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仪器

搜索文档
年薪高至117万,岛津 安捷伦 磐诺等高薪仪器岗位
仪器信息网· 2025-08-16 04:05
仪器行业人才需求趋势 - 销售类职位普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化学、药学、环境等相关专业优先,多数职位要求2-3年销售经验,出差频率高达50%或以上 [2][3][9][10][12] - 技术类职位如应用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需硕士或博士学历,要求5-7年特定仪器操作或研发经验,熟悉气相色谱、质谱等高端仪器技术 [4][5][6][18] - 薪资范围显示高端技术职位如质谱技术负责人达50k-90k月薪,应用工程师达25k-35k,而销售类职位普遍在8k-15k区间,部分提供13-14薪福利 [4][5][9][17] 职位区域分布特点 - 上海集中高端技术职位,如应用工程师和质谱技术负责人,薪资范围25k-90k [4][5] - 北京、成都、廊坊等地侧重销售和工程职位,薪资范围8k-20k,要求本地市场开拓或行业资源 [2][7][12][15] - 职位覆盖核电、制药、环境等多行业,要求熟悉特定领域流程如核电项目招标或制药行业标准 [7][8][14] 技能与专业要求 - 技术职位强调仪器操作技能,如HPLC、GC-MS、ICP-MS,并要求硬件开发或软件算法能力 [6][14][18] - 销售职位注重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和客户资源管理,部分要求英语六级或CRM软件使用 [3][8][10] - 跨学科知识优先,如质谱技术负责人需生物化学或物理背景,机械设计工程师需IVD产品经验 [6][16]
聚光科技大股东信披违规遭警示 预亏4200万债务逾33亿
长江商报· 2025-08-15 05:39
公司治理与监管事件 - 控股股东睿洋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因持股变动未及时披露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 2025年5月16日持股比例从25.74%降至24.95%触及5%整数倍变动但迟至6月10日才披露 [1][2] - 控股股东向公司提供的材料未将一致行动人姚纳新持股纳入计算 导致2024年8月26日、10月31日及2025年5月19日公告中合计持股比例披露不准确 [2] - 睿洋科技因融资担保连带责任导致持股被司法冻结 截至2025年6月5日持有公司12.85%股份中80.40%被冻结 另因与中信证券融资融券违约拟被动减持不超过448.73万股 [4][5] 财务与经营表现 - 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后2024年盈利2.07亿元 但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4200万至5400万元 [1][8] - 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13.18亿元 有息负债33.36亿元为货币资金的2.53倍 资产负债率63.64% 当季财务费用0.82亿元 [1][9] - 2021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下降 从37.51亿元降至31.82亿元 2024年收入回升至36.14亿元同比增长13.58% [8] 业务与行业背景 - 公司致力于高端分析仪器研制 业务覆盖智慧环境、智慧工业、智慧实验室及生命科学领域 采用"4+X"多对多业务模式 [7] - 国内高端质谱、色谱及光谱仪器进口率近90% 部分领域100%依赖进口 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7] - 2024年盈利因业务收缩调整及子公司谱育科技贡献 谱育科技收入增长约20%盈利约1.5亿元 [8]
聚光科技大股东信披违规遭警示 转型阵痛预亏4200万债务逾33亿
长江商报· 2025-08-14 23:59
公司治理与监管事件 - 控股股东睿洋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因持股变动未及时披露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 持股比例由25.74%降至24.95%触及5%整数倍披露要求但迟至6月10日才补发报告 [1][4] - 控股股东向公司提供的材料未将一致行动人姚纳新持股纳入计算 导致2024年8月、10月及2025年5月披露的合计持股比例信息不准确 [4] - 睿洋科技因融资融券合约逾期违约 所持公司部分股票将被中信证券强制平仓 拟被动减持不超过448.73万股 [7] 控股股东财务状况 - 睿洋科技所持公司股份冻结比例达80.40% 因下属子公司PPP项目终止导致融资担保连带责任 被国开行云南分行提起诉讼 [3][6] - 睿洋科技被司法拍卖230万股公司股份 已完成过户登记手续 导致持股解除质押、冻结及轮候冻结状态变化 [6] 公司经营业绩表现 - 2021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 分别亏损2.32亿元、3.75亿元和3.23亿元 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下降至31.82亿元 [10] - 2024年业绩逆转 营业收入36.14亿元同比增长13.58% 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64.11% 因收缩非盈利业务及子公司谱育科技盈利约1.5亿元 [10]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4200万至5400万元 公司解释为产业转型阵痛导致阶段性承压 [2][10]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有息负债33.36亿元 为货币资金13.18亿元的2.53倍 资产负债率63.64% [3][11] - 一季度财务费用达0.82亿元 体现较高债务成本压力 [11]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公司致力于高端分析仪器研制 业务涵盖智慧环境、智慧工业、智慧实验室及生命科学领域 拥有质谱、色谱、光谱技术平台 [9] - 国内高端质谱、色谱及光谱仪器进口率近90% 部分领域100%依赖进口 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9] - 公司采用"4+X"业务布局 在四大板块基础上孵化新技术平台与应用公司 形成多技术多场景交叉支撑模式 [9]
