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业

搜索文档
“十四五”时期北京GDP预计跨过5万亿!经济增量等于“新增一个海淀区”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12:27
(原标题:"十四五"时期北京GDP预计跨过5万亿!经济增量等于"新增一个海淀区") 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在9月15日举行的"十四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 就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总结称,回顾"十四五"这五年,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各项指标进展顺利,高价值发明专利等指标 好于预期,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服务贸易等指标符合预期,部署的战略任务、谋划的重大工程全面落地,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五年来,北京市经济实力实现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将超过5万亿,五年的经济增量约1.4万亿、相当于新增一个海淀区的经济总量。从发 展质效看,2024年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万美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4.4万元/人、居各省区市首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碳排放等 多项指标为全国最优水平。 展望"十五五"期间,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鑫强调,北京经济发展活力胜过压力,机遇大于挑战。北京市发改委将扎实推进高 质量发展,推动首都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首都经济"产业有支撑、需求有动力" 在各种风险挑战冲击下,在减量发展背景下,20 ...
GDP迈上5万亿台阶 解码北京经济的韧性和潜力
北京商报· 2025-09-15 12:10
经济总量与增长 - 北京市经济总量预计超过5万亿元 连续跨越4万亿元和5万亿元两个台阶 五年经济增量约1.4万亿元 [1][5] - 2021-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2% 202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2万美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44.4万元/人 居各省区市首位 [5]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水耗 碳排放等多项指标均为全国最优水平 [5] 信息服务业与数字经济 - 信息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 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 规模稳居全国首位 [1][5] - 自启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来 信息服务业保持每年至少跨越一个千亿级台阶的速度 [5] - 信息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占GDP比重由2020年32.7%提升至2024年38.8% [8] 金融业发展 - 金融业资产规模超220万亿元 约占全国一半 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不断强化 [5] - 金融"五篇大文章"有力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5] - 北交所设立四周年 总市值突破9000亿元 新设8只政府投资基金 支持212个项目约190亿元 [6] 制造业升级与创新 - 制造业向新优化 向高攀升 集成电路 新能源汽车等165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显效 [5] - 2024年集成电路产量较2020年增长51.2% 汽车市场增量部分的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 [5] - 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国15% 近200种机器人创新产品在130多种场景实现应用落地 [8] 科技创新与企业生态 - 每天诞生300多家科技企业 密度超越硅谷 截至2024年底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 均居全国城市首位 [7] - 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2400家 占全国约一半 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58款 全国占比约三成 [7][8] -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 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 全国重点实验室145家 占总量的近三成 [7] 消费市场与内需拉动 - 预计2025年市场总消费能够超过3万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能够突破万亿元 [10] - 前4年服务消费额年均增长超过7.5% 成为拉动消费主引擎 2024年全市举办大型活动近2000场 [1][10] - 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从2020年9.5%提升至2024年22.6% 创历史最高水平 [10] 未来产业与技术突破 - 商业航天产业拥有全国一半的核心研发单位 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顺利完成一级动力系统试车 [8] - 实现6G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夸父"量子计算云平台等技术突破 [8] - 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等多项改革试点推向全国 [6]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 - 2024年北京乡村游总收入超35亿元 示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普遍提高20%以上 [11] - 超过70%的北京市民每年至少有一次短途度假 其中半数以上倾向于在京郊地区 [10] - 深入实施"百千工程"计划 一批乡村服务新业态火爆出圈 [11]
1—8月 制造业超半数行业民间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9-15 11:00
国务院新闻办今天(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 的落实落地,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制造业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1—8月份,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2%,快于民间项目投资1.2个百分点,占全部民间投资的比重为40.6%,分别比上半年和 去年同期提高1.7和2.6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付凌晖:31个制造业行业大类中,16个行业民间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 运输设备制造业民间投资分别增长22.6%和16.2%。 与此同时,创新投资力度不断加大。1—8月份,高技术产业中,信息服务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6.7%,专业技术服务业民间投资增长17.6%。 此外,民间资本参与铁路、能源、水利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民间投资增长空间持续拓展。1—8月份,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同 比增长7.5%,增速快于全部基础设施投资5.5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民间投资增长23.5%。 ...
