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制造

搜索文档
德国蔡司的苏州速度:3款国产高端显微镜首产下线
仪器信息网· 2025-09-16 03:58
公司本土化战略进展 - 蔡司苏州研发制造基地开业一周年 营收同比翻番达7.6亿元人民币[2] - 基地定位为蔡司全球显微镜业务战略枢纽及精密设备制造中心[1][3] - 成为业界首个在激光共聚焦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领域实现本土化生产交付的国际厂商[1][2] 高端产品本土化突破 - 三款高端显微镜首产下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M 910、场发射扫描电镜Sigma 360及GeminiSEM 360[1][3] - 实现核心显微镜产品线全面本土化覆盖 从入门级到中高端全系列本土研发制造能力建设完成[2][6] - 产品具备优化成像分辨率、操作易用性及软件生态系统融合 满足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与工业检测需求[3] 研发制造与供应链能力 - 苏州基地成为蔡司全球产量最高的显微镜生产基地 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6] - 加速关键部件供应链本地化 提升交付效率与质量稳定性 增强全球供应链韧性[8] - 深度融合德国精密工艺与中国制造效率 依托长三角人才技术资源巩固高技术产品优势[11] 产学研与生态合作 - 与苏州大学等机构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合作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5] - 中国团队正成为驱动全球技术突破的创新策源地 聚焦国家战略和前沿领域[3] - 通过技术共享和标准共建 将中国用户需求转化为全球标准的一部分[3] 多元化业务拓展 - 在医疗技术与工业质量解决方案领域推进高端产品本土化进程[10] - 构建多元化高技术含量产品体系 响应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10] - 未来以苏州基地为核心 坚持"立足中国、服务中国、辐射全球"战略定位[11]
全球光学巨头高端产能“中国化”:逆向操作实现营收翻番
第一财经· 2025-09-06 09:19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光学巨头蔡司持续加大在华投资 将高端研发制造本土化作为核心战略 中国已成为其全球最大且增长最快的市场 本土化成效显著 苏州工厂营收实现翻番[3][5][6] - 外资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尽管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滑 但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吸引外资保持增长 证明中国供应链优势和市场潜力依然强劲[3][14] 高端产品在华本土化进展 - 蔡司苏州研发制造基地营收同比翻番 达7.6亿元人民币 成为全球显微镜出货量最大工厂[3][5] - 三款高端显微镜本土化制造落地 包括激光共聚焦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使蔡司成为业界首个在该领域实现在华生产交付的国际厂商[5] - 本土化战略从"总部主导研发 本土销售"转变为中国团队深度融入研发 生产 服务全链路[7] 本土化驱动因素 -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进步明显 为高端产品引入提供保障[6] -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供应链体系 长三角地区高端供应链生态使高端产线在不到半年内顺利落地[6] - 中国客户需求高端化 能解决中国客户问题就能解决全球大部分客户问题 中国市场成为洞察行业趋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赛场[6] 竞争与产业协同 - 良性竞争促进行业技术共同进步 本土供应链提升激励蔡司引入更多高端技术[7] - 中国新能源电池客户要求推动检测设备效率从1分钟/块提升至5秒/块 加速技术迭代[7] - 本土化制造带动产业链升级 高端产品本土化使本土供应链更易获得匹配工具方案 并促进人才培养和制造业升级[10][13] 中国制造品质认可 - 中国生产的三坐标测量仪被全球客户指定 认为比德国 印度 美国生产更可靠 中国质量管控标准获全球认可[13] - 本土化第一步将调试校准 组装测试等关键生产步骤转移至中国 为后续深入本土化奠定基础并降低成本[13] 外资在华投资趋势 - 2025年前7个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6133家 同比增长14.1% 实际使用外资4673.4亿元 同比下降13.4%[14]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373.6亿元 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增长146.8%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42.2% 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37.4%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增长25.5%[14] - 92%德企愿意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超半数计划未来两年增加对华投资 近一半美企将中国列为全球前三大投资目的地[14]
