP宣推窗口 推出多语种数字展 嫁接国际流量场景 [5] 创新主体培育 - 构建梯度培育体系 强化头部带动力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孵化小微企业 提供技术转化绿色通道 配套研发补贴与"首台套"保险等政策工具 [6] - 推进精准政策赋能 资金端分层激励 推行千万级服务券 奖补小微企业 市场端强化出口 推行创新数字产品政府采购优先制度 [6] - 人才端创新机制 建立"文化科技特派员"制度 提供"一企一策"技术服务 完善可持续创新生态 推行审慎监管 设立"数字文化监管沙盒" [6] 长效运维机制 - 强化运维队伍建设 联合高校设立"文旅运营微专业"及实训基地 培育复合型运营官 建立"首席运营官"派驻机制 [7] - 加大运维资源配置 设运维专项基金 重点投入造血项目及预防性维护工具 建设共享运维中台 提供实时监测、巡检备份、故障定位等标准化服务 [7] - 建立运维考评体系 制定运维标准规范 推行"运维KPI" 将用户黏性、资源效能、产业带动等指标纳入考核 追踪监测VR使用率、藏品复购率等指标 [7]
社零涨5% 科技当“顶梁柱”
消费日报网· 2025-07-24 03:10
消费市场总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5% [1] - 新型消费蓬勃发展 "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受青睐 [1] AI医疗行业 - 清华大学"紫荆AI医生"系统覆盖21个科室300多种疾病 诊断呼吸道疾病准确率达93.06% [2] -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盆复位机器人完成高难度手术 合肥社区医院"智医助理"系统提供用药建议 [2] - AI、大数据、5G技术降低医疗数字化门槛 推动数字健康消费热度提升 [2] 智能家居行业 - 海尔全自动油烟机采用光学烟雾感知和AI巡航增压技术 实现单品智能 [3][4] - 深圳龙岗区6个小区7000套保障房试点全屋智能 青岛社区实现家电手机远程控制 [4] - 2025年1-5月中国家电出口量达1842534万台 同比增长61% 出口额约410亿美元 [4] 数字文旅行业 - 贵阳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运用96处异形投影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 [4] - 敦煌研究院运用三维建模、VR、游戏引擎技术实现4K高清壁画展示和虚拟藏经洞游览 [5] - 2024年数字化文旅产业总收入58902亿元 同比增长98% [5] -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打破时空限制 提升游客参与感和交互体验 [5]
数智“顶流”汇聚 内蒙古文博会“潮”好玩儿
中国新闻网· 2025-07-20 11:54
数智技术在文化产业的应用 - 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7月17日至21日在呼和浩特举办,数智技术成为展会主角,包括机器人互动、AI下棋等[1][3] - 现场展示全球首款量产家庭消费级机械臂下棋机器人,具备AI技术,体积缩小、精度和安全性提升[3] - 四足机器狗可通过语音指令完成巡馆、群舞等动作,待机时间50分钟至1小时[3] VR与数字文旅新业态 - VR技术深度绑定乌兰哈达火山、乌兰察布之夜等景区,提供沉浸式"云游"体验[5] - 体验者通过VR眼镜和感应手柄可虚拟游览内蒙古草原、沙漠、湿地等景观[5] 智能穿戴与互动科技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团队展出智能温控服饰,支持3档温度调节(最高55℃),耐寒器件可抵御-20℃低温[7] - 熊猫动效道具"牛奶熊"采用表情捕捉系统,观众面部表情可实时映射至道具,并支持AR互动[7] 科技重构文化产业形态 - 展会涵盖大模型智能创作、人形机器人、沉浸式空间等技术,体现"文化+科技"融合趋势[7]
风语筑李晖:好玩的时候才刚刚开始
上海证券报· 2025-07-06 18:01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建筑模型业务转型为新文旅领域,以"科技+文化+商业"为核心战略,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6][7] - 提出"好玩"哲学作为产品逻辑和公司文化,强调通过趣味性活动激发创意和员工活力[2][8] - 核心竞争力在于"转译能力"——将前沿科技转化为文化体验场景,如VR项目《梦回圆明园》[7] 重点项目布局 - 与三体宇宙合作打造"三体·未来学院"科幻娱乐空间,运用体感互动、AR/XR、AIGC等技术构建沉浸式体验[3][4] - 场馆包含水滴剧场等创新设计,通过科幻光影秀和NPC演绎重构《三体》经典场景[3][4] - 目标打造综合一体化的新文旅目的地和上海科幻科教新高地,包含商业群落和社区广场[4] 技术研发方向 - 研发人员占比超60%,覆盖CG特效、AIGC、空间计算等领域[7] - 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聚焦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在文旅场景的应用[8] - 与松延机器人合作开发新文旅场景机器人解决方案,探索机器人替代NPC的可能性[8] 商业模式创新 - 通过潮玩周边和IP衍生品实现新文旅项目变现[8] - 强调"体验经济"趋势,认为展示与体验存在本质区别(被动观看vs主动参与)[7] - 采用"错位竞争"策略避免同质化,保持22年持续创新能力[7][8]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文旅融合发展论坛举办 现场完成五组战略签约
证券日报网· 2025-07-03 13:42
