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电行业抢装潮
icon
搜索文档
突发!大牛股中环海陆终止筹划控制权变更,股价20CM跌停
华夏时报· 2025-09-06 12:31
控制权变更终止 - 控股股东吴君三因与交易对方就公司未来发展安排未达成一致 终止控制权变更事项 股票及可转债于9月5日复牌[2] - 本次筹划仅持续一周 8月28日停牌前股价单日涨幅达12.66%[2][3] - 此次并非首次筹划易主 2023年曾与北京骅泰宇签署股份转让协议 但因未及时披露被监管责令改正 最终通过和解协议解除交易[4][5][6] 股价表现异常 - 终止易主公告后9月5日股价跌停 收盘封单20.45万手[3] - 年内股价涨幅显著 截至9月4日上涨219.6% 从2024年低点8.5元/股至2025年高点40.5元/股累计涨幅达376.5%[3][10] - 尽管业绩连续亏损 股价表现仍超越行业同类公司 截至9月5日收盘年内涨幅155.7%[10] 董事会人事变动 - 北京骅泰宇关联方何凡、蒋利顺于2024年9月进入董事会并担任高管职务 分别就任投资管理部部长与战略规划部部长[7] - 二人于2025年2月辞去总经理及副总经理职务 3月进一步辞去董事职务 均称因个人职业发展原因[7] 财务业绩恶化 - 2023年营业收入6.25亿元同比下降40.04% 净利润亏损3219万元同比下降181.12%[8] - 2024年营业收入5.79亿元同比下降7.36% 净利润亏损1.54亿元同比下降377.13%[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8亿元同比增长25.27% 但净利润亏损4249万元同比下降15.27%[10] 行业环境冲击 - 风电行业2020年抢装潮后价格持续下行 陆上风机均价从4000元/千瓦降至1500元/千瓦 海上风机从7000元/千瓦降至3000元/千瓦[9] - 供需失衡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 产品单价下降 行业竞争加剧[9] - 2025年政策引发新一轮抢装潮 多数零部件企业业绩亮眼 但公司仍持续亏损[9][10] 成本费用上升 - 募投项目转固增加折旧费用 可转债利息支出推高成本[10]
风电回暖!零部件企业业绩亮眼,整机制造商增收不增利
华夏时报· 2025-09-05 03:37
风电行业装机量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51.39GW 同比增长98.9% 其中陆上风电新增48.90GW 海上风电新增2.49GW [1] 整机制造商业绩分化 - 六家风电整机商总营收716.04亿元 但净利润仅15.99亿元 企业间业绩分化明显 [2] - 金风科技营收285.37亿元(同比增长41.26%) 净利润14.88亿元(同比增长7.26%) 业绩表现最佳 [2][4] - 明阳智能营收171.43亿元(同比增长45.33%) 净利润6.1亿元(同比下降7.68%) [4] - 三一重能营收85.94亿元(同比增长62.75%) 净利润2.10亿元(同比下降51.54%) [4] - 运达股份营收108.94亿元(同比增长26.27%) 净利润1.44亿元(同比下降2.62%) [4] - 电气风电营收26.64亿元(同比增长118.61%) 净利润亏损2.79亿元 [4] - 中船科技营收37.72亿元(同比增长30.79%) 净利润亏损5.74亿元 [4] 零部件企业业绩表现 - 风电零部件企业业绩普遍增长 主要受益于订单增长和产品结构性涨价 [5] - 新强联营收22.10亿元(同比增长108.98%) 净利润4.00亿元(同比增长496.60%) 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 [1][5] - 海锅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110.98% 通裕重工增长49.70% 金雷股份增长153.34% [5] - 中材科技营收133.31亿元(同比增长26.48%) 净利润9.99亿元(同比增长114.92%) [6] - 时代新材营收92.56亿元(同比增长6.87%) 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增长36.66%) [6] - 大金重工净利润同比增长214.32% 海力风电增长90.61% 天能重工增长6.43% [7] - 天顺风能净利润同比下降75.08% 泰顺风能下降8.08% [7] 风机价格变化趋势 - 2024年1-6月陆风机组(不含塔筒)中标均价1382元/kW 2025年1-6月升至1496元/kW(同比提升8%) [8] - 陆风机组(含塔筒)中标均价2096元/kW(同比提升21%) [8] - 三一重能表示风机中标均价较2024年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 [9] 企业订单情况 - 金风科技在手外部订单51.81GW(同比增长45.58%) 其中海外订单7.36GW(同比增长42.27%) [9] - 运达股份新增订单11.97GW 累计在手订单45.87GW [9] - 三一重能在手订单超28GW 创历史新高 [9] - 东方电缆新增中标项目金额近百亿元 在手订单约196亿元 [9] - 大金重工累计签署海外海工订单近30亿元 在手海外订单超100亿元 排产规划至2030年 [9] 行业前景展望 - 头部企业在手订单同环比保持增长 行业在手订单约300GW [10] - 预计2025下半年或2026年初整机制造商交付价格有望提升 [8] - 三一重能预计2026年风机毛利率将有明显提升 [9] - 看好2026年国内装机继续增长 [10]
