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和博弈思维
icon
搜索文档
哈里斯对拜登发出迄今最尖锐点评:他竞选连任是鲁莽之举
金十数据· 2025-09-11 06:44
美国前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在最新回忆录中表示,让前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及 其夫人吉尔·拜登(Jill Biden)独自决定是否竞选连任,是极为鲁莽的做法。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发布了哈里斯即将出版的回忆录《107天》(107 Days)的节选内容, 她在其中提到,拜登做出这一决定时未征求他人意见,而此事涉及的风险过高,不应如此草率。 哈里斯还在书中反思,自己当初是否应该鼓励拜登放弃连任:"在白宫所有人里,我最不适合提出让他 退选的建议,"她写道,"即便我只是想说'别让对手赢了大选',他也可能把这视为赤裸裸的野心,甚至 是恶意的不忠。" 拜登的能力与年龄:哈里斯的矛盾评价 尽管哈里斯质疑拜登竞选连任的决定,但她仍为拜登任总统期间的思维能力和执政能力辩护:"乔·拜登 是个聪明人,不仅经验丰富,还秉持坚定信念,完全能履行总统职责,"她写道,"即便在他状态最差的 日子里,他的知识储备、判断力,以及同情心,也远胜于特朗普状态最好的时候。" "'这是乔和吉尔的决定。'我们所有人都像念咒语一样重复这句话,仿佛集体被催眠了,"哈里斯写 道,"这究竟是顾全颜面, ...
欧盟,请放下你的矛盾与纠结
中国证券报· 2025-09-10 23:10
地缘政治与贸易政策 - 华盛顿正施压欧盟对中国和印度征收最高100%的关税 理由为两国购买俄罗斯石油 [1] - 欧盟内部对美方提议感到紧张 因需平衡与中印的贸易关系 [1] - 欧盟在对华关系上存在矛盾心态 既视为合作伙伴又当竞争对手 同时推进"去风险"策略 [1] 欧盟对华战略定位 - 欧盟将对华定位生硬拼凑为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三重角色 反映零和博弈思维 [2] - 欧盟在经贸层面单方面对华施压 保护主义渐成趋势 未积极回应中方合作倡议 [2] - 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持续加码制裁俄罗斯 并将责任诿过于中国 [2] 跨大西洋关系影响 - 欧盟外交政策以美国利益优先 破坏自身独立性和可信度 [3] - 美国在乌克兰问题后于经贸领域对欧盟施加压力 欧盟部分决策层转而向中国转移矛盾 [3] - 欧盟机构决策层非民选产生 内部派系与利益分化导致对华政策缺乏统一代表性 [3] 中欧合作前景 - 中国被视为欧洲实现安全与提升竞争力的伙伴 双方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领域具巨大合作潜力 [4] - 需通过双向开放和对话协商处理贸易摩擦 推动中欧经贸平衡发展 [4] - 中欧需加强团结协调 成为动荡世界中的稳定性力量 [4]
美方声称新西兰新设FBI办事处旨在“对抗中国”,新西兰否认,中方发声驳斥
环球网· 2025-07-31 12:45
美国FBI在新西兰设立办事处事件 - 美国FBI局长卡什·帕特尔宣布在惠灵顿开设新办事处,声称目的是提高美国和新西兰"对抗中国在太平洋地区存在"的能力 [1] - 帕特尔称美新共同致力于解决"当今时代最为重要的全球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印太地区对抗中国",还包括打击毒品贸易、网络入侵等问题 [3] - 新西兰副总理兼外长彼得斯否认会谈涉及中国话题,表示讨论重点是太平洋地区法治秩序改善 [3] 新西兰官方回应 - 彼得斯强调新办事处将提升打击太平洋地区犯罪能力,特别是针对毒品走私和药物滥用问题 [5] - 彼得斯明确拒绝将此事与中国关联,表示"不会顺着你们的叙事走" [5] - 新西兰方面表示会谈内容仅涉及太平洋地区法治秩序改善,未提及中国相关议题 [3] 中方立场 - 中国驻新西兰使馆声明指出跨国犯罪是共同挑战,合作不应针对第三方 [5] - 中方反对美方从冷战思维出发无端抹黑中国、拿中国说事 [1][5] - 中国国防部此前回应美方"中国威胁"言论,强调冲突对抗不应成为中美选择,应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6] 美方行为模式 - 近年来美国以"中国威胁论"、"债务陷阱论"等不实言论抹黑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合作 [6] - 美方持续煽动阵营对抗,拼凑排他性"小圈子" [6] - 中国国防部指出美方臆想"强大敌人"的做法既不理性也极其危险 [6]
印媒报道莫迪访马尔代夫扯中国,专家:是纯粹的地缘政治对抗和零和博弈思维
环球时报· 2025-07-27 22:46
地缘政治关系 - 印度总理莫迪访问马尔代夫,这是其第三任期以来首次正式访问该国,旨在修复双边关系并加强贸易、防务和基础设施合作 [1] - 印度宣布为马尔代夫提供5 65亿美元信贷额度以支持国防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年度偿还额度从5100万美元下调至2900万美元 [1] - 莫迪成为首位参加马尔代夫独立日庆典活动的印度总理,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称此次访问为"具有里程碑意义" [2] 经济与外交政策 - 马尔代夫经济面临压力,预算赤字巨大且外汇储备减少,印度提供的财政支持对其稳定至关重要 [3] - 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此前倾向于与中国加强关系,但近期政策出现转变,称印度为"值得信赖的朋友" [2] - 马尔代夫推行多元化外交政策,既重视与印度的关系,也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符合其国家利益 [3] 媒体报道与解读 - 印度媒体将莫迪访问描述为战略举措,认为印度成功压制了中国在马尔代夫的影响力 [2] - 《印度时报》称马尔代夫态度转变受经济压力和印度援助意愿影响,但中国的支持仍然存在 [3] - 专家指出印度媒体常以地缘政治对抗视角解读马尔代夫与中印关系,而马尔代夫的外交政策具有自主性和多元性 [3]
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宝贵确定性
经济日报· 2025-06-12 21:56
中美经贸磋商进展 -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伦敦举行 双方就落实元首共识和解决经贸关切取得新进展 为中美经贸关系注入稳定预期[1] - 会议标志着双方重回制度化 程序化的对话轨道 建立起可预期 有规则的程序性对话平台[1] - 国际社会评价此次磋商为中美通过机制化渠道管控分歧的积极示范 有利于增进信任和推动经贸关系稳定发展[1] 中美经贸关系现状 - 美国在中国设立企业达7.3万家 总投资额超过1.2万亿美元 覆盖电子通信 汽车制造 消费品 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2] - 中国美国商会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美企没有撤离中国市场的计划 美企在中国投资兴业有利可图且造福两国人民[2] - 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 合则两利 斗则俱伤 两国互利共赢空间远大于分歧冲突[2] 中美经贸合作影响 - 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 中美关系的稳定器作用无可替代 伦敦会谈为国际市场注入"乐观情绪"[3] - 中美经贸关系正走向成熟阶段 需超越泛政治化干扰 秉持实事求是态度 拓展合作领域[3] - 双方应按照元首共识 发挥好经贸磋商机制作用 增进共识 减少误解 加强合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