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

搜索文档
河声 | 黄河不语处 文明自轰鸣
河南日报· 2025-09-25 05:53
这场以大河为名的聚会虽已落幕,却将一条河流与一个文明的对话刻进时光。我们不仅聆听了浩荡的历 史回响,也触摸到了那些被黄河泥沙默默守护千年的文明秘语——它们分别藏在了陶纹经纬间、堤坝肌 理中、基因序列里,无声地回答着"何以中国"的永恒之问。 □朱波 近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落下帷幕。自启动以来,活动以大河为名,赴安 澜之约,围绕"中华源""民族魂""万象新"三大篇章,系统梳理黄河文化的根脉传承、治水智慧与时代新 貌,深刻回应了"何以中国"这一宏大命题,获得广泛的社会关注与积极反响。 就连泥沙,也是历史的书写者。地质岩芯中的花粉与炭粒,默默记录气候变迁如何影响农耕与游牧文明 的互动节奏。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北宋纵然技术先进,仍难逃黄河改道之困;真正的智慧从来 不是征服自然,而是读懂河流律动,与之共生。 黄河的伟大,因其混沌吞吐万千气象,因其包容文明在激荡中生生不息。陶片、堤坝、草秸、基因、花 粉……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用数千年的沉默诉说文明的真谛——在差异中融合,在顺应中创新,在时 间里沉淀。 "何以中国·黄河安澜"采风活动暂告一段落,但对黄河的解读永无终章。我们应该记住的,不仅是 ...
山东省证券业协会组织“资本助跑鲁力前行——走进东营”活动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03:55
除业务实践以外,各机构负责人还深入探讨了如何以黄河文化中"和合共生"、"兼容并蓄"的智慧为引领,积极践行关于建 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要求,努力构建良性互动、健康有序的行业生态。代表们认为,证券行业应在尊重市场规则的前 提下,更加注重开放协作、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倡导以差异化、专业化发展路径提升机构核心竞争力,推动形成各有侧 重、相互补充、协同共进的区域市场格局。 本次活动通过文化参观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为山东辖区证券行业的文化建设与业务实践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协会 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引导会员单位深入传承黄河文化基因,践行金融报国使命,共同书写证券行业助力山东经济高 质量发展新篇章。(齐和宁) 在随后的座谈会中,各会员单位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交流了在当前经济与市场环境下,各项业务推进过程中的竞 争力构建难点与痛点,包括业务创新与合规管理的平衡、人才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等方面面临的共性挑战。同时,代表 们也积极为协会工作和区域市场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建议协会进一步发挥桥梁和平台作用,在政策传导、经验交流、培训 协调、纠纷调解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共同营造更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的行业环境。 近日 ...
全国唯一的黄河主题夜经济街区,济南九曲黄河万里情开街试运营
齐鲁晚报网· 2025-09-22 14:5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杜春娜 通讯员 周志昊 9月21日,济南市济阳区文旅产业重磅项目——"九曲黄河万里情"开街试运营。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黄 河主题夜经济街区,该项目以"黄河文化、九省特色、国潮风"为主风格,以"L型"动线串联五大主题广 场、九大特色场景、20余种游乐设施、上百家特色商铺,通过"文化+科技+夜经济"的创新模式,打造 昼夜联动的文旅新范式,成为黄河流域夜经济发展的标志性案例,为济阳乃至济南城市发展注入新动 能。 文化为魂: 黄河风情沉浸式铺展,焕活文明传承新图景 "九曲黄河万里情"的核心魅力,在于将5464公里黄河的文明脉络与文化精髓,转化为可看、可玩、可感 的文旅体验。 五大主题广场锚定黄河文化核心。从入口处16米高"鲤鱼跃龙门"雕塑开启励志传说,到"黄河大船"广场 演员以优美的舞姿再现黄河女神的神话传说;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广场感受黄河一泻千里、东奔入海的 雄浑壮阔,到"黄河耀九州"广场的彝族篝火晚会传递民族热情;从"招亲"广场还原济阳婚俗开展抛绣球 互动,再到"八音迭奏"广场动感音乐引燃全场,每一处广场都是黄河文化的生动载体。 特色文化演艺串联黄河精神脉络。街区大型演出《大河印 九曲魂》堪称 ...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泱泱大河牵古今 润民族文脉悠远
央广网· 2025-09-22 01:58
"林公堤已经有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到今天仍在使用。它不仅是守护开封的重要堤防,也是著名的文物保护单 位。我们所处的林则徐治河文化广场就建在林公堤的起点处。"开封第一河务局局长江浩介绍道。 九曲黄河,在开封兰考拐了最后一道弯。虽然黄河兰考河段只有25千米,却是黄河决口最多的地段之一。 央广网开封9月20日消息(记者 张羲轮郝振青)河南开封是黄河岸边的八朝古都,它傍河而建、因黄而兴,城市 兴衰与黄河变迁紧密相连。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黄河开封段,是黄河下游段,河道宽、浅、散、乱,河势游荡多变,是典 型的"地上悬河"和"豆腐腰"河段,历史上曾水患频繁。据史料记载,因黄河洪水的不断淹没与开封百姓的一次次 重建,现有6座城池被埋在开封城下。 史料统计,从1194年到1938年的745年中,黄河在开封境内共决口338次,占黄河全部决口次数的五分之一还多。 在历史的长河中,民族英雄林则徐与黄河有着不解之缘。走进林则徐治河文化广场,高8.756米的林则徐雕塑矗立 在广场中央,他手握的卷轴便是其绘制的《黄河全部形势图》。 林则徐治河文化广场(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1841年,黄河在开封张湾村处决口,河南、安 ...