麦克奥迪:股东股东麦克奥迪控股有限公司、香港协励行有限公司合计减持2.17%公司股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1 08:43
股东减持情况 - 股东麦克奥迪控股有限公司原计划减持1242万股(占总股本比例2.4%)但实际减持541万股(减持比例1.04%)[1] - 股东香港协励行有限公司原计划减持1242万股(占总股本比例2.4%)但实际减持586万股(减持比例1.13%)[1] - 两股东减持计划期限均已届满且实际减持数量均低于预披露计划[1] 业务收入结构 -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输配电设备制造业占比60.06%[2] - 显微镜制造业贡献营业收入占比25.64%[2] - 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占比14.3%[2] 公司市值数据 - 截至发稿时公司市值为91亿元[3]
新型显微技术突破快速3D成像极限
科技日报· 2025-08-17 23:35
技术突破 - 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团队开发出新型显微技术M25,利用25台相机组成高速显微镜,突破快速3D成像极限 [1] - M25系统可一次性捕捉小型生物体内部的实时细胞动态过程,为发育生物学、神经科学和运动研究提供全新观察手段 [1] - 传统显微镜依赖机械聚焦或逐层扫描,速度慢且易造成图像畸变或信息丢失,M25通过多焦点技术实现无需扫描的高速3D成像 [1] 技术参数 - M25显微镜可在180×180×50微米的3D空间内,以每秒超过100个体积帧率采集25个焦平面的数据 [1] - 系统核心为特制衍射光学元件,将入射光分割并引导至25个相机,每个相机对应独立且精确控制的焦平面 [1] - 团队设计定制闪耀光栅集成在相机镜头前,有效校正多焦点光栅引起的色散效应,替代传统笨重棱镜系统 [1][2] 应用验证 - M25成功对秀丽隐杆线虫和黑腹果蝇等活体模式生物进行实时3D成像,全程追踪整条线虫在3D空间中的自然运动轨迹 [2] - 技术为解析生物神经系统提供全新工具,可探究基因突变、疾病状态或药物干预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2] - 系统可直接安装在标准商用显微镜侧端口,无需额外专用硬件,显著降低推广技术门槛 [2] 行业影响 - 该技术将推动生物医学研究向更高维度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光学》期刊 [1] - M25的轻巧紧凑设计特别适用于观察胚胎发育或自由运动的小型模式生物 [2]
蔡司1188.8万元中标西北师范大学一仪器采购项目
仪器信息网· 2025-08-17 04:07
西北师范大学高分辨三维X射线显微镜采购 - 西北师范大学招标采购1套高分辨三维X射线显微镜,预算1190万元 [2] - 广东省中科进出口有限公司以1188.8万元中标,中标品牌为蔡司VersaXRM 615 [3][6] - 采购明细显示该设备单价为11,888,000元,数量1套 [7] 清华大学仪器设备采购计划 - 清华大学发布33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1.83亿元 [4] - 计划采购设备包括300千伏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等高端仪器 [4] - 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年7~9月 [4] 蔡司VersaXRM 615技术优势 - 采用双级放大成像系统,实现500nm真实空间分辨率(最小体素40nm) [10] - 具备FAST Mode快速扫描模式,1分钟内完成3D成像 [10] - 支持多模态成像能力,包括同步吸收/相位/衍射衬度成像和4D原位成像 [11] 高分辨三维X射线显微镜应用领域 - 材料科学领域可用于三维无损分析 [13] - 生命科学领域适用于微观结构成像 [13] - 电子和半导体行业可用于形貌测量及失效分析 [13] - 支持原位力学、变温试验以及三维晶粒取向分析 [13]