数字文旅行业发展现状 - 数字文旅已从单一技术应用阶段进入"IP资产化、场景智能化、生态协同化"的3 0时代 [1] - 人工智能 元宇宙等前沿技术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交融 推动数字文旅转型升级 [1] - 故宫博物院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文旅融合 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1] 行业实践与案例 - 北京广安渲光科技系统阐释数字文旅从技术概念到产业落地的完整实践路径 [1] - 论坛完成五组战略签约 涵盖电竞文旅 智慧出行 美食IP开发 文化数字化 数字资产五大领域 [2] - 具体签约项目包括无人机数字赛道 边境线文旅游戏链 文化主题宴席 数字华服大典 数字音乐节 珠穆朗玛拓扑勋章 [2]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专家深入探讨传统景区数字化转型路径与方法论 [2] - 前瞻性研判新兴文旅业态发展趋势 为从业者勾勒发展蓝图 [2] - 数字文旅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中开拓全新版图 创造丰富多元的消费体验与产业业态 [1]
成都这座“科技城”,何以竞速未来?
四川日报· 2025-06-29 21:42
产业发展 - 成都未来科技城构建"1+X"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航空航天产业主攻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量子科技、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累计落地产业化项目50个,总投资超1300亿元 [5] - 沃飞长空成为国内首家具备可长期开展短途空中游览飞行及1至9座航空器不定期载客飞行资质的eVTOL主机厂,已拿下数百架飞行器订单 [4] - 四川凌空天行发布下一代超音速飞机验证机"窜天石猴",预计2026年实现首飞;遨天科技国内首条商用电推进智能制造产线具备每年约1000颗商业卫星配套的量产能力 [5] - 建成未来翼谷、未来星谷等专业化科技园区,未来翼谷打造国内一流eVTOL和无人机科技创新高地,未来星谷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9] 科技创新 - 天府绛溪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是颠覆原有技术范式的重要突破 [6] - 天府绛溪实验室交互人形机器人前沿研究中心成立,剑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跨越式发展 [3] - 已落地高水平科研团队10个,发布科技成果超20项,孵化科技型企业10余家,加快推进11个中试平台建设 [7] - "混合光子集成的近红外多波段探测芯片"突破高光谱成像设备小型化瓶颈,带"感"人形机械手项目进入中试熟化阶段 [10] 基础设施与人才 - 电子科技大学绛溪园区累计培养近5000名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天府校区迎来1.3万名师生 [11] - 建成市政道路约103公里,教育配套设施7个提供学位约5200个,提供安置住房超万套 [12] - 实施"500米研发圈层+800米生活圈层"空间布局,在产业园区周边同步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学校、商业综合体等 [11] 发展规划 - 计划未来5年推动产业总体规模突破1000亿元 [10] - 定位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主要承载地、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新引擎" [8] - 持续筛选具备"长度、宽度、平坦度"的未来新赛道,面向全球招引高端优质项目 [10]
“中国云谷”里的数字研学
环球网资讯· 2025-06-25 11:41
数字研学产业发展 - 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形成以绿色算力、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打造"数字+文旅"和"数字+研学"等文化数字化产品 [1] - 云谷之境探索港通过科技研学、数字文旅和沉浸式体验等形式展示数字展览新空间,涵盖航空航天、校园安全、国防军事、VR大空间等领域 [1] - 探索港自4月底开业以来已接待近万人次游客,客流持续不断 [8] 低空技术教育应用 - 低空智汇馆提供无人机发展历程展示、实操飞行等项目,吸引1500名学生参与低空飞行学习和体验 [4] - 无人机足球项目成为热门体验内容,学生可通过遥控操作带有球形保护罩的无人机进行比赛 [3] - 未来计划增设实验课堂,让学生动手3D打印建模并组装飞机,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 [4] 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 - 2025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内蒙古赛区选拔赛吸引707支队伍、950余名师生参赛,设置12个赛项包括航天创意、无人机操作等 [6] - 探索港通过VR模拟和数字技术帮助青少年理解航天知识,为参加全国性科技竞赛提供实践平台 [6] - 研学基地采用VR眼镜模拟航天发射、数字模拟技术还原射击场景等方式增强国防教育体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