祝贺国仪量子、安益谱、纽迈等入围2025年度“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
仪器信息网· 2025-08-08 04:01
2025年度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入围名单公示 - 2025年度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入围名单已正式公示 公示期为2025年8月8日至8月22日 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并实行异议制度 [1][3][4] 创新成果奖入围项目 - 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申报聚焦离子束电子束双束显微镜DB550 [6] - 哈尔滨工业大学申报液滴电喷雾质谱分析系统 [6] - 南京大学申报高时间分辨微弱电流测量仪器 [6] - 南京理工大学申报计算光学非干涉定量相位显微成像 [6] - 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单细胞代谢物分析质谱仪 [6] - 厦门埃癸斯流体控制设备有限公司申报多通道微孔径超高压切换阀组 [6] - 深圳市真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SURFSeq 5000高通量基因测序仪 [6] - 苏州安益谱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申报四级杆-傅里叶变换静电阱质谱仪 [6] - 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申报全直径二维核磁共振测量仪 [6] - 西安交通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申报紫外光电子谱分析仪 [6]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申报多维跨尺度材料热电性能原位测量仪 [6]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申报高性能流式细胞分选仪 [6] 青年创新奖入围项目 - 宁波大学陈安琪申报单细胞代谢物分析质谱仪 [7] - 福州大学陈秋水申报X射线成像新方法与仪器创制 [7] - 西安交通大学韩省力申报高通量智能CMC·2D/TDM分析仪 [7] - 中山大学霍新明申报四极离子供质谱的小型化及其自动化智能化关键技术 [7] - 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李颖锐申报面向多能谱X射线成像的线阵CdZnTe光子计数探测器设计与应用 [7]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罗嗣慧申报井下特殊环境核磁共振分析仪器 [7] - 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石致富申报电子顺磁共振技术与产业化 [7]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振宇申报激光吸收光谱极端流场多参数原位定量测量技术 [7]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张林娟申报材料原子尺度超级探针:超宽能区台式X射线吸收谱仪 [7] - 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成都艾本立科技赵忠俊申报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 [7] 应用创新奖入围项目 - 同济大学陈波申报原位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相场模拟揭示固态电池锂金属负极疲劳失效机制 [8] - 天津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焦吉庆申报基于台式同步辐射的"1+X"多谱学联用探测技术 [8]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乔志仙申报基于国产测序仪的超微量、高灵敏基因组检测研究 [8] - 北京大学药学院孙玉芳申报国产超速离心机驱动系统研制与应用 [8]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涂勇辉申报超低功耗无线传感系统研制及其在土壤近地传感器中的应用 [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青松申报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火灾测试技术及应用 [8] - 山东大学邹桂征申报GCFG系列电/化学发光光谱分析仪的研制及应用 [8] -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祖文川申报便携式液体阴极辉光放电测锌仪的研制及其水环境应用 [8] 奖项发布安排 - 最终获奖结果将在第十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 2025)期间正式发布 [8]
沃特世Q2中国区业绩暴涨17%,收购BD何时释放增长潜力?
