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治理变革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取消监事会 治理改革面临新挑战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22:16
银行取消监事会趋势 - 齐鲁银行股东大会表决通过不再设立监事会及其下设专门委员会[1][2]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五家国有大行于4月29日集体宣布撤销监事会[2] - 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陆续跟进取消监事会[2] 法律与监管背景 - 新公司法自去年7月1日起施行 允许公司设置由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2]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 金融机构可按公司章程设置审计委员会替代监事会[2] 取消监事会的原因 - 监事会整体监督效能与制度设计初衷存在差距 不同银行间效能分化明显[3] - 监事会信息获取滞后 依赖管理层提供过滤后数据 导致监督沦为事后追认[3] - 风险识别能力薄弱 多数银行监事会未能提前预警信贷违规、资金挪用等风险[3] - 整改约束力不足 监事会监督建议无法律强制力 极少内容转化为整改措施[3] 审计委员会的优势 - 提升银行治理效率 减少机构冗余 精简公司治理结构[4] - 董事会对经营和监督全面负责 权责更加清晰 激励与约束机制更为一致[4] 潜在挑战与风险 - 监督与被监督对象同属董事会 容易形成同体监督[4] - 审计委员会成员大多由独立董事担任 独立性不足或专业能力有限可能制约作用发挥[4] - 原则性规定需转化为具体可行操作方案 涉及流程重塑、权责划分等内部治理机制调整[5] 实施进展与人员调整 - 多家银行已着手进行相关人事调整 齐鲁银行职工监事和外部监事相继辞职[5] - 原监事会人员安置与职责过渡需时间 综合考虑监事个人意愿、股东意见及董事会席位等因素[6]
银行取消监事会治理改革面临新挑战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22:11
银行取消监事会背景 - 新公司法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 允许公司设置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不设监事会或监事 [2]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 金融机构可按公司章程规定设置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2] - 多家银行跟进取消监事会 包括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五家国有大行 以及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北京银行等股份行和城商行 [1] 取消监事会原因 - 监事会整体监督效能与制度设计初衷存在差距 不同银行间效能分化明显 实力较强主体履行职能效果强于实力较弱主体 [2] - 监事会信息获取滞后 不直接参与日常经营 依赖管理层提供过滤后数据 导致监督沦为事后追认 [2] - 监事会风险识别能力薄弱 原银保监会行政处罚中涉及内部监督失效案件占比较高 多数监事会未能提前预警信贷违规 资金挪用等风险 [2] - 监事会整改约束力不足 监督建议无法律强制力 极少数内容可转化为整改措施 [2] 审计委员会优势 - 提升银行治理效率 减少机构冗余 精简公司治理结构 [3] - 董事会对经营和监督全面负责 权责更加清晰 激励与约束机制更为一致 [3] - 降低运营成本 [1][2][3] 潜在挑战 - 监督与被监督对象同属董事会 容易形成同体监督 [3] - 审计委员会成员大多由独立董事担任 若独立性不足或专业能力有限可能制约作用发挥 [3] - 原则性规定需转化为具体可行操作方案 涉及流程重塑 权责划分等内部治理机制调整 [4] - 原监事会人员安置与职责过渡需时间 需综合考量监事个人意愿 股东意见及董事会席位等因素 [4] 实施进展 - 齐鲁银行于9月23日股东大会表决通过不再设立监事会议案 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1] - 齐鲁银行已进行人事调整 职工监事张晓艳和外部监事董彦岭于8月28日和9月4日分别辞去监事职务 [4] - 修订后的公司章程需待监管部门批复正式生效后 原监事会和监事职务将依法撤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