“十四五”期间,北京三大支柱行业支撑有力
新京报· 2025-09-15 06:03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9月15日,北京市召开"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 获悉,北京市先后启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形成"双标杆引领、双引擎驱动",为优势产 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是北京国民经济前三大支柱。其中,信息 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规模稳居全国首位,自启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建设以来,信息服务业保持了每年至少跨越一个千亿级台阶的速度。金融业资产规模超220万亿元、约 占全国的一半。制造业中,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165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显效,2024年集成电路产 量较2020年增长51.2%,汽车市场增量部分的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 ...
民间投资为何持续下滑?国家统计局答一财
第一财经· 2025-09-15 03:43
民间投资总体表现 - 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3% [1] - 民间投资增速连续3个月负增长且降幅持续扩大 [1] -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民间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 增速快于全部投资 [3] 行业结构性分化 - 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下降16.7% 下拉全部民间投资增速4.5个百分点 [3] - 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2% 占全部民间投资比重达40.6% [3] - 汽车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22.6%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增长16.2% [3] - 31个制造业大类中16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3] 新兴产业投资亮点 - 高技术产业中信息服务业民间投资增长26.7% 专业技术服务业增长17.6% [4] - 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5% 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增长23.5% [4] - 住宿餐饮业民间投资增长17% 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长7% [4] 发展支撑因素 - 民营企业持续加大创新投入 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绿色产业 [5] - 民营企业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领域 [5] -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优化民间投资准入环境和要素保障 [5]
前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26111亿元,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9-15 02:5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4%。民间投资 同比下降2.3%;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3.0%。 高技术产业中,信息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34.1%、28.0%、12.6%。 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下降0.20%。 编辑:徐芸茜 文/张智 前八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26111亿元,同 比增长0.5%;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0%,制造业投资增长5.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9%。全国新建 商品房销售面积573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新建商品房销售额55015亿元,下降7.3%。 ...
科技服务业营收、拉动力“双第一” 科技创新成朝阳区新动力
北京商报· 2025-09-12 15:25
经济表现与规模 - 2024年上半年GDP实现4620.1亿元 同比增长5.1% 占全市18.5% [1] - 实际使用外资始终位居全市前列 进出口总额保持全市首位 [1] - 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53.8亿元 2024年上半年完成1295亿元 占全市比重约20% [3] 产业结构与创新驱动 - 信息服务业跃升为全区第二大支柱行业 2024年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合计GDP占比达23.7% [3] - 信息服务业GDP增加值贡献率达32.3% 位居各行业首位 [3] - 上半年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合计占比25.8% 较"十三五"末提升7.2个百分点 增长贡献率超30% [3] - 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及拉动力实现全市双第一 [3] - 推行"商务+科技"双轮驱动 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安全、产业互联网领域 [2] - 打造全国首个数据商务区 建立以数据为核心的新型商务生态体系 [2] 国际化资源集聚 - 汇聚近100%外国驻华使馆 90%外国驻京新闻媒体 80%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 70%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65%外资金融机构 [1] - 设立国际融商服务中心和外资综合服务站 建立北京市首个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 [1] - 外籍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等70个事项可一站办理 打造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1] 