麦克奥迪:股东嘉兴嘉逸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减持约517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1:24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嘉兴嘉逸投资合伙企业持有公司股份约2551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4.93% [1] - 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约517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1% [1] - 减持时间安排为公告发布后15个交易日起的3个月内 [1] 减持规则限制 - 集中竞价方式在90个自然日内减持上限为公司总股本1% [1] - 大宗交易方式在90个自然日内减持上限为公司总股本2% [1] 业务收入构成 - 输配电设备制造业收入占比49.27% 为主要收入来源 [1] - 显微镜制造业收入占比32.12% [1] - 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收入占比18.61% [1] 公司市值数据 - 当前市值达88亿元 [1]
高原上还要出高峰(一周科技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20 21:52
克隆牦牛技术突破 - 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头融合全基因组选择和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牦牛 体重16 75公斤 身体状况良好 [1] - 浙江大学方盛国教授团队创新性提出全基因组筛选优质种子结合体细胞克隆的新技术方法 将育种周期从20年缩短至5年 [1] - 该技术基于前期模拟体细胞克隆技术和濒危动物繁育经验探索形成 具有显著经济效益与产业潜力 [1] 高端科研设备进展 - 中国科学院团队研制出国际首台高时空分辨受激布里渊显微镜 成像速度提升2个数量级 保持优异成像质量和高频谱特异性 [2] - 该技术为全光学 非接触 三维力学成像技术 有望成为生命科学研究新工具 [2] 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 - 全球首个900伏混动高压架构在浙江发布 由电驱 电混专用发动机和增程发电机 增混电池构成 [2] - 该技术突破当前业界普遍使用的400伏架构方案瓶颈 [2] 基础科学研究发现 - 英国研究团队首次捕捉到"太空冰"内部存在约3纳米宽的微晶体 打破其"完全无序"的传统认知 [2] - 该发现有望为研究行星形成 星系演变等宇宙过程提供新思路 [2] 科技创新发展理念 - 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突破传统学术报告框架 设置5场专场研讨会 近20位获奖人与青少年交流科学探索魅力 [3] - 科技创新需要瞄准战略方向寻找未来需求 冷门领域可能发展为热门学科 [3] - 创新需结合敢为人先的志气 善于借鉴的智慧 以及坚持攀登的恒心与定力 [4]
曦光仪器首款傅里叶全景多模态数字显微镜正式发布,开启科研范式新时代
仪器信息网· 2025-07-14 03:33
产品发布与行业背景 - 曦光仪器正式发布首款傅里叶全景多模态数字显微镜创新产品,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高分辨、大视场、超景深与快速成像等优势 [1] - 该产品在第十五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技术发展研讨会上发布,引发行业关注 [2] - 计算光学成像技术成为光学成像领域重要发展方向,能够以低成本硬件实现高成本硬件效果 [3] 技术原理与创新 - 采用傅里叶叠层显微技术(FPM),通过LED阵列多角度照明捕获样本光场信息,经傅里叶变换和算法重构生成高分辨率图像 [3] - 创新性将"动物复眼"原理融入光学设计,独创可编程LED光源阵列,最高分辨率可达200nm(可定制实现150nm) [6] - 搭载4X物镜的合成NA值接近1,空间带宽积是传统油浸物镜的百倍 [6] - 提出基于特征域前向模型的全视场重建计算框架(FD-FPM),解决成像质量难题 [7] 产品性能特点 - 具有Z-Stack成像功能,超景深清晰成像达300μm,适用于厚样本 [6] - 全景无拼接,单一物镜(1.25X)可高分辨率观察15mm×15mm大样本 [6] - 拥有明场成像、定量相位成像、偏振成像等多种模式,可与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等联用 [7] - 应用场景覆盖生命科学研究、临床诊断、药物筛选等多个领域 [7] 研发历程与产业化 - 研发团队进行了十年技术底层研究和软硬件工程技术突破 [5] - 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等单位开展联合创新研发 [5] - 核心器件及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率达100% [7] - 荣获"第十三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 [7][11] 应用案例 - 细胞生物学:清晰呈现细胞器精细结构,观察细胞生长发育分化机理 [9] - 组织病理学:提高乳腺癌等病理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9] - 癌症早筛:在白血病诊断中取得重大应用进展 [10]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产品框架涵盖便携即时检测仪器、数字病理成像仪器、高内涵药物筛选仪器 [10] - 提供可定制物镜与可编程LED光源,以及传统光学显微镜个性化改造升级服务 [10] - 计划将技术拓展到半导体、材料科学等领域 [10] - 公司定位为全球领先的计算光学显微成像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 [13]
