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搜索文档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于6月10日至12日在四川天府新区举办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9 11:49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 -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于6月10日至12日在四川天府新区举办 [1] - 主办单位包括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四川省人民政府和重庆市人民政府 [1] - 大会将举办"一带一路"青年科学家论坛、科技减贫的目标与实践论坛、科技引领"碳达峰碳中和"论坛等多场科技论坛活动 [1] - 天府新区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天府永兴实验室、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将全面参与大会 [1] 天府新区科技成果转化与合作 - 天府新区将在大会期间签署多个跨区域科技成果协作转化合作协议 [1] - 将举行"双向揭榜挂帅"榜单发布暨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启动仪式 [1] - 天府新区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推进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产业经济等多方面的对外科技交流合作 [1] - 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 [1] "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成果 - 中国—克罗地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联合实验室在生物多样性保育、全球变化应对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 [2] - 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培育的"红阳"系列品种在11国推广种植3500余公顷 [2] - "一带一路"稻麦品种技术创新与转移联盟在"一带一路"国家试验示范100余个中国稻麦品种和配套技术 [2] - 累计种植面积达8万亩以上 [2] - 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4年内链接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资源,与全球300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2] 天府新区国际科技合作进展 - 天府新区与全球科技合作机制不断深化 [2] - 科技合作网络持续拓展 [2] - 国际联合研发深入推进 [2] - 国际技术转移加快发展 [2] - 科技合作成果日益丰硕 [2]
首次、突破、一流!上个周末,大国工程好消息不断
央视新闻· 2025-06-09 00:01
中国散裂中子源技术突破 - 中国散裂中子源直线加速器首支紧凑型P波段大功率超构材料速调管通过验收 实现国际首次突破 [2] - 该设备在大科学装置、医疗及工业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 抽水蓄能行业发展 - 湖南平江抽水蓄能电站1号引水斜井全线贯通 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 年提供10.9亿千瓦时清洁能源 [5] - 中国抽水蓄能电站投产总装机容量连续9年居世界首位 [5] 海洋油气工程进展 - 垦利10-2油田群中心处理平台完成海上浮托安装 总重量突破60万吨 打破渤海区域纪录 [8] 射电望远镜建设 - 新疆奇台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土建主体工程封顶 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精度最高的百米级射电望远镜 [11]
大国工程捷报频传 多领域实现新突破
快讯· 2025-06-08 23:32
科技创新领域突破 - 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研制国际首支P波段大功率超构材料速调管,实现关键技术国际首次突破 [1] - 新疆奇台11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土建主体完工,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最精确的百米级望远镜 [1] 能源与基建进展 - 湖南平江抽水蓄能电站关键工程全线贯通,推动中国在抽水蓄能装机容量上连续9年全球领先 [1] - 渤海垦利10-2油田群完成海上浮托安装,刷新区域油气平台纪录 [1]
地方科学院国际交流合作会议举行
科技日报· 2025-06-05 00:56
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签约 - 乌兹别克斯坦古丽斯坦大学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签约联合研发盐碱地修复技术 [1] - 同步签约项目包括"隧道结新型技术联合研发""低碳能源高值化转化技术联合研发"等3个项目 [1] - 现场新增"中国—俄罗斯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中乌植物与土壤分析海外研究中心""中国—塞尔维亚高级研究与教育中心"3个创新平台 [2] 国际科技合作机制 - 国际科学院协会主席提出通过跨学科交流促进资源共享 探索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 [1] - 会议围绕生命科学 微电子学与人工智能 能源新材料 文化艺术等主题开展70余场学术报告交流 [2] - 中国科技部强调将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 加强人才技术成果平台多维度贯通 [3] 会议规模与背景 - 吸引中国 俄罗斯 白俄罗斯 乌兹别克斯坦 塞尔维亚等国家100余名专家参与 [1] - 会议系国际科学院协会旗下活动 首届在白俄罗斯举办 本届选址中国山东济南 [1] - 山东已成为中国地方对外科技合作领头羊 科技开放合作形成新优势 [3] 战略意义 - 主办方指出会议是集聚创新资源 培育新质生产力 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2] - 科技合作被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拓展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机遇 [2] - 在复杂国际形势下更需强化跨国科研协作 [1]
“智能海绵”让太阳能电池板自动降温 使用寿命可延长两倍以上
快讯· 2025-06-04 22:10
