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搜索文档
“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7-30 22:12
文化精品战略定位 - 文化精品是国家、地区和时代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构成综合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关键指标[2] - 将文化精品创作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核心内容,通过文化精品工程等"八项工程"构建文化建设体系[2] - 2002年底至2007年初浙江共有230余件优秀作品在国际和全国性赛事上获奖[1] 创作方向与意识形态建设 -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强调文化产品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统一,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一致[3] - 要求文化产品既体现先进性又不丧失市场,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3] - 高扬社会主义文艺旗帜,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文化[3] 现实题材创作实践 - 坚持"三贴近"原则,鼓励从浙江人民改革开放实践中发现新题材[4] - 重点扶持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如抗击台风的《超强台风》和转型期浙商题材的《十万人家》[5] - 2006年首届中国越剧艺术节浙江选送剧目获4个金奖,占总数一半,《公孙子都》成为全国唯一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昆剧[5] 文化体制改革创新 - 推动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品创作生产[6] - 2004年成立全国首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实现影视创作、拍摄、制作、发行一体化[6] - 提出"有市场的文化不一定是先进文化,但没有市场的文化肯定不是先进文化"的市场化导向理念[6] 文艺创新与传统文化传承 - 强调从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和革命历史中汲取精华作为文艺创新源泉[7] - 支持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营造百花齐放创作环境[7] - 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与时俱进[7]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 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实施文化人才工程纳入文化大省建设八大工程[8][9] - 重点培养文化创作人才、文化科技专家和文化经营管理专家三类人才[9] - 2002-2006年多次调研中国美术学院,支持其建设世界一流美术学院[9] 文艺工作领导机制 - 通过重大工程和节会引导创作,实施省级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文学解读浙江工程[10] - 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和越剧艺术节永久落户浙江,形成常态化创作推动机制[10] - 对优秀作品和基层文化服务项目给予表彰奖励,建立激励机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