“何以中国·黄河安澜”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郑州日报· 2025-09-19 01:09
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崧出席。启动仪式分"中华源""民族 魂""万象新"三个篇章,邀请行业专家、文化工作者、网络达人等,以非遗表演、情景讲述、诗歌诵读 等形式,共同推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生动诠释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重要标 志的深厚底蕴。活动现场发布了《大河安澜佑中原》《"三千里长堤 五千年华夏"黄河水文化品牌》 等"一起讲好黄河故事"文化项目。 此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委网信办等多部门联合山西、内 蒙古、山东、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沿黄省(区)网信办共同主办。在为期4天的活动中,来 自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媒体和省内媒体的编辑记者,将深入我省9个沿黄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开展采 访,全景式呈现厚重深邃的黄河文化、波澜壮阔的治黄历程、生机勃勃的沿黄新貌,展示河南传承历史 文脉和民族根脉、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作出的积极贡献。 9月18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启动。活动深入学习 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黄 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 ...
乌海:因水而变,倚水而兴
内蒙古日报· 2025-08-25 02:48
旅游产业发展 - 乌海湖景区开发水上环湖观光游、沙海体验游、小火车观光游等旅游路线及30余种水上沙漠娱乐项目 [2] - 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休闲度假旅游区和内蒙古网红打卡地称号 [2] - 2024年上半年乌海市接待国内游客408万人次同比增长12.89% 国内游客总花费47.98亿元同比增长15.1% [2] 葡萄与葡萄酒产业 - 吉奥尼酒庄建成农业农村部葡萄标准示范园1000亩 年产优质酒庄酒约300吨并获国家3A级景区认证 [3] - 乌海市葡萄种植面积达1.86万亩 产量突破0.76万吨 葡萄酒年生产加工能力1.43万吨 [3] - "乌海葡萄"品牌价值在2024年达29.32亿元 涵盖近20个葡萄酒类型及200多款成品酒 [3] 生态与资源禀赋 - 乌海湖由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形成 极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成为旅游业"黄金引擎" [1] - 乌海湖拥有湿地沙漠复合景观 为赤麻鸭大天鹅白琵鹭等水鸟提供栖息繁衍条件 [2] - 吉奥尼酒庄位于乌海湖西岸乌兰布和沙漠边缘 优渥地理条件支撑葡萄酒产业基础 [3] 文化传承与创新 - 黄河石彩绘艺术家鲁婷创作百余件作品 融合泼墨造型与工笔技法传承黄河文化 [4] - 黄河西行客栈作为黄河流入内蒙古第一村 设立鲁婷黄河石创作工作室展示文化载体 [3][4]
大河壮阔 亮丽北疆丨黄河岸边的幸福经济学
内蒙古日报· 2025-08-23 15:03
项目背景与转型 - 画匠营子村从两年前断壁残垣的空心村转型为"天下黄河第一村"文旅综合体[2] - 项目以"以画为魂、以河为脉"为开发理念 设计团队经历4次方案汇报和10次实地调研[2] - 当地财政累计投入1.45亿元支持黄河文旅项目建设 另获自治区旅游专项资金750万元用于提档升级[4] 项目规模与设施 - 改造2万平方米闲置村落 包含特色商业街 黄河文化民俗展览馆七大展厅 漂流水上基地等设施[2] - 配套建设投资1.27亿元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内含黄河博物馆和观景塔等设施[3] - 黄河文化民俗展览馆系统展示黄河文明脉络 靳尚谊艺术创意空间提供艺术创作场所[1][2] 运营数据与经济效益 - 黄河博物馆上半年接待游客13万人次 营业收入突破百万元[3] - 黄河开河观凌周期间吸引50万人次游客 带来1100万元旅游收入 其中24万外地游客贡献超30%消费额[4] - 炸糕铺日均收入超千元 带动近30户村民就业增收[3] 产业融合与延伸 - 景区作为"千万工程"示范点 将周边农田渔场打造成直采基地 实现一二三产融合[2] - 黄河谣文化园4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 成为自治区文旅融合典范[4] - 博物馆引入华莱士体验店 猪迪克儿童乐园等商业业态 延伸产业链价值[4] 文化传播与科技应用 - 通过VR设备展示湿地修复 互动沙盘演示小浪底工程将泥沙含量从27.5公斤/立方米降至5.76公斤/立方米[3] - 黄河文化民俗展览馆与靳尚谊艺术创意空间共同构成文化传播载体[1][2] - 汉服取景 非遗糖画制作 奶皮子酸奶等传统文化元素吸引年轻客群[1][2] 区域协同与发展模式 - 项目与15分钟车程外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形成协同效应[3] - 包头模式通过文化基因激活闲置资源 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4] - 与青海 甘肃等黄河流域地区形成差异化发展策略 突出文旅特色[4]
