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icon
搜索文档
“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7-30 22:12
文化精品战略定位 - 文化精品是国家、地区和时代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构成综合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关键指标[2] - 将文化精品创作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核心内容,通过文化精品工程等"八项工程"构建文化建设体系[2] - 2002年底至2007年初浙江共有230余件优秀作品在国际和全国性赛事上获奖[1] 创作方向与意识形态建设 -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强调文化产品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统一,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一致[3] - 要求文化产品既体现先进性又不丧失市场,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3] - 高扬社会主义文艺旗帜,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文化[3] 现实题材创作实践 - 坚持"三贴近"原则,鼓励从浙江人民改革开放实践中发现新题材[4] - 重点扶持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如抗击台风的《超强台风》和转型期浙商题材的《十万人家》[5] - 2006年首届中国越剧艺术节浙江选送剧目获4个金奖,占总数一半,《公孙子都》成为全国唯一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昆剧[5] 文化体制改革创新 - 推动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品创作生产[6] - 2004年成立全国首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实现影视创作、拍摄、制作、发行一体化[6] - 提出"有市场的文化不一定是先进文化,但没有市场的文化肯定不是先进文化"的市场化导向理念[6] 文艺创新与传统文化传承 - 强调从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和革命历史中汲取精华作为文艺创新源泉[7] - 支持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营造百花齐放创作环境[7] - 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与时俱进[7]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 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实施文化人才工程纳入文化大省建设八大工程[8][9] - 重点培养文化创作人才、文化科技专家和文化经营管理专家三类人才[9] - 2002-2006年多次调研中国美术学院,支持其建设世界一流美术学院[9] 文艺工作领导机制 - 通过重大工程和节会引导创作,实施省级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文学解读浙江工程[10] - 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和越剧艺术节永久落户浙江,形成常态化创作推动机制[10] - 对优秀作品和基层文化服务项目给予表彰奖励,建立激励机制[10]
以大采风活动推动新时代美术繁荣发展
人民网· 2025-07-21 14:40
文艺创作方针 - 中国美术家协会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活动,历时近一年筹备,是全国美术界首次大规模、长时段的主题艺术实践活动 [1] - 活动旨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强调文艺创作最根本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1][2] - 毛泽东同志80年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习近平总书记72年后重申"社会主义文艺本质是人民的文艺" [2] 人民文艺理论 - 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是源自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这是其先进性和发展动力的体现 [3] -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求:把人民作为艺术表现主体、提升阅读生活能力、创新艺术表达形式、适应多样化文化需求 [3] - 文艺工作者需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用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增强精神力量 [4] 创作实践路径 - 深入生活是捕捉时代精神的关键,黄土画派刘文西数十次深入陕北、黄胄强调"多深入生活"、李焕民扎根川藏印证生活是创作唯一源泉 [5][6] - 克服当前美术创作同质化、概念化现象,必须通过深入生活获取真实情感体验和创作灵感 [6] - 文联和协会需发挥组织优势,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组织采风活动,从人民实践中提炼创作主题 [7] 活动实施机制 - 建立"全国美协一盘棋"工作机制,实现选题、力量、资源、成果四共享,结合主题创作与志愿服务 [8] - 探索集体采风与个人驻留相结合、短期写生与长期蹲点等多元化方式,形成常态化长效机制 [9] - 加强媒体宣传策划,通过典型案例引导行业风气,推动优秀作品进入公共空间和大众生活 [10] 时代使命定位 - 文艺创作必须植根现实生活、顺应人民意愿,才能保持活力并服务民族复兴征程 [11] - 活动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旨在书写人民奋斗史诗,攀登新时代艺术高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