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赖活着

搜索文档
项飙:我们不是不想社交,而是AI让「别人」消失了
后浪研究所· 2025-07-29 07:14
AI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AI的普及加剧了社会陌生化趋势,使线下真实关系变得更脆弱疏远 [2][3] - AI成为情绪诉说对象,导致"人的消失"而非仅"附近的消失",形成高阶回音壁效应 [9] - 东亚社会AI依赖度高的深层原因是原有生活已变得稀薄,缺乏真实人际互动能力 [13] 年轻人生存状态变化 - 出现"长期赖活"现象:AI既延长生理寿命又导致精神萎靡的生命状态 [28] - 低能量群体特征表现为慢性疲劳、脑雾等症状,反映生命力稀薄化 [27] - 躺平无法持续提供能量,需建立方向感才能维持生命力 [34] 社交行为新特征 - 夸夸会等新型社交活动暴露出刻意维持陌生化关系的矛盾心理 [17] - "发疯"行为成为对抗AI化社会规范的手段,但成本过高且不可持续 [36][38] - 缺乏中间态社交技巧,急需重建具体人际关系协商能力 [40] 本真性需求与AI矛盾 - "活人味"成为对抗AI完美性的核心价值,强调瑕疵带来的真实互动 [20][21] - 松弛状态体现为对独特性的自信,而非与AI比较完美度 [25] - 现有教育和工作系统已提前AI化,压制个性表达 [14][25] 解决方案探索 - 通过书写陌生人等干预行动重建具体化社交能力 [13] - 社区实践可帮助理解人性丰富性,建立社会信任 [40] - 家长需展示真实生活而非滤镜化体验,培养子女社会认知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