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实用性需求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汽车的成功,是因为它的缺点
远川研究所· 2025-04-16 12:54
核心观点 - 小米SU7通过牺牲实用性(如空间)换取造型和性能,成功锚定非实用性需求市场,差异化竞争策略奏效 [6][26][34][38] - 中国乘用车市场结构变化显著,单身用户占比从10%提升至22%,非家庭用户催生对性能、设计等非实用性需求增长 [30][34][39] - 电动车技术特性(低成本动力、智能化架构)为小米提供了差异化竞争基础,其研发重点与特斯拉早期策略相似 [38] 产品设计策略 - 采用豪华车典型的长L113参数(前轮到踏板距离)设计,轴距达3000mm超过Model S,但通过溜背造型压低车高牺牲后排空间 [11][12][14][24][26] - SU7 Ultra版本配备1548Ps马力、1.98秒零百加速,最高时速350km/h,定价52.99万元,性能参数激进 [36][38] - 选择轿车而非SUV切入市场,因轿车更符合年轻人对"Dream Car"的想象,且单人驾驶场景占比提升 [28][34] 市场环境变化 - 2024年中国市场同期上市184个新车系,竞争激烈但细分市场机会显现 [6] - 宝马M系列在华年销10万辆(占品牌总量15%),显示性能车型需求持续增长 [39][40] - 产业链成熟降低造车门槛,但小米选择将研发投向电机性能而非全面竞争 [38] 竞品对比 - 与长城坦克300相似:锚定非实用需求(越野/性能)同时兼顾部分实用性,避免同质化竞争 [35][36][37] - 不同于新势力普遍首推SUV的策略(蔚来ES8/理想ONE等),小米是少数以轿车切入的新品牌 [29] - 与特斯拉Model S、小鹏P7同属保留长车头设计的电动车,但SU7空间牺牲更彻底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