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与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伊犁老城:非遗在文旅融合中守正创新
新华社· 2025-09-23 08:10
马皮绘画笔触细腻、皮具制作天然古朴、百年手工冰淇淋散发醇厚香气……秋日的新疆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区,阳光洒满蜿蜒街巷,蓝墙映着斑 驳树影,马车铃铛声与非遗工坊的敲打声交织。 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的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区(以下简称伊犁老城),因其独特的民居风貌与文化积淀,素有"民居博物馆"的美 誉。近年来,当地深度挖掘非遗资源,将"藏于深巷"的非遗代表性项目转化为游客可沉浸式体验的DIY内容,以守正之心传承非遗,以创新之 力赋能文旅。 当地传统皮革手工技艺多做马鞍、传统皮鞋,曹红兵凭借其设计专业的优势,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当地人文历史、民俗风情 融入作品,推出羊皮烫画等文创作品。融入了哈萨克毡房、少数民族乐器等元素的文创产品,成为游客体验非遗的热门选择。"游客亲手制作 时,能更深入了解新疆文化,这就是文旅融合的意义。"曹红兵说,目前工坊还享受到房租减免等政策扶持,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更多动力。 走进归迹·马文化集成店,画师坐在一角,手中的画笔在拼皮棒球帽上勾勒出白马图案,栩栩如生。店铺创始人阿孜古丽·吾甫尔的新疆毛皮画 于2022年4月被列为乌鲁木齐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伊犁是'天马之乡',我们在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伊犁老城:非遗在文旅融合中守正创新
新华社· 2025-09-23 03:00
伊犁老城:非遗在文旅融合中守正创新 新华社记者关俏俏 马皮绘画笔触细腻、皮具制作天然古朴、百年手工冰淇淋散发醇厚香气……秋日的新疆伊犁老城文化旅 游区,阳光洒满蜿蜒街巷,蓝墙映着斑驳树影,马车铃铛声与非遗工坊的敲打声交织。 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的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区(以下简称伊犁老城),因其独特的民居风貌 与文化积淀,素有"民居博物馆"的美誉。近年来,当地深度挖掘非遗资源,将"藏于深巷"的非遗代表性 项目转化为游客可沉浸式体验的DIY内容,以守正之心传承非遗,以创新之力赋能文旅。 非遗的生命力离不开其生长的文化环境。伊犁老城在保护"蓝街、马车、工坊、民居" 原生态场景的同 时,优先引入非遗工坊、传统手作店等业态,让游客体验非遗的魅力。 "我们希望游客能在指尖互动中,触摸传统技艺的温度,感受非遗的厚重。"伊宁市卡山其民俗旅游开发 有限责任公司旅游计调负责人依木兰·普拉提介绍,伊犁老城不仅保留了做花帽的"朵普其"、做皮质用 品的"昆其"、做铁皮桶的"切来克其",还引入全疆各地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希望游客朋友们能在这里 感受多元非遗,亲手制作专属的非遗物品。"依木兰·普拉提说。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3日电 ...
从“看山水”到“心体验”:云南民俗节庆释放文旅新动能
新华社· 2025-08-04 14:27
7月15日,游客在普者黑景区嬉戏玩耍。新华社记者 彭奕凯 摄 晴空朗照,位于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的普者黑旅游景区碧波荡漾,绿意盎然。来自吉林的游客高晓天,相机和脸颊已沾满黑灰。她兴奋地告 诉记者,这已是第二次来到普者黑,"第一次是慕名山水而来,这一次是专门来体验花脸节的酣畅淋漓"。 花脸节是丘北县彝族传统节日之一。庆祝活动上,无论男女老少、是否相识,人们都会抓起特制香草黑灰,互相涂抹嬉戏。这样的节庆活 动,吸引了更多游客来到丘北县,也成为推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丘北县累计接待游客461.0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42.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2%和5.55%。 普者黑景区游客数量增长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出580余家宾馆酒店和特色民居客栈,各类餐馆、小吃店可提供超过2万个餐位。景区携手村集体 和村民共同打造区域性联合营销体,在普者黑的秀美山水间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不仅是丘北县,伴随着多彩民俗活动,游客来到云南不仅能看到壮美山水,还能释放压力、舒缓情绪,获得独特的体验感和情绪价值。 非遗与文旅的深度融合,不仅为游客解锁了独特的体验,更为当地注入了发展的新活力。 巍山县庙 ...