2025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正式启动
郑州日报· 2025-08-12 01:18
活动概述 - 2025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启动仪式暨"唱响黄河"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届全国声乐展演开幕式交响音乐会于8月11日在郑州大剧院举行 [1] - 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出席并启动活动 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韩新安、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黄玉国、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方启雄等共同参与启动仪式 [1] 战略意义 - 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 旨在通过声乐展演形式让社会各界感知黄河文化并创作更多相关佳作 [1] - 郑州市近年来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积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着力打造文化繁荣的人文之城并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全国重地 [1] 活动发展 - 黄河文化月活动自2021年开始举办 本届活动参与主体更加广泛且活动内涵更加丰富 [2] - 活动将推动郑州文化繁荣兴盛 为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更有力的文化支撑 [2]
大河村遗址:近观“仰韶标尺”,触摸文明曙光
新华社· 2025-08-09 22:35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 - 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开放一个多月游客络绎不绝 采用"下沉式"设计 与遗址公园融为一体 [3] - 新馆特别打造大型沉浸式数字化展示项目"仰韶印象" 运用结构投影 动作捕捉 全景声效等技术复刻仰韶时期社会图景 [19]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包括生态湿地修复区 原始农耕种植区和互动休闲体验区 [20] 大河村遗址考古发现 - 大河村遗址时间跨度长达3500年 涵盖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夏文化及商文化 总面积达53万平方米 [3][7] - 2024年发掘出土陶片包括夹砂灰陶等 新发现仰韶晚期房屋 城墙 带瓮城结构的环壕 墓葬区等遗迹 [4][6] - 遗址存在坚固防御设施和明显功能区划 被认为是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河洛古国城市群的东部重镇 [7] 仰韶文化研究价值 - 大河村遗址拥有仰韶文化产生 发展 消亡的完整脉络 被誉为"仰韶文化的标尺" 可用于其他遗址年代判定 [7][8] - 彩陶双连壶出土 两壶并列内部相通 被认为是和平 友好 相敬 相亲的象征 [12] - 彩陶纹饰包括太阳纹 彗星纹等宇宙主题图案 可能反映先民对天象认识成果 具有时间观念雏形 [15] 文明交流与融合 - 仰韶文化彩陶中"西阴纹"西传至乌克兰 "花瓣纹"远传至乌拉尔山附近 形成史前"彩陶之路"联通欧亚 [16] - 遗址表现出中西方文明交融特征 城墙建造技术可能受西方影响 彩陶纹饰融合中西天文文化 [18] - 出土遗物包含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 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 江淮地区双墩 崧泽文化等因素 [18]
《大河技艺》出版广受好评展现黄河技艺独特魅力
齐鲁晚报· 2025-06-25 08:20
图书出版与行业影响 - 《大河技艺》聚焦黄河传统与现代技艺 正式出版发行后在行业内和社会层面获得诸多好评并受到广泛关注 [1] - 该书分为4个部分 主题分别为堤工技术 埽工技术 抢险技术与修防管理 以技艺发展脉络串联黄河治理重大事件 [3] - 图书创新性结合文化传承 实用教学与艺术审美 运用文献考据 分步骤图解和专家访谈 形成图文并茂 具体案例实录的文化图书 [3] 内容结构与行业应用 - 定位为黄河文化和黄河治理技艺的科普书籍 是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成果 [4] - 面向黄河行业职工 对传统及现代治河技艺进行细致梳理 险情抢护 堤防修筑 传统埽工等实用技艺通过图文并茂方式深入浅出讲解 成为抢险队员的有益工具书 [4] - 面向社会公众 以黄河技艺为线索串联治理历史重大事件 传承治河精神 间叙黄河号子 治河传说等地方民俗 为社会公众了解黄河提供重要窗口 [4] 文化价值与行业意义 - 为治河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 - 为黄河文化"走出去"提供重要途径 [4] - 将成为黄河文化的重要名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