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

搜索文档
全球CMOS数字隔离器行业总体规模、主要企业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及排名
QYResearch· 2025-08-05 09:20
CMOS数字隔离器行业概述 - CMOS数字隔离器是基于CMOS工艺制造的数字信号隔离器,通过电容或磁耦方式实现安全传输,具有低功耗、高速度和抗干扰性能[1] - 行业近年来高速发展,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呈现技术革新和小型化趋势[2] - 行业正经历从替代光耦向全面渗透的阶段,下游对高速、低功耗和高可靠性需求推动普及加速[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5.79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12.28亿美元,CAGR为10.85%[4] -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为2.01亿美元,占全球34.66%,预计2031年达5.32亿美元,占比提升至43.34%[4] - 生产端中国和台湾占主导,2024年分别占45.14%和32.74%,预计2031年中国份额将达55.35%[4] 技术与产品发展 - 电容耦合隔离架构成为主流,厂商持续优化CMTI、传输一致性和温度特性[5] - 多通道数字隔离器占据重要地位,预计2031年份额达94.55%[5] - 集成化趋势明显,多通道、高集成度与片上诊断功能成为产品标配[5] 应用领域分布 - 工业自动化是最大应用领域,2024年占比31.16%,未来几年CAGR约11.39%[5] - 其他主要应用包括医疗设备、汽车电子和通信等领域[25] 市场竞争格局 - 国际主要厂商包括思佳讯、博通、德州仪器、亚德诺半导体和英飞凌,2024年前五大厂商占全球57.52%份额[5] - 中国主要厂商包括纳芯微电子、上海川土微电子等,2024年前五大厂商占国内66.46%份额[5] 行业发展特点 - 技术优势明显,逐步替代光耦成为主流,在速度、寿命和抗干扰能力方面全面超越光耦[8] - 小型化、高集成化趋势明显,基于标准硅基CMOS工艺实现更小尺寸和更高通道集成度[9] - 高可靠性与长寿命,CMOS工艺具有优异可重复性和热稳定性[10] - 市场接受度提升,成本持续下降,已接近甚至低于部分高性能光耦产品[11] 行业发展影响因素 - CMOS工艺持续成熟,提供高度集成性与成本效率[12] - 高端应用需求增长,电动汽车、工业自动化等对可靠性要求提升[13] - 光耦技术瓶颈显现,存在温漂大、传输速度慢等缺陷[14] - 政策及标准支持,电气隔离相关安全标准日益严格[15] 行业进入壁垒 - 技术设计壁垒,需掌握高电压电容隔离结构等复杂技术[19] - 工艺与制造壁垒,需特别定制高压工艺平台与封装技术[20] - 安全认证壁垒,需通过多项国际认证,周期长、成本高[21] - 客户认证周期长,工业和车规类客户验证流程严苛[22]
股市必读:银河微电(688689)6月27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32.71万元,占总成交额7.28%
搜狐财经· 2025-06-29 22:00
股价及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27日收盘,银河微电报收22.78元,上涨2.11%,换手率1.56%,成交量2.01万手,成交额4569.03万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32.71万元,占总成交额7.28%,游资净流出129.06万元(占比2.82%),散户净流出203.65万元(占比4.46%) [2][5] 可转债付息安排 - "银微转债"将于2025年7月4日支付第三年利息,票面利率1.20%,每张面值100元可转债派息1.20元(含税),税后个人投资者实得0.96元 [5][6] - 付息债权登记日为2025年7月3日,除息日与兑息日均为2025年7月4日,付息对象为登记在册的全体持有人 [6] - 可转债总额5亿元,期限6年,票面利率逐年递增(第一年0.40%至第六年3.00%),转股期限为2023年1月9日至2028年7月3日,最新转股价31.30元/股 [6] 公司财务及募投进展 - 2024年营业收入9.09亿元,同比增长30.75%,归母净利润7187.42万元,同比增长12.21% [6] - 募集资金累计投入1.90亿元,主要用于车规级半导体器件产业化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6] - 主体及债券信用评级维持A+,评级展望稳定 [6]
年中展望 | 星火燎原(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6-11 01:58