新强联(300850):风电业务表现优异,业绩实现同比高增
长城证券· 2025-08-18 10:37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4][8]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优异,营业收入22.10亿元(同比增长108.98%),归母净利润3.996亿元(同比增长496.60%),扣非归母净利润3.35亿元(同比增长2200.56%)[1][2] - 风电业务收入16.76亿元,占总营收75.84%(同比增长135.53%),主要受益于"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抢装潮及高附加值产品TRB订单占比提升[2] - 2025Q2毛利率达29.75%,连续4个季度提升(同比增长17.77个百分点),驱动因素包括TRB产品放量、垂直整合降本及高毛利产品结构优化[2] - 全国陆上风电新增装机48.90GW(同比增长95.52%),海上风电新增2.49GW(同比增长200%),海风建设提速将持续利好产业链[2] 财务表现 收入与利润 - 2023-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28.24/29.46/43.28/50.97/56.96亿元,2025E同比增速46.9%[1][8] - 归母净利润预测:3.75/0.65/6.46/7.63/8.62亿元,2025E同比增速888.4%[1][8] - 2025H1单季度:Q2营收12.83亿元(环比增长38.52%),归母净利润2.29亿元(环比增长34.41%)[1] 盈利能力 - ROE从2024年1.6%提升至2025E的13.2%,毛利率从2024年18.5%升至2025E的29.0%[1][10] - 2025E EPS 1.70元,对应PE 23倍,2027E PE降至17.4倍[1][8] 业务进展 - TRB产品通过主机厂商验证并批量应用,具备大兆瓦风电主轴轴承和偏航变桨轴承批量供货能力[3] - 自主研发无软带感应淬火技术突破外资垄断,效率与成本优势显著[3] - 第二增长曲线齿轮箱轴承业务顺利推进,海工装备及盾构机业务稳定(2025H1收入分别为0.31/0.33亿元)[3][8] 行业与订单 - 在手订单充足,产能利用率高,预计海风装机量增长将带动TRB渗透率提升[3][8] - 2025H1国内风电装机需求激增,陆风/海风新增装机同比增速达95.52%/200%[2]
新强联(300850) - 300850新强联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11
2025-08-11 14:4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10亿元,同比增长108.98%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96亿元,同比增长496.6% [4] - 基本每股收益1.09元/股,同比增长489.29% [4] - 报告期末总资产112.1亿元,净资产59.27亿元 [4] 业务构成 - 风电类产品营收16.76亿元,占总营收75.84%,同比增长135.53% [4] - 风电锁紧盘营收1.60亿元,同比增长26.05% [4] - 海工装备类产品营收0.31亿元 [4] - 盾构机类产品营收0.33亿元 [4]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风电行业"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抢装潮起,市场需求稳健增长 [4] - 产品结构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如单列圆锥滚子主轴轴承(TRB)订单占比提升 [4] 产品与技术 - 主要产品包括风电主轴轴承、偏航轴承、变桨轴承等风电相关产品 [4] - 掌握无软带感应淬火等先进工艺 [6] - 具备大兆瓦风电主轴轴承批量供货能力,覆盖陆上及海上机型 [7] - 盾构机轴承和海工装备轴承技术水平领先,但业务量相对较小 [5] 成本管理 - 通过子公司实现锻件、滚动体、保持架自供,降低采购成本 [6] - 优化生产工艺,提升设备利用率,降低单位成本 [6] - 提高核心零部件自产率,减少外购依赖 [6] 未来规划 - 紧跟风电大型化趋势,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 [7] - 加强客户合作,拓展市场份额,挖掘产能以满足交付 [7] - 持续推进大型化轴承技术研发,巩固在大型回转支承领域优势 [7] - 深化与主机厂合作,绑定客户资源,应对潜在竞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