海南:非遗“烟火气”激发文旅新活力
海南日报· 2025-06-14 00:10
海南非遗保护与产业化发展 - 海南非遗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2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103项,市县级以上非遗项目39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9人 [3] - 建设黎锦技艺传习馆15个,国家级、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3个,非遗工坊119个,认定非遗传承村16个 [3] -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群从不足千人扩大至近2万人,2024年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5] 非遗产业化与经济效益 - 全省老爸茶店超4000家,年销售额约100亿元,带动5万余人就业 [7] - 海南沉香产业2023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145家沉香企业构建完整产业链 [7] - 非遗美食品牌如临高烤乳猪、福山咖啡等崛起,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 [7] 非遗教育与数字化传承 - 在全省100多所中小学开展非遗技艺实践课,涉及21个项目,超5万人次学生参与 [6] - 完成国家级传承人及18名省级传承人的数字化记录工程,出版14部非遗丛书及口述史 [6] 非遗与文旅融合 - 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以10多项非遗打造景区,年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 [9] - 昌江保突村结合黎陶技艺打造"产学研旅"模式,三亚南山非遗季吸引10多万游客,文创销售额近2000万元 [10] - 儋州泊潮村端午活动单日吸引游客近2万人,推动非遗与乡村旅游融合 [10] 国际化发展与品牌输出 - 黎锦亮相巴黎时装周、米兰设计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等国际舞台 [4] - 通过海外巡展(马耳他、德国、保加利亚)及日本大阪世博会展示东方非遗生命力 [4]
非遗焕新
经济日报· 2025-05-17 21:45
非遗市场发展 - 非遗产品通过"茶馆+非遗""书店+非遗""商场+非遗"等模式融入日常生活,并借助跨界联名吸引年轻消费者,成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 [1] - 文化和旅游部启动"非遗焕新购物月",各地依托本地非遗资源开展差异化促消费活动,创新消费场景以满足多元需求 [1] 跨界创新与市场表现 - 非遗产品在"非遗年货购物月"中订单量同比增长33%,老字号回力鞋业将崇明土布、东阳竹编等非遗元素融入球鞋设计,打造潮流单品 [2] - 上海回力鞋业"非遗100+创新运动设计"项目计划推出100款跨界产品,其中10%将上市,并开设线上线下专柜以链接当代消费者 [2] - 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通过影视剧联名文创产品实现"破圈",联名产品被抢购一空,推动非遗技艺活态化传承 [2] 业态融合与消费场景 - 杭州解百商场打造"非遗茶空间",融合制茶技艺、天竺筷、西湖绸伞等非遗项目,吸引消费者打卡并配备专业讲解服务 [4] - 晓风·明远书院通过"非遗+书店"模式增加营收,提供红茶制作、雕版印刷等体验活动 [4] - 浙江省推动"非遗茶空间"建设,整合茶相关非遗项目,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5] 乡村旅游与国际化传播 - 浙江长兴县顾渚村民宿引入紫笋茶制作技艺非遗体验,开设采茶、制茶研学课程,提升回头客率 [6] - 非遗与乡村文旅深度融合,从消费端促进供给端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6] - 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年接待外国游客超1万人次,非遗产品成为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文化的符号 [7] 文旅融合新实践 - 福建泉州"五一"推出宋风古韵奇妙游,北京朝阳区举办汉文化节,均融入提线木偶、鱼灯表演等非遗活动以丰富旅游体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