消费业态与空间布局 - 构建"一纵一横一核"消费版图:纵贯地铁14号线商业带 横跨亮马河文化经济带 建设CBD×三里屯国际消费体验区 [4] - "十四五"以来京东MALL、太古里西区等31个商业设施亮相 规划建设万象城、INS新乐园、太古坊等特色地标 [4] - 高品质商圈和"夜京城"地标数量占全市近一半 [4] - 茶馆、咖啡馆、米其林餐厅、黑珍珠餐厅分别占全市30%、50%、60%、70% [4] - 首店及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均占全市50% [4] 创新成果与人才储备 - 五年形成87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 其中15项全国复制推广 9项全市复制推广 [2] - 连续十三年举办朝阳国际人才创业大会 人才资源总量达156万人 占全市20% [2] - 未来五年预计新增170余万平方米高品质产业空间 [2]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 依托近百家影院和演艺新空间 13处奥运及大型体育场馆 实施"文旅+百业"八项政策 [4] - 打造国际灯光节、茶香文化节、亮马河醒春启航、金盏速度节等标志性活动 [4] - 演艺、票根、水岸、假日经济发展提速 形成文化"出海"新范式 [4]
2025服贸会 | 科技服务业营收、拉动力“双第一” 科技创新成朝阳区新动力
北京商报· 2025-09-12 14:42
经济表现与规模 - 2024年上半年GDP实现4620.1亿元 同比增长5.1% 占全市18.5% [1] - 实际使用外资居全市前列 进出口总额保持全市首位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年完成2653.8亿元 2024年上半年达1295亿元 占全市20% [3] 产业结构与创新驱动 - 信息服务业与科技服务业合计GDP占比达23.7% 信息服务业成为第二大支柱行业 [3] - 信息服务业GDP增加值贡献率32.3% 位居各行业首位 [3] - 推行"商务+科技"双轮驱动 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安全/产业互联网领域 [2] - 打造全国首个数据商务区 建立新型商务生态体系 [2] - 五年来形成87项改革创新案例 其中15项全国复制推广 9项全市复制推广 [2] 国际化资源集聚 - 集聚近100%外国驻华使馆 90%外国驻京媒体 80%国际组织 70%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65%外资金融机构 [1] - 设立国际融商服务中心 外资综合服务站 建立北京市首个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 [1] - 外籍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等70个事项可一站办理 打造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1] 消费生态建设 - 构建"一纵一横一核"消费版图:地铁14号线商业带/亮马河文化经济带/CBD×三里屯国际消费体验区 [4] - "十四五"以来新增31个商业设施 包括京东MALL/太古里西区 规划建设万象城/INS新乐园/太古坊 [4] - 茶馆/咖啡馆/米其林餐厅/黑珍珠餐厅分别占全市30%/50%/60%/70% [4] - 首店/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均占全市50% 泡泡玛特等潮玩品牌形成文化出海新范式 [4] 人才与空间资源 - 人才资源总量达156万人 占全市20% [2] - 连续十三年举办朝阳国际人才创业大会 打造高品质国际人才社区 [2] - 未来五年预计新增170余万平方米高品质产业空间 [2] 文商旅体融合 - 依托近百家影院/演艺空间/13处奥运体育场馆 实施"文旅+百业"八项政策 [4] - 打造国际灯光节/茶香文化节/亮马河醒春启航/金盏速度节等标志性活动 [4] - 高品质商圈和"夜京城"地标数量占全市近一半 [4]
朝阳区“两区”建设以来新设外企2398家,占全市28.4%
新京报· 2025-09-10 12:20
政策创新与制度成果 - 推动150余项先行先试改革试点政策实施 [1] - 累计形成87项制度创新成果 [1] - 15项原创性改革举措全国复制推广 9项全市复制推广 数量均居全市首位 [1] 外资企业与金融业发展 - 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398家 占全市总量28.4% [1] - 金融机构总数突破1800家 其中外资(合资)机构近400家 占全市65% [1] - 自贸试验区落地16家自贸专营银行及全市首家专营证券、保险机构 [1] - 2024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877.1亿元 同比增长14.1% [1] 商务服务业建设 - 成立人力资源服务出口联盟支持机构国际化发展 [2] - 建设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核心承载区 组建法律人才库 [2] - 集聚商业服务业机构超5万家 [2] - 2024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4% 总量占全市40% [2] 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 - 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近700家 元宇宙产业链企业超1400家 [2] - 信息服务业跃升为全区第二大支柱行业 [2] - 科技服务业拉动力居全市第一 [2] 重点园区建设 - 自贸区朝阳组团在全市21个重点园区评价中排名第一 [2] - 中关村朝阳园构建"一产业一园区一平台一基金一团队"生态格局 [2] - 围绕细分产业领域推进建设20余个特色园区 [2]
北京经开区“十四五”GDP年均增长9.6%
北京商报· 2025-09-04 09:24
宏观经济表现 - "十四五"以来北京经开区GDP年均增速达9.6% 总量突破3600亿元[1] - 2024年上半年GDP增速12.3% 在国家级头部经开区中位列第一[1] - 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15%[1] 工业发展状况 - 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 占北京市25.8%[1] - 以占北京1.37%的土地贡献近40%的工业增加值[1] - 2024年上半年工业增长15.6% 其中高端汽车、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增速均超20%[1] 产业结构演变 - 二三产结构从2020年65:35调整至2024年59:41 服务业占比提升6个百分点[1] - 上半年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长23.8%[1] - 批发零售额增长25.4% 金融业两项净收入实现31.4%增长[1] 投资与创新指标 - 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超28% 连续三年保持千亿规模[1] - 工业投资总量和增速均居北京市第一[1] - 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8.8% 研发总量持续保持全市第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