经济转型新阶段 - 2022年以来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地产链条对经济贡献趋势性下行,地产基建相关行业增加值增速降至2%以下甚至负增长,非地产基建相关行业增速保持在5%-6% [7][13] - 转型压力集中在终端需求,导致PPI承压同时CPI表现更弱,中下游产能利用率降至73.5%-73.6%,低于上游79% [13][17] - 外贸板块内卷加剧,固定资产周转率从3以上大幅下滑至2.5,规模以下从业人员占比明显上升 [13][20] 政策框架革新 - 2024年9月底政策框架全面优化启动,赤字率首次突破3%达到4%,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规模超1.6万亿元 [35][37][39] - 新政策更注重高质量发展,聚焦高水平开放、"双循环"互促、自主创新驱动,手段上兼顾长短期平衡 [3][122] - 政策着力点从"投资驱动"转向"以人为本",2025年社保就业、卫生健康等民生领域支出新增规模显著提升 [132][135] 产业结构蜕变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持续提升至16.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达10%,接近地产产业链14%的占比 [42][45] - 汽车产业从"进口组装"转向零部件国产替代和整车出口,手机行业加工贸易占比从80%以上降至50% [65][67] - 低附加值行业出口占比下降,纺织服装从15.5%降至10.4%,而新三样、机械设备等占比从1.3%、8.1%升至7.3%、10% [76] 消费与服务转型 - 2025年居民出行意愿指标显示短周期信心筑底,服务消费占比每年提升约0.6%,悦己消费等新形式涌现 [53][55][3] - 服务业存在严重供给不足,文体娱、教育、卫生行业就业占比分别偏离历史趋势线6、2.8、1个百分点 [164][166] - 生活性服务业投资累计增速超10%,政策或通过扩大开放提升服务业"可贸易属性",当前服务贸易仅占GDP5.3% [139][145][171] 外部环境影响 - 对美出口占比从19.1%降至14.2%,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从28.4%提升至36.6% [83][85] - 高附加值行业对美出口占比达47%,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消费电子等具有"难替代性"的领域 [106][116] - 关税2.0冲击弹性降至0.3倍以下,显著低于1.0时期的2倍弹性,对出口影响可控 [117]
年中展望 | 星火燎原(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09 14:22
产业蜕变与政策革新 - 2022年以来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地产链条对经济贡献趋势性下行,非地产基建相关行业增速保持在5%~6%较高区间,呈现产业"冰火两重天"现象 [8][10] - 转型压力集中在终端需求,导致PPI承压同时CPI表现更弱,中下游产能利用率降至73.5%明显低于上游79% [14][18] - 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占比达16.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达10%接近地产产业链比重,新动能渐成燎原之势 [43][47] - 2024年9月政策框架全面优化启动,赤字率首次突破3%达4%,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超1.6万亿,新阶段供给侧改革思路成型 [36][38] 外部冲击加速产业升级 - 关税1.0时期汽车产业从进口组装转向零部件国产替代和整车出口,手机一般贸易出口占比从20%升至50% [66][68] - 2025年低附加值消费品出口占比下降,新三样、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从13.1%升至22.7% [77][85] - 对美出口占比从19.1%降至14.2%,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从28.4%提升至36.6% [84][86] - 47%对美出口商品具有"难替代性",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供应链难脱钩行业 [107][117] 反内卷与服务业开放 - 反内卷政策站位提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纳入"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关键任务 [151][152] - 涉及内卷行业民营公司占比超50%,将通过绿色化、智能化政策淘汰落后产能 [159][161] - 服务业就业占比偏离趋势线,文体娱行业偏离达6个百分点,存在严重供给不足 [165][167] - 2025年下半年制造业投资或从9.1%放缓至6.7%,服务业投资从负增长反弹至4.1%形成对冲 [177][178]
捷捷微电: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12亿元 同比增长21.55%
快讯· 2025-04-23 10:53
公司业绩 - 公司2025年营收达到300623单位 [1] - 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4.72% [1] - 公司每股收益为1.12单位 [1] 行业表现 - 行业整体增长率达到21.55% [1] 财务指标 - 公司7月份业绩表现突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