仪器信息网· 2025-08-07 04:01
财务表现 - 2025年Q2营收达7.71亿美元(约人民币55.6亿元),同比增长8.9%,环比增长16.6% [6] - 中国区营收1.17亿美元,同比增长17%,环比增长28.9%,创近三年新高 [10] - 仪器业务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4%,液相色谱(LC)和质谱(MS)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6] - 经常性收入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1%,化学耗材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 [10] 业务部门与地区表现 - 亚洲地区增长14%,欧洲增长8%,美洲仅增长2% [8] - 制药板块为最大收入来源,学术与政府部门增长9% [12] -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快速发展推动业绩增长,大型制药企业和CDMO对高端分析仪器需求旺盛 [10] 战略举措与产品创新 - Alliance iS系统在Q2实现同比三倍销售增长,Xevo TQ Absolute+XR和MaxPeak Premier分别增长40%和32% [15] - GLP-1治疗药物、PFAS测试和仿制药促进增长加速 [16] - 商业执行关键绩效指标在仪器更换、服务计划附加和电子商务采用等领域超过目标 [15] 收购BD计划 - 收购BD生物科学与诊断解决方案,估值约175亿美元 [21] - 预计第三年实现2亿美元成本协同效应,第五年产生2.9亿美元额外销售额 [16] - BD业务2025-2030年独立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5.5%,合并后达7% [17] - 微生物学业务占比约三分之二,质谱应用市场规模约5亿美元,年增长率达高个位数 [19] 市场疑虑 - 交易公布后股价暴跌11.5% [21] - BD剥离业务估值对应2025年EBITDA的19倍,高于行业15倍均值 [24] - 沃特世将承担40亿美元债务,合并实体净债务与调整后EBITDA比率达2.3倍 [26] - 业务模式、渠道和监管环境差异大,整合复杂度高 [27] - 短期压力成本显著,包括2亿美元管理费分摊和系统对接投入 [28]
全球及中国高效液相色谱(HPLC)市场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搜狐财经· 2025-07-21 21:37
全球及中国HPLC市场概况 - 报告时间跨度为2025年至2031年,聚焦全球及中国高效液相色谱(HPLC)市场动态[1] - 美国关税政策对HPLC产业影响深远,包括全球供应链重构及中国企业国际化加速[1] - 研究目标包括政策影响分析及企业应对策略建议[1] 行业规模与预测 - 报告预测全球HPLC行业规模趋势,分乐观、保守、悲观三种情形[1] - 关税政策导致中国企业成本上升、市场准入压力增加[1] - 全球HPLC产能未来几年将稳步增长,主要地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4]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HPLC市场集中度高,少数领先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3] - 主要厂商包括Agilent、Waters、Shimadzu、Thermo Fisher等,其产品规格及市场表现被详细分析[5] - 近三年主要企业的收入、销量及价格数据被披露[3] 企业应对策略 - 建议从出口依赖转向全球产能布局,优化供应链韧性[4] - 提出市场多元化、产品创新与技术壁垒构建策略[4] - 强调合规风控与关税规避策略,渠道变革与商业模式创新[4] 产品与应用细分 - HPLC产品类型包括UVS、FD、RID、ED和CD,市场表现各异[4] - 应用领域涵盖药店、生物技术、CRO、学术、化学制品等[4] - 报告预测各类型产品和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4] 区域市场动态 - 新兴市场如东盟、俄罗斯、东欧、墨西哥、巴西、中东及北非被重点关注[4] - 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的增长潜力被对比分析[4] 未来格局展望 - HPLC市场长期受技术创新、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多重因素影响[4] - 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角色被特别讨论[4]
全球及中国高效液相色谱(HPLC)运作状况及前景动态分析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7-21 18:07