全球倒置荧光显微镜市场前15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7-08 10:07
倒置荧光显微镜市场概述 - 倒置荧光显微镜采用光源和物镜位于载物台下方的特殊光学结构,可直接观察培养皿中的活体样本,适用于动态生物学研究[1]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3.19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增长至4.91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6.05%[14] - 主要增长动力包括生命科学领域爆发(基因编辑、单细胞分析)、工业检测升级及STEM教育普及[14]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前五大厂商(Leica Microsystems、Nikon Instruments、蔡司、Keyence、Evident)合计占据82.39%市场份额[5] - 核心厂商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等地区[5] - 国际品牌垄断高端市场并通过技术专利构筑壁垒,国内企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面临价格战[18] 产品细分分析 - 按产品类型划分,三目镜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约77%[6][8] - 按应用领域划分,医院是最大下游市场,占比44.09%[10] - 产品智能化趋势显著,多数设备已实现自动对焦和AI图像识别功能[15] 技术发展趋势 - 高分辨率与多模态集成成为发展方向,超分辨成像(如双光子激光扫描)提升肿瘤诊断精度[16] - 国产技术取得突破,本土企业通过自研光学系统和传感器提升国产化率[16] - 技术迭代加速是行业主要挑战,高端光学元件仍依赖德日企业[18] 区域市场动态 - 中国市场受益于政策支持,科技部设立50亿元专项资金推动高端设备研发[20] - 北美和欧洲市场受科研投入驱动,欧盟"地平线欧洲"计划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专项资助促进技术升级[20] - 新兴领域如材料科学、环境监测和制药工业成为增长新动力[22] 行业机遇与挑战 - 生物医学需求稳固,活细胞成像和免疫疗法监测推动高精度设备采购[21] - 便携化设备满足移动实验室需求,催生野外研究和现场检测新场景[23] - 技术路线不确定性增加,多模态集成研发周期长且投入高[18] - 贸易保护措施抬高出海成本,挤压国产企业利润空间[18]
共聚焦招中标周报:ZEISS“五单”夺魁,Leica紧随其后
仪器信息网· 2025-06-30 08:35
共聚焦显微镜市场招中标情况 - 2025年第26周共聚焦显微镜招中标项目22项,其中中标13台/套总金额3678.77万元,计划采购23台/套预算超2524.1万元 [1][2] - 中标品牌中ZEISS以5台/套(LSM 900*3、LSM 910*2)和1417.6万元金额领先,Leica以3台/套STELLARIS共聚焦显微镜实现1000.64万元中标额 [2] - 昆明医科大学为本周最大采购方,采购3台/套(Nikon AX R MP、OLYMPUS FV4000、ZEISS LSM 900)总金额1112万元 [2] 中标项目详情 - 济宁学院采购ZEISS LSM 910单价316.5万元,贵州大学采购Leica STELLARIS单价398.88万元 [3] - 湖南师范大学采购全光谱超高分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单价349.5万元,广西大学采购ZEISS LSM 910单价319.9万元 [3] - 中国农业科学院采购ZEISS LSM 900单价249.7万元,河北医科大学采购同型号单价248万元 [3][4] 招标项目动态 -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计划2025-2026年淘汰50台老旧设备,新购置15台超高分辨率激光扫描设备等,总预算6200万元 [5] - 华中农业大学招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预算450万元,清华大学两项招标分别预算450万元(激光扫描)和400万元(转盘共聚焦) [6]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采购材料生物通用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预算250万元,扬州大学同类设备预算198万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