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黑神话系列
icon
搜索文档
钟馗接棒悟空,游戏科学带来“黑神话系列”
36氪未来消费· 2025-08-21 08:17
文章核心观点 - 游戏科学在科隆游戏展上意外发布新作《黑神话:钟馗》而非《黑神话:悟空》DLC 展现公司突破既有路径依赖的战略意图 [3][7][10] - 公司通过新作探索差异化游戏体验与世界观叙事 同时延续中国神话题材和单机动作角色扮演模式 [13][15][16] - 《黑神话:钟馗》借助前作积累的全球声量获得高度关注 但面临文化认知差异的挑战 [20][21][22] - 官方账号更名及商标注册表明公司正构建"黑神话系列"IP矩阵 超越单一爆款打造长期内容生态 [22][26][27] 游戏科学新作发布背景 - 科隆游戏展开幕夜以《黑神话:钟馗》1分56秒PV压轴登场 打破外界对《悟空》DLC的预期 [3] - 工作室CEO冯骥引用任天堂岩田聰言论强调"在既有延长线上没有未来" 体现创新导向 [7] - PV发布12小时内获B站近千万播放量 72万点赞及37万投币 显示极高关注度 [7] 《黑神话:钟馗》项目细节 - 项目处于早期开发阶段 目前仅通过CG短片告知开发状态 实机内容尚未成型 [12] - 选择钟馗题材源于美术总监杨奇的梦境启发 明代画作中骑虎钟馗形象提供历史依据 [10] - 游戏类型确认为单机动作角色扮演 商业模式与前作一致 但主角不再为猴子 [16] - 发售时间未定 将登陆PC和主流主机平台 信息通过统一更名的"黑神话"官号发布 [17][18] 公司战略意图 - 暂缓《悟空》DLC开发旨在尝试差异化游戏体验和挑战性玩法 同时反思前作不足 [13] - 明确西游题材不会终止 但需通过《钟馗》探索志怪传奇题材区别于神魔故事 [14][20] - 海外媒体猜测玩法或类似"宝可梦"的捉鬼系统 可能涉及操控鬼魂的驯兽机制 [20] 市场反响与挑战 - 前作《悟空》创销售纪录:首发3天销量超1000万份 一个月内超2000万份 [20] - 海外玩家用DC漫画角色"康斯坦丁"类比钟馗 反映文化认知门槛 [20] - 市场存在质疑观点 认为前作成功依赖西游IP而非游戏品质本身 [21] IP生态构建 - 官方账号从"黑神话:悟空"更名为"黑神话" 未来系列作品信息将通过统一账号发布 [22] - 公司已注册"黑神话:姜子牙"、"黑神话:小倩"等商标 证实系列化开发规划 [26] - 商标注册从防御性行为转变为实质性开发 体现公司构建中国神话IP宇宙的野心 [27]
钟馗接棒悟空,游戏科学带来“黑神话系列”
36氪· 2025-08-21 07:40
新游戏项目公布 - 游戏科学在《黑神话:悟空》发售一周年之际公布新作《黑神话:钟馗》而非预期的DLC内容 [1][4] - 新项目以CG短片形式先行展示 目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 实机内容尚未成型 [8][9] - 公司注册了"黑神话:姜子牙"、"黑神话:小倩"等商标 表明"黑神话系列"的长期规划 [20] 开发背景与动机 - 开发团队从事西游题材超十年 希望"换换脑子"尝试差异化体验 [18] - 公司引用任天堂理念"在既有的延长线上是没有未来的"作为创新依据 [4] - 选择钟馗题材是因团队渴望在世界观、叙事和游戏特性上实现突破与创新 [10] 游戏定位与特点 - 《黑神话:钟馗》仍取材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保持单机动作角色扮演类型 [11][12] - 商业模式与前作完全一致 但主角不再是猴子 具体玩法细节尚未确定 [12][15] - 美术总监杨奇透露角色设计灵感来自梦境 明代画作中确有钟馗骑虎形象 [6] - 海外媒体猜测游戏可能包含类似"宝可梦"的捉鬼玩法 玩家或可操控鬼魂 [18] 市场反响与预期 - 预告片在B站发布12小时内获得近千万播放量 72万点赞及37万投币 [4] - 前作《黑神话:悟空》创销售纪录 首发3天销量超1000万份 一个月内超2000万份 [19] - 海外玩家通过DC漫画角色"康斯坦丁"类比解释钟馗文化形象 [18] - 存在市场担忧认为前作成功依赖西游IP而非游戏品质本身 [19] 品牌战略调整 - 所有官方社交媒体账号由"黑神话:悟空"更名为"黑神话" 统一发布系列资讯 [13][19] - 新作将登陆PC和主流主机平台 具体发售日期未定 [13][14] - 公司通过商标注册和系列化运作展现长期IP开发野心 超越单一爆款模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