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反不正当竞争

搜索文档
告别“比谁更便宜”金融圈重塑行业竞争链
中国证券报· 2025-08-04 21:06
行业现状与问题 - 金融机构陷入低价竞争和同质化博弈,缺乏有效创新和差异化产品,导致行业整体风险累积 [1][2] - 价格战愈演愈烈,存贷款利率、保费优惠比拼突破成本底线,利差和利润空间收窄 [2][3] - 同质化竞争严重,业务产品高度趋同,如银行信用卡主打开卡礼和优惠积分,保险产品依赖价格和渠道竞争 [2][4] - 部分机构短视经营,重视规模和榜单排名,疏于风险管理和长期价值创造,资源投入无序但未能转化为可持续增长动能 [3][4] 具体表现与影响 - 金融机构通过赠送高价礼品、购物卡揽储,或给予高额返佣获取车贷合同,扰乱市场定价机制 [3][4] - 保险业存在拼价格、滥用渠道手续费和返点现象,重疾险病种数量虚高,百万医疗险保额过度膨胀 [2][3] - 信托业务同质化加剧,利润空间压缩,标品信托利润薄,财富管理信托以免设立费方式内卷 [5][6] - 理财公司产品同质化严重,低波稳健策略下比拼一两个基点收益率差别,管理费压低导致利润微薄 [6][9] 原因分析 - 优质客户与优质资产缩减,市场总量增长有限,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与能力不足,走向低水平模仿 [4][6] - 考核导向偏重短期规模,忽视长期战略转型,员工层面为完成指标出现误导销售、捆绑销售等行为 [3][4][6] - 监管规则模糊与标准缺位,企业采取同质化竞争策略规避创新风险,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7] 解决方案与建议 - 监管部门完善负面清单和自律公约,打击恶性价格战和虚假宣传,建立正向激励和负向约束机制 [8][9] - 金融机构应聚焦科技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围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赛道实现差异化服务 [8] - 调整绩效考核结构,关注长期价值创造和客户满意度,淡化短期规模扩张 [8] - 强化风险管理和合规文化,培育稳健经营理念,杜绝内卷式扩张 [8] - 行业协会应快速介入"擦边球"行为,引导机构从规模优先转向质量优先,通过差异化创新重构健康生态 [8] 监管行动与成效 - 监管部门叫停内卷式竞争行为,如对消费贷利率划定3%底线,整改理财产品平滑机制和估值方法 [9] - 理财公司投资能力和策略差异化显现,告别调节收益旧模式,比拼真实能力 [9]