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公司治理改革

搜索文档
银行治理改革迎新进展:五大国有银行监事会正式退出,邮储银行监事长到龄辞任
新浪财经· 2025-09-29 00:33
核心事件概述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及邮储银行集体宣布取消监事会 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接监事会职权 [1][3][4][5] - 五家国有银行监事长已于2022-2025年间陆续辞任 目前均处于空缺状态 [4] - 银行业公司治理改革涉及超20家银行 包括股份行与地方中小银行 [1][6][7] 国有银行具体实施情况 - 工商银行于公司章程核准日撤销监事会 黄力、张杰和刘澜飚不再担任监事 [3] - 农业银行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邓丽娟等6人不再担任监事 [3] - 中国银行魏晗光等4名监事卸任 审计委员会接管监事会法定职能 [3] - 建设银行自2025年9月23日起实施新架构 林鸿等5名监事职务终止 [3] - 交通银行自2025年9月25日生效 王学庆等5名监事同步卸任 [4] - 邮储银行监事长陈跃军9月23日到龄退休 拟议取消监事会待监管核准 [5] 改革政策背景 - 新《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六条明确允许国有独资公司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替代监事会 [7] - 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12月发布通知 推动金融机构优化治理结构 [8] - 职工超300人金融机构须在董事会设职工董事 人保财险已率先执行 [8] 行业影响分析 - 改革预计提升银行治理效率 精简组织结构并明确权责划分 [1][8] - 审计委员会成员主要由独立董事担任 存在独立性不足与专业能力受限的潜在挑战 [9] - 瑞丰银行等地方银行已同步调整职工监事职务 罗妙娟等3人随监事会撤销卸任 [7]
17家银行宣布:不再设立!
新华网财经· 2025-07-08 11:34
银行业监事会改革 - 新《公司法》实施一年来已有17家上市银行撤销监事会,涉及国有大行、股份行及地方性中小银行[1][5] - 6月27日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同日通过撤销监事会议案,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行此前已通过相关议案[1] - 重庆银行、渝农商行、北京银行等城商行/农商行近期加入改革阵营,拟修订公司章程取消监事会[2][5] 政策驱动因素 - 2024年7月新《公司法》明确允许股份公司通过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替代监事会职能[6][7]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衔接通知,支持金融机构由审计委员会承接监事会职权[7] - 监管层认为改革可降低管理成本并提升治理灵活性,金融机构可自主选择保留监事会或转换模式[7] 职能转换机制 - 撤销监事会后,监督职能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接,包括财务检查、内控评估及董高监督等[7] - 审计委员会成员均为董事,需修订公司章程明确职权划分,相关制度文件同步废止[1][2] 改革争议点 - 审计委员会存在独立性挑战,因其需监督董事会自身可能产生角色冲突[8] - 专家指出"自己监督自己"的模式可能削弱制衡效果,需在实践中完善机制设计[8]
17家银行宣布:不再设立
金融时报· 2025-07-07 11:38
银行业监事会改革进展 - 新《公司法》实施一年来已有17家上市银行撤销监事会 [1][5] - 国有大行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于6月27日股东大会通过撤销监事会议案 [1] - 股份制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已通过撤销议案待监管核准 [1] - 城商行重庆银行、渝农商行、北京银行及农商行泸州银行相继加入改革阵营 [2][5] 政策驱动因素 - 2024年7月实施的新《公司法》允许董事会设审计委员会替代监事会职能 [6]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衔接通知明确金融机构可选择审计委员会模式 [7] - 改革旨在降低管理成本并提升治理灵活性 [7] 职能承接机制 - 审计委员会将承接财务检查、内控评估及董事高管监督等原监事会职权 [7] - 重庆银行、渝农商行等拟修订公司章程删除监事会相关条款 [1][2] 实践挑战 - 审计委员会由董事组成可能面临自我监督的角色冲突问题 [8] - 专家指出需探索如何确保审计委员会监督的独立性与有效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