高效液相色谱(HPLC)行业核心观点 - 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对全球HPLC供应链产生显著影响,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饱和背景下加速国际化布局[4] - 行业规模预测呈现分化:乐观情形下2031年全球市场规模显著增长,悲观情形受贸易摩擦制约[4][9] - 中国企业面临成本上升与供应链重构双重挑战,需通过技术本地化与新兴市场开拓应对[4][5]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Top 5生产商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Agilent、Waters、Shimadzu构成第一梯队[4][14] - 2022-2025年全球HPLC销售收入预测显示头部企业年均增长率达8-12%,其中Agilent 2025年收入预计突破12亿美元[11][13] - 按销量计,亚洲厂商市场份额提升显著,2024年Shimadzu销量排名全球第二[11][13] 区域市场动态 - 北美和欧洲仍为主导市场,但东南亚产能占比从2020年18%提升至2025年24%[5][15] - 新兴市场如东盟、中东地区2026-2031年需求增速预计达15-2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7][15] - 中国本土产量占全球比重从2020年31%增至2025年38%,主要满足亚太区域需求[6][15] 产品与技术趋势 - UVS检测器类产品占据2024年收入份额42%,CD类产品增速最快(年增25%)[9][14] - 生物技术应用领域2020-2025年销量复合增长率达19%,显著高于制药领域[10][15] - 模块化HPLC系统成为创新焦点,主要厂商2025年新品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营收的8-10%[8][13] 企业战略动向 - 头部企业加速并购整合,2024年行业并购金额超5亿美元,涉及渠道与核心技术收购[4][13] - Waters在墨西哥新建生产基地,规避美国关税影响,2025年产能预计提升30%[6][13] - 中国厂商YoungLin通过价格策略(较同行低15-20%)快速拓展东欧市场[13][15]
苏州浪声:从便携赛道到光谱生态的破局之路
仪器信息网· 2025-07-18 03:00
公司发展历程 - 2012年成立之初选择从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切入市场 面对国际巨头垄断格局 创始人杜亚明提出从细分场景逐个突破的战略 [5] - 2014年自主研发Super-FP算法 推出TrueX手持式X荧光分析仪 实现更精准的定量分析 [5] - 2018年推出便携式油品分析仪 可检测硫含量 广泛应用于石油原油 成品油和润滑油分析 并在海事系统获得大量应用 [5] - 2021年推出国产首款便携式XRD"映SHINE" 填补国内便携式X射线衍射仪空白 [6] - 2024年推出国内首款便携式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仪(TXRF) 实现痕量元素分析技术突破 [6] - 2025年团队规模突破百人 从设备制造商向多技术平台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 [13] 技术创新与产品矩阵 - 核心技术创新包括Super-FP算法 X射线荧光光谱 晶体学等领域形成深度技术积累 [5][6][13] - 产品线覆盖多个领域:TrueX手持式X荧光分析仪(金属材料 环境保护等) PeDX便携式油品分析仪(石油化工 船舶燃料等) AOA系列环境在线监测仪(大气污染分析) [14] - 扩展产品包括SHINE便携式X射线衍射仪 FRINGE桌面式X射线衍射仪 手持式LIBS合金分析仪(采矿地质 生物制药 水泥建材等) [14] - 推出便携式X射线荧光-拉曼联用仪 台式X射线衍射仪等产品 获得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提名 [6] 行业定位与战略转型 - 采用"细分场景突破-技术矩阵延伸-标准反哺生态"的差异化路径 推动国产科学仪器发展 [14] - 从垂直领域赛道逐步转型为中国光谱仪器行业重要企业 技术成果融入环保执法 工业质控及科研创新链条 [2][14] - 战略定位从设备供应商升级为行业解决方案提供者 持续推动检测效率革新 [14] 市场认可与行业影响 - 作为仪器信息网"创新100"项目成员 自2017年参与以来实现快速成长 [2] - 便携式油品分析仪获得行业用户一致认可 在海事系统大量使用 [5] - 多款产品获得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提名 赢得用户信赖和行业认可 [6]
1255亿重组!医械巨头拆出核心
思宇MedTech· 2025-07-15 09:19