技术突破 - 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研发出丙烯酸酯基新型复合材料"智能海绵" [1] - 该材料可使太阳能电池板在沙漠环境中自动降温 [1] - 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报告》 [1] 性能提升 - "智能海绵"能将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延长2倍以上 [1]
人生竞赛永远没有结束——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依依
人民日报· 2025-06-04 00:32
行业与公司发展 - 本溪第一钢铁厂一号高炉在1950年代实现高炉利用系数连续多年全国第一,成为东北地区新式炼铁的标志性设施[1][7] - 该高炉建于1911年,曾是东亚最大炼铁高炉之一,2008年关停前持续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提供资源[3][7] - 金属研究所完成动车组转向架等关键设备国产化,并推动水轮机转轮铸件国产化技术规范制定[1][12] 技术创新突破 - 金属所研制出盾构机主轴承,使用1400多吨稀土轴承钢并完成30多万条焊缝,解决长期"卡脖子"问题[12] - 团队开发高压高纯热充氢装置,仅用10个月完成首批数据测试,加速抗氢压力容器用钢研发[10] - 当前聚焦ODS(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研发,目标将铀利用率从1%提升至60%-70%,抢占国际快堆技术领先地位[13] 科研团队与人才 - 金属所由杰出女科学家领导,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系列突破,获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关注[1] - 团队采用"老带新"模式,如李依依与青年院士李殿中形成"大小李院士"组合,持续推动科研攻关[14] - 研究所注重技术传承,通过每日技术课、现场指导等方式培养工业人才[7][10] 国产化进程 - 识别进口水轮机转轮叶片质量问题后,金属所牵头制定全套国产技术规范并实现工程应用[11][12] - 在装备制造领域,通过自主研发替代进口设备,缩短交付周期并降低采购成本[10][12] - 科研机构与工业现场紧密协作,专家亲赴水利工程现场解决焊接裂纹等实际问题[10][11]
中国科学院推动学查改见实效
经济日报· 2025-06-03 22:22
学习教育开展情况 - 中国科学院紧扣"学精神、强作风、促攻坚"主线,推动全院党员、干部聚焦主责主业,促进科技创新工作发展 [1] - 院党组率先举办两期学习教育读书班,原原本本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研讨 [1] - 院属单位党委举办读书班和中心组学习100多班次,采用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的方式 [1] 问题查改与实效 - 提出"三个弄清楚"要求,包括职工群众急难愁盼、基层突出问题、支撑科技制高点任务的短板弱项 [1] - 院党组面向全院征求意见建议,纳入问题清单并针对性解决 [1] - 对照中央八项规定、老一辈科学家作风学风及专项工作要求,查摆问题并制定整改举措 [1] - 学习教育专班对133家院属单位的工作台账和问题清单逐一审核评估,确保实效 [1] 重点群体培训教育 - 对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加强培训教育 [2] - 举办机关党组织书记联席学习研讨、新提任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培训班、院属单位纪委书记研讨班 [2] - 组织"学精神强作风促攻坚"青年先进典型宣讲活动 [2] - 对领导干部提出"三带头"要求,包括查找弱项短板、剖析思想根源、提出整改举措 [2]
美国软实力面临削弱与解构风险
第一财经· 2025-06-02 11:32
科技创新基础 - 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科研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年度预算90亿美元被冻结 新资助项目数量同比下降50% [2] - 国家卫生研究院间接费用从40%降至15% 国防部取消91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能源部清洁能源项目资助被终止 [3] - 国家航空航天局2026年科学预算拟从73亿美元减至39亿美元 科研投入聚焦"有用科研"如国家安全领域 [3] - 国立卫生研究院一个月内终止700多项研究资助 涉及新冠疫情 环境问题等领域 [4] - 75%受访科研人员考虑离开美国 博士生中75%有离职意向 移民科学家占比超60% [4][5] 高等教育体系 - 哈佛大学22 6亿美元联邦经费被冻结 普林斯顿大学2 1亿 哥伦比亚大学4亿 西北大学7 9亿 康奈尔大学10亿美元拨款受影响 [7][8] - 21所高校面临联邦经费削减风险 哈佛拟出售10亿美元私募股权 普林斯顿考虑发行3 2亿美元债券 [8] - 霍普金斯大学裁员2000人 宾夕法尼亚大学削减35%研究生招生 南加州大学暂停部分博士生项目 [9] - 高校基础科研三步走模式(基础研究-初创企业-商业化)受冲击 霍普金斯医学院年损失2亿美元 [9] 国际治理格局 - 美国在联合国多边主义支持指数193国中排名垫底 单边主义导致34国调查中10国好感度降超6个百分点 [10][12] - 对钢铁 铝 汽车征收25%关税 向海地等最不发达国家加征10%基准关税 全球产供链断裂加剧 [11][12] - 退出12个国际组织包括世卫组织 人权理事会等 世贸组织终裁机构瘫痪8年 暂停支付2024-2025年会费 [13] - 获取乌克兰能源开采特权 威胁拉美国家 中东采取"旧式帝国主义"策略 多国降低对美依赖度 [12]
新闻分析|科研停滞,人才外流——特朗普政府政策引发美科学界“寒潮”
新华社· 2025-06-01 01:40
科研政策变动 - 特朗普政府拆解联邦科研机构,大幅削减科研经费,国家卫生研究院支出削减37%,国家科学基金会支出削减超50%,取消对气候和生态研究的大部分资助,美国航天局的科学预算也大幅削减 [1][2] - 政府对顶尖高校采取打压措施,冻结哈佛大学数十亿美元拨款,威胁剥夺其免税地位,要求中止联邦合同,多项生命健康研究停滞 [2] - 联邦政府科学家队伍大幅缩水,国家卫生研究院、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等机构数千个岗位被裁撤 [2] 科研生态影响 - 特朗普政府政策冲击国际科研合作框架,全球气候科研合作进程受阻,公共卫生领域限制数据访问权限,影响全球传染病防控研究合作 [3] - 科学与产业政策深度捆绑,人工智能、自动化等"效用科学"得到优先扶持,基础研究和被贴上"自由派"标签的大学面临审查与经费被砍 [3] - 科研生态恢复需数十年,不仅依赖资金,更需重建国际社会对美国学术自由的信任 [3] 人才流动与全球科研格局 - 美国科研人员提交的海外工作申请较2024年同期增长32%,浏览海外工作岗位的美国用户数量同比增长35% [4] - 欧盟推出总额5亿欧元的"选择欧洲科研"人才吸引计划,法国启动"选择法国科研"平台,澳大利亚启动全球人才引进计划 [4] - 全球科研趋向"多中心化",多个区域力量在不同赛道各具优势,可能带来更多合作空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