交易概述 - BD与Waters达成协议,将BD的生物科学与诊断解决方案业务剥离并与Waters合并,交易总估值175亿美元(约1255亿人民币)[1] - 交易采用反向莫里斯信托结构,Waters股东占合并后公司多数股权,BD获得40亿美元现金分配[1] - 交易预计2026年Q1完成,需监管和股东批准[1] - 合并后公司将覆盖分子分析到细胞检测的全产业链,瞄准精准医疗和生物制药市场[1] 战略动因 - BD持续聚焦核心医疗技术领域,如注射器、输液、药物递送系统和智能医疗设备[4] - Waters寻求转型,从依赖单次仪器销售转向诊断与服务领域,市场规模从200亿美元扩大至400亿美元[4] - 行业竞争加剧,Thermo Fisher和Danaher通过并购扩张,Waters需整合技术平台以应对劣势[5] 技术与协同效应 - 技术互补:Waters的LC-MS技术与BD的流式细胞术结合,覆盖分子到细胞的多层次解析[9][10] - 诊断与分析平台整合:BD的分子诊断与Waters的分析能力结合,支持多重诊断和生物分析表征[14] - 数据链一体化:从样本处理到数据分析构建完整解决方案[14] - 预计实现2亿美元成本协同和2.9亿美元收入协同,但产业协同价值更受关注[11] 市场机遇 - 全球生命科学仪器市场预计2030年达850亿美元,CAGR 5-6%,精准医疗和生物制药为增长重点[3] - 亚洲市场(尤其中国和日本)是重要增长动力,BD的亚洲布局将助力新公司扩张[3] - 合并后可开发多重检测产品,集成LC-MS与流式细胞术,提升生物制药研发效率[15] 公司背景 - BD:专注医疗设备、实验室设备及诊断产品,近年战略聚焦核心医疗技术[7] - 剥离业务包括BD Biosciences(流式细胞术)和BD Diagnostic Solutions(分子诊断)[13] - Waters:全球分析仪器领导者,产品涵盖液相色谱、质谱及热分析,正转型为综合解决方案公司[8] - 核心产品包括ACQUITY UPLC系统、Xevo质谱仪和TA Instruments[14] 未来展望 - 新产品与解决方案预计交易完成后1-2年内发布[6] - 监管审批(尤其反垄断审查)是关键时间节点[6] - 新公司有望成为精准医疗和生物制药的重要推动者[17]
研判2025!中国毛细管电泳仪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未来前景展望:生物医药研究爆发与环境监管趋严,驱动全球毛细管电泳仪需求持续攀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2 02:30
行业概述 - 毛细管电泳仪(CE)是一种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的高效分析仪器,利用高压直流电场驱动带电分子迁移,具有分离效率高、样品消耗少、分析速度快等特点 [2] - 全球毛细管电泳仪行业正处于技术深化与应用拓展阶段,2024年市场规模为2.5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4亿美元 [1][10] - 生命科学领域是核心增长引擎,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研究及生物制药质量控制推动需求 [1][10] 行业发展历程 - 1981-1989年为起步阶段,贝克曼库尔特推出首批商品化仪器,国内依赖进口设备 [4] - 1990-1999年为国产化探索阶段,紫外和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技术突破,但高端市场仍被进口垄断 [4] - 2000-201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应用扩展至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5] - 2010年至今为国际化阶段,国产设备在微型化、集成化方面取得进展,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弹性石英毛细管、高压电源模块(±30kV)、缓冲液等原材料及零部件 [8] - 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下游应用于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环境监测等领域 [8] 行业现状 - 2025年1-5月中国电泳仪进口数量1447台(+7.42%),进口金额9917.02万元(-14.26%),国产替代加速 [12] - 同期出口数量2565台(-0.08%),出口金额677.58万元(+17.35%),高端机型出口占比提升 [12] - 国际品牌主导高端市场,本土企业通过性价比优势占据中低端市场 [14]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北京华阳利民:CL1040型设备检测灵敏度≤1×10⁻⁷g/ml,价格比进口低30%-50% [17] - 上海通微:推出CE-MS联用系统,技术融合能力强 [16] - 杭州聚拓生物:ClinCap 1000为国内首款取得医疗器械资质的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 [16]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升级:纳米材料和智能算法将提升分离效率与操作智能化 [19] - 应用多元化:基因测序、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领域需求持续增长 [20] - 国产替代加速:国内